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优化策略研究

2024-09-22 00:00:00冯晓燕
南北桥 2024年17期

[摘 要]岩土工程建设环节较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只有在保证前期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地质勘查工作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岩土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在其建设过程中,若遇到特殊地质,会增加施工难度。施工企业应把控好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依据地质特性来开展施工。本文主要从保障岩土工程安全实施、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保障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勘察;策略;岩土;地质

积极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丰富思路和经验,为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中,还可以通过应用合理的地质勘查技术,获得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气候等资料信息,及时发现施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项目安全,进而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相关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节奏,给予地质勘查工作足够的重视,明确勘察工作目的,引入数字化技术,提高勘察工作人员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勘察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果。

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

1.1 保障岩土工程安全实施

地质工程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各种施工项目的进展受到地质、地形等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大,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较多,在进行岩土工程时,应充分重视对岩土工程地质勘测结果的应用。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掌握环境和岩土特征,编制可行的工程施工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精确的参数,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项施工细节都能符合技术规范,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应用合理的地质勘查技术,可以详细把握岩土工程的地质状况,比如地形、水文、气候等资料,及时发现岩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为工程施工排除各类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使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将各项数据的误差降到最小,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还可以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及工程项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手段,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保证岩土工程安全实施[1]。

1.2 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在岩土工程动工之前,务必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完善性,若此环节疏忽,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质量及安全隐患,设计变更也可能对施工进度造成不良影响。岩土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众多施工细节内容,通过详细的工程勘察能获得精确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为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深入的市场调研能确保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保障岩土工程项目的平稳推进,减少不必要的变更与风险。此外,岩土工程勘察还能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如材料、设备与人力,确保设计方案贴合实际工程建设需求,促使工程高效完工。企业积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能够总结施工中的潜在问题,更能为图纸设计提供详尽的资料支持,这些资料有助于施工团队评估地下工程建设的合规性,判断其走向与深埋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在施工前,基于这些数据制定的科学预案,能够对岩土工程地基的最终处理效果进行准确预判,从而全面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2]。

1.3 保证工程项目经济、社会效益

一方面,近年来岩土工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程地质勘察是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若地质勘查水平偏低或勘察数据不准确,将会导致工程施工进度滞后。采取合理的勘察技术,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能保证施工计划的完整性,促使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如果工程施工期间遇到地质或突发灾害,会进一步增大工程建设费用。在岩土工程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可以采取合理的勘察技术,促使施工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做好监测工作,进而避免或减少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 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勘察目的

首先,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是保障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不同的勘察目的对于勘察工作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在地下水YCDaWY1PkS2R+tC13MjZyw==资源勘查过程中,勘查人员需要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流动路径等特征,如果是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勘察人员应对土地的地质特征、土壤性质及水文地质进行分析,进而确保土地具备良好的性能。其次,不同勘察目的的施工所采取的勘察方法也不相同,在勘察过程中,如果是为了探寻地下金属矿床,可以采用磁法、地震法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果勘查目的是评估岩石的强度稳定性,应采取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把握好岩石各方面的性质,再开展勘察工作。最后,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不同,对勘察成果的精确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对勘察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当勘察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地质风险灾害时,勘察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状况等因素。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勘察人员会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方法,如钻探、物探、地质测绘等,这些手段和方法可以帮助勘察人员进一步明确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如断层、滑坡、泥石流等潜在地质灾害。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勘察人员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风险评估,从而指导实际开展过程中的勘查范围和深度[3]。

2.2 人员素质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开展较为复杂,勘察过程中离不开勘察人员的参与,而人为因素是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勘察人员素质和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是保证勘察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各种设备技术越来越先进,企业在勘察过程中,应保证勘察团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各方面的人员及时展开密切配合。如果技术人员质量意识较低,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不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勘察方法和技术,将会增大岩土工程勘察难度,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但部分队伍在建设过程中,无法适应现代化地质勘查技术和设备,甚至为了追赶进度,在勘察过程中采用不科学不恰当的方法,导致勘察结果偏差越来越大。企业应重视对专业地质勘查人员的培养,丰富培训内容,引进最新的勘察技术手段,进而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进一步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支持。

