摘要:马神信仰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宗教信仰相对弱化,很多寺院逐渐淡漠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庙宇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本文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大同地区马王庙保存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为今后大同地区马王庙的保护提供些许价值。
关键词:马神信仰;马王庙;壁画;病害
中国人对于马神的崇拜与祭祀,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周代就有文字记载。周制,校人掌王马之政,“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颁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①。《隋书·礼仪志》载:“隋制,常以仲春,用少牢祭马祖于大泽,诸预祭官,皆于祭所致斋一日,积柴于燎坛,礼毕,就燎。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并于大泽,皆以刚日。牲用少牢,如祭马祖,埋而不燎。”②唐、宋至明,仍然有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的祭祀习俗。明代以后,马神信仰群体逐渐开始下移,马神信仰出现民间化色彩。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为晋、冀、蒙交通要道,是我国北方的重镇。明朝以来,统治者对马政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马神信仰的发展壮大,加上大同地处黄土高原,常年气候干燥,风沙量大且降水较少,自然灾害以旱灾、风灾、雪灾、虫灾等灾害为主,连年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常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处于社会底层的大众既无反抗能力,又无改变现状的能力,于是将改变生活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期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保佑他们的主要劳动力、交通工具—马匹,从而改善现在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马神信仰的发展。
相关经调查走访发现,大同地区马王庙通常不是单独供奉的,根据院落的体量,有时将单独的一间店用来供奉马王,有时是与龙王、财神等一起供奉,寺庙内大多会同时供奉马王爷以及其他神灵的雕塑,有的庙宇则用壁画的形式来塑造马王爷的形象,这种供奉形式可能是源于当时财力紧张的因素,抑或是民众为了在祭祀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神灵庇佑而专门做的空间布局。无论如何,这些庙宇在当时落后的生活环境下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慰藉。
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与整理,大同地区绘有马王形象的壁画共计17处,主要分布在平城区、云冈区、左云县、阳高县、广灵县等县区。情况分布如下:平城区1处,位于鼓楼东街关帝庙景区内;云冈区2处,分别为郑家岭马王庙,高店关帝庙;左云县6处,分别为则塄坡全神庙、西碾头龙王庙、白烟墩龙王庙、柴家全神庙、南周窑龙王庙、小破堡全神庙;阳高3处,分别为下梁源胡神庙、西要泉马王庙、谢庄龙王庙;广灵4处,分别为滴水崖神庙、六咀东庙、王洼西庄神庙、曹川东堡五道庙;浑源2处,分别为南堡关帝庙、律吕神祠。
随着历史的变迁,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的思想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对自然环境认识逐步加深,对鬼神信仰的盲目崇拜与恐惧逐渐淡化,行礼膜拜鬼神的思想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淡化,散落在各个村落的马王庙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由于历史及社会因素影响,这些庙宇在保存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整体保存状况较差,甚至有的壁画随着主体建筑的坍塌变得面目全非,只能依稀从残留的画面中识别内容,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部分马王壁画保存较完好,下面对部分保存较完整的马王庙现状进行叙述。
(一)高店关帝庙
高店关帝庙位于大同市云冈区高店村中部,庙内《重修关帝庙碑记》记载,该庙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八年(1869年)在大殿左右两侧新建马王庙、财神庙。20世纪50年代曾维修,其中,2000年对寺院进行规模较大的重修。1981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占地面积957m2,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戏台、大殿,两侧建马王庙、财神庙、钟鼓楼、配殿、廊子。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硬山顶,明间出歇山卷棚抱厦一间。
马王壁画位于寺院东次间马王殿内,北壁壁画现已不存,东西壁壁画内容为马王故事。东西墙壁上绘有马王爷带领天兵天将降服妖魔的场景。整体壁画以浮动的流云为背景,壁画构图主从有序,疏密适宜。西壁壁画为马王出行图,整个画面分为两部分,画面北侧有两位侍从,一位手持五明扇,另一位立于前面两位神仙身后,画面南侧以马王爷为主体,衬以随从、兵将和四值功曹等众神。马王爷精神焕发,威风凛凛,两手拿着弓箭,两手举着双刀,一手持剑,一手持马明王令牌,骑在御马之上,目光怒视着前方的妖魔,马王爷身旁众人一人持旗,一人手握大刀,一人手持长矛,紧随马王左右,反观前方的妖魔,个个神情慌张,被马王爷的气势所吓倒,四处逃窜。
东壁壁画为马明王降妖归来的场景,画面北侧绘有两位神明及侍从,似乎在欢迎凯旋的战士。马王爷身穿红色战袍,手持法器居于画面正中,四值功曹位于画面左上方,随从手持法器紧随左右。画面下角一位随从手牵绳索,一众妖怪被降服。衣服和面部的色彩都是沿衣纹和面部线条进行晕染,使人物更具立体感,整个画面更具有动感。
(二)则塄坡全神庙
则塄坡全神庙位于左云县三屯乡则塄坡村南部,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坐北朝南,前后壁均已不存。现存清代壁画面积约40.14平方米。东、西次间的东西壁均绘有壁画,内容分别为马王故事、龙王布雨图。寺庙的整个北壁倒塌,明间为关帝殿,殿内仅存东西壁山花,山花以下壁画被黑板覆盖。
则塄坡全神庙马王壁画保存于东次间东、西壁,壁画内容与高店关帝庙大致相同,以马王为首的一众神将降服妖魔故事为绘画题材。马王降妖的画面在表现上与高店关帝庙马王的形象略有不同,东壁马王以骑马的形象出现,手持笏板,马作奔跑状,与流云背景相呼应,动感十足,前方众妖魔作惊恐状,更加衬托出马王的勇猛;西壁马王降妖归来的画面中马王作回首状,坐骑疑似龙,两手举着双刀,一手持剑,一手持马明王令牌,部众用绳将擒住的妖魔带回。
(三)白烟墩龙王庙
白烟墩龙王庙位于左云县三屯乡白烟墩村东部,始建年代不详,中轴线建有乐楼、正殿,占地面积399.5平方米,为清代建筑风格。乐楼现已塌毁,仅存部分墙体。正殿坐北朝南,面宽三间。明间供奉龙王,西次间供奉马明王,东次间供民间信仰神曹奶奶。
马王壁画保存于白烟墩龙王庙西次间,壁画整体保存情况一般,北壁壁画内容马王居中,众将领位于马王两侧。值得关注的是,马王东侧有一位仙者同为三只眼,但不知道是何人,马王前方脚下绘有一匹小马;东壁绘有马王出征降妖的故事,以流云为背景,马王三头九目,共六臂,两手持刀,两手持弓箭,一手持印,一手托圆形物体居于众人前面,众将紧随其后;西壁内容为马王降妖归来,马王依旧居于众人之首,作回首状,众仙手持兵器,被擒一众居于画面左下方。
(四)下梁源胡神庙
马王壁画保存于阳高县下梁源胡神庙北壁西侧,画面色彩以蓝、红、金色为主,以流云为背景。马王居于画面正中,三头九目,两手持刀于头顶上方,一手持马王印,一手持铃铛,一手持剑,一手作手印置于胸前,足前卧白马一匹。左右仙者手持笏板,背景以流云为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经调查发现,大同地区马王庙整体保存状况不太理想,寺院建筑、壁画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大部分建筑年久失修,建筑本体普遍存在梁架歪闪、屋面破损、墙体变形倾斜等问题,而依附在建筑本体的壁画也无法避免会造成一些损害,如一些壁画常见病害:残缺、裂隙、空鼓、酥碱、颜料层起甲、颜料层脱落、泥渍、水渍等。除此之外,大量采空区、空心村的出现,村落居住环境不再适宜人们居住,原居住人口逐渐减少……这些都导致人们对马王庙的供奉不似从前,使得马王庙、马王壁画的保存和保护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根据大同地区的寺院建筑及壁画保存现状,笔者对大同地区马王庙及壁画的保护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第一,对于建筑本体结构失稳,彩塑壁画结构失稳,病害发育多、发展速度较快,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本体及附属壁画,应对建筑本体和彩塑壁画进行抢险加固,如柴家全神庙等。
第二,对于建筑本体局部残损,彩塑壁画结构比较稳定,病害发育多且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建议编制上报计划书,获批后上报方案,方案获批后实施保护修复,如云冈区高店关帝庙,修复方案已通过,正在进行修复工作。
第三,彩塑壁画结构相对稳定,病害有发育,但非活动性病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情况,采取“预防性保护+巡查+监测”的方式进行保护,如富贵三皇庙。
第四,对于建筑本体和彩塑壁画保存基本稳定的寺院建筑及壁画,采取“预防性保护+巡查”的方式,如平城区关帝庙、下梁源胡神庙、律吕神祠等。
作者简介
宋玉兰,女,山西原平人,文博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彩塑壁画保护。
注释
①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②[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书》卷8《礼仪志》,《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册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