2.3 勘察技术

近年来各类先进的勘察技术工具及设备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不同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在勘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作用。随着勘察方法的不断优化,要想提高勘察工作的专业性,企业应基于项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勘查技术方法,将地质环境条件和物理特征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使得企业在勘察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把握勘察地质环境岩土土体的物理特征。在勘察过程中,传统的野外调查勘查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存在着费用高、使用范围小等问题。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和技术,比如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能够掌握地下岩土构造、地下水文等信息;通过航空摄像图像进行勘察可以获取地表形态、植被覆盖等信息。在勘察过程中,企业应从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现场状况和成本,筛选出与工程项目实际适应性最强的勘查技术,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完成勘察工作。

3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优化策略

3.1 明确勘察工作目的

首先,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首要任务是确立清晰、明确的勘察目的,涉及对所需勘察内容的精确定位,以及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来执行。明确的勘察目的为整个勘察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有助于勘察团队深刻理解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勘察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形成精确把握。在确定勘察目的时,必须全面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的独特性及可能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因此,勘测单位应增强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勘察目的必须与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相适应,同时深入分析勘察过程中的关键和难点。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项目对地质勘查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因此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地基的地下水位和土层的承载能力。而对于大型水电站,勘察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分析地质构造和岩层的分布情况,以确保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符合项目要求。

其次,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勘察内容及要求来确定,在勘察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工程现场实际状况进行勘察,保证勘察目的与工程项目特点紧密结合。在勘察过程中,应保证勘察目的与设计要求一致,比如在基础设计时,应充分把握好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详细了解地下水位状况,把握好主要的类型、含水量、压缩特性等指标,进而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若是软土地基,可以采取排水法、强夯法进行施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勘察目的符合设计标准,进而获得准确的勘察数据和信息。

最后,岩土工程勘察目的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对特殊区域进行特殊控制,应采用特殊勘察技术;如果是复杂的岩土工程,应选择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而保证勘察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勘察中应尽可能地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及风险,进而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风险[4]。

3.2 提高勘察人员素质能力

岩土工程工作涉及地质、水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系统性,勘查质量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勘查人员的素质是实现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相关企业应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做好教育与培训工作,丰富培训内容与途径。

首先,企业可以建设科学的人才招聘方案,从大量人才中挑选适宜且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人才,确保每个勘察人员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内容,也对其他学科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勘察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勘察结果。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同时将线上与线下培训模式相结合,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另外,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还需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将勘察人员的工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发勘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给予反馈和奖励,使勘察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其次,勘察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为勘察人员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扩展培训渠道,深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开阔勘查人员的眼界,使其将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推动勘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企业在构建专业勘察队伍中,还应加强对规范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讲座、编写培训教材等方式,促使勘察人员掌握正确的勘察方法和程序,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勘察工作;能够基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清晰的勘察目的,选择适宜的方法,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5]。

3.3 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传统模式亟待变革。为提升勘察效果,应建立全面的工程地质勘察一体化系统,构建精确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模型,并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顺畅传递,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直观地掌握详细的数据和模型信息。施工企业需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促进地质勘查一体化系统的构建,从而提升勘察与设计的双重效率。通过融合设计与勘察两个独立系统,打破信息传输的障碍,开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可更精确地标识相关参数,呈现直观清晰的地质勘查场景,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并对整个项目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能够高效完成不同空间数据的对比处理,实现上传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加快地理数据参数的归纳与自动分析,进而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3.4 优化勘察报告汇总质量管控

地质勘查报告旨在全面归纳与分析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流程,对设计部门在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评估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整合勘查报告的过程中,项目部与设计院应深化协作,针对报告内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反馈。此外,在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阶段,必须构建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确保设计部、勘察部与项目部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相应负责人。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关键指标的关注,深入理解并掌握勘察设计的各项要求与规范。在专家评审环节,应围绕勘查报告的针对性与规范性进行全面审核,以确保报告满足既定标准,进一步提高报告内容的严谨性与标准化水平。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岩土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勘察过程中应明确勘察目的,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施工企业应基于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勘察技术,做好勘察报告汇总质量控制工作,积极通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保证岩土工程项目安全推进,提高勘察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从而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和明.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及措施建议[C]//广东省国科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五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淳安华远古建工程有限公司,2024:2.

[2]唐帅.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优化解决措施[J]. 石材,2024(1):68-70.

[3]李康会.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相关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23,35(10):21-23.

[4]陈晓峰.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及措施建议[J]. 大众标准化,2023(10):10-12.

[5]李铮,董国良,王小刚,等. 岩土勘察工作中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层特性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23(7):226-228.

[作者简介]冯晓燕,女,河南汝州人,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