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与完善策略

2024-09-22 00:00:00吴琳
南北桥 2024年17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的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确保各项教学工作能够顺利推进,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高校应积极注重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质量。教务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质量会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秩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教务管理工作还是连接高校各项教学活动的纽带,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及作用,结合现阶段高校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系列的优化和解决策略,旨在帮助高校尽快提升其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完善策略

作为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务管理能够有效监督和管控高校内部的各项教学、考试、课务等工作。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则能够充分体现高校管理人员及教职工的主导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新形势下,高校应注重内部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序化、规范化及信息化改革,创新教务管理系统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

1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征

1.1 烦琐性和复杂性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覆盖范围较为广泛,要想妥善安排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就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工作人员认为其教务管理工作较为烦琐、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且任何一个细节把控不到位,都可能造成高校整体教学秩序混乱,增加高校工作的开展难度,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一项决定性因素。

1.2 沟通性和协调性

上传下达及沟通协调是高校开展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应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关系,与学生和教师保持沟通顺畅,以保障各项信息能够在高校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例如,学校在对某一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时,除教学目标外还要关注对排课、选课系统的调整,除与任课教师做好沟通外,还应及时向学生传达调整信息。由此可见,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特点,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也会影响其他环节,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以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1]。

1.3 规范性和严谨性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与教学活动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且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必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保障教务管理工作更加严谨。严谨性主要是指高校应重点把控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细节和琐事,全面考量多方面因素,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工作。规范性主要是指高校应严格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及上级部门最新的教育政策开展教学和教务管理活动,并及时向学生、教师传达相关理念,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现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

2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2.1 是联系各部门的纽带

作为连接教学活动各环节的重要纽带,教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组织和指导高校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形成教学关系链条,助推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教学秩序,助推高校顺利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的目标。同时,通过开展教务管理工作,高校还能够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实现对各项教学信息的上传下达,便于及时整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自身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就教学活动问题进行沟通,便于领导层人员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避免偏离教学目标。

2.2 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

高校开展教务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组织各项事务性及基础性工作,确保其能够顺利实施。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务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改革教学项目、申报和组织教育科研项目、遴选和推荐教学成果相关奖项等工作;教务管理的基础性事件则可以概括为修正教学计划、日常课程安排、选订教学用书及相应教材、落实教学任务、统计学生学籍、管理考试系统、审查学生的毕业资格、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等事项[2]。

2.3 合理调控教学系统的运行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应根据高校一段时期内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需求有效协调和控制教学系统稳定运行。例如,需要根据不同学院、系部、教研科室的工作计划、教学任务及资源需求合理分配高校现有的各项教学资源,统筹兼顾各专业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合理调控不同专业教师的专业课课时和选课课时。其次,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咨询和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解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最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还要有序组织开展高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站在宏观调控的角度对教学活动的时间进行协调,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高校的实际教学进度。

2.4 对教学活动加强监督

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管控也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除了需要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落实以外,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还应加强对教学活动各环节的监管。例如,教务管理人员应在每学期伊始、期中及期末分别展开教学检查,委派具备较为丰富教学经验及较高教学质量的教师旁听所在专业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在班级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干部,收集课堂考勤及教学进度等信息,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动态化监管。此外,教务管理系统还要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3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

3.1 教务管理人员缺少创新意识

严谨性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一大重要特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教务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但由于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任务较为繁重,部分教务管理人员为了避免工作上出现失误,更多地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完成相应工作,不愿意主动对现有教务管理工作模式中的问题进行优化,在处理教务管理相关工作时更多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缺少创新意识[3]。

3.2 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人才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所需要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应不断创新现有的管理意识及管理办法,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但受教务环境、传统教务管理模式等多方因素影响,大多数高校都存在教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人员无法满足新时代政府部门的教育改革要求及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疲于应对日常的各项教务管理琐事,未定期参与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教育管理理念长期未得到革新,对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3 考评激励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高校虽然一直在积极顺应政府部门关于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但由于内部尚未形成完善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激励,难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部分高校虽然在教务管理部门构建了一定的激励制度,但制度的内容较为笼统,与教务管理工作内容无法吻合,行业竞争力得不到凸显,也会失去对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面临大量专业教务管理人才流失的问题,造成教务管理团队的流动性较高,部分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相较于其他部门,教务管理部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活动质量,但一些管理人员并未针对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及岗位薪酬制度,使得相关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满足职工的现实需求,使得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4]。

3.4 师生互动平台少

目前,很多高校内部虽然建立了一定的教务管理系统,但系统的内容并不完善,信息的获取往往只是单向的,直接按照既定的标准向有关部门发布各类重要信息,未认识到学生在数据信息收集阶段能够发挥的作用,导致教务系统发布的部分信息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信息接收出现了分歧,反而会导致教务系统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此外,部分高校内部尚未形成完善的师生信息沟通机制,学生的意见不能被及时发现和采纳,教师对于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导致学校一些教学活动难以进一步开展,不利于提升高校教学活动的质量。

4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完善策略

4.1 帮助教务管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和实践,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教师、学生管理办法,及时发现教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优化和改进策略,促进高校整体教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例如,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评价教学成果时都过度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些高校则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运用全过程理念,除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关注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自评及学生的就业状况等多方面内容,这种管理理念显然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

4.2 加大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针对教务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时,高校应坚持以下两点。

一方面,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帮助教务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师、师生、学校信息传递纽带的作用,准确地向学生和教师传达上级的各项通知和指示,归纳一段时期内的教学活动数据,分析整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向及时反馈管理部门,确保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务管理各项工作流程中都有所体现。高校的相关人员应明确教师与领导之间应是一种和谐、互助、平等的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在安排教师课程时应根据教师自身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信息对教务系统的自动排课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师能够全面地投入教学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不同的课程,便于学生定期巩固和复习相关知识[5]。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务管理人员应积极树立信息化管理工作意识,主动学习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利用信息技术高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对学校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各项数据全面收集和管理,掌握常用的信息化办公软件,对日常工作中所需的信息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观察力,以便于准确收集和整理教学活动及课程进度的相关信息,为教学质量评估、课程建设等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4.3 优化现有的考评激励制度

根据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创新和优化需求,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考评激励制度,除物质激励外,还要重视精神激励,并按照各岗位的工作需求,合理划分考评激励的权重,以便于充分激发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热情。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能够帮助高校建立科学的人员晋升渠道及招聘渠道,为教务管理工作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同时还能够为各级人员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激励相关人员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使各部门人员对高校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4.4 构建多元参与平台

一些高校为了顺利开展教务管理工作,往往会选择在各班及年级委任专门的学习联络员,由教务管理人员与其进行直接对接,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班级内部相关信息。但这项工作在操作环节往往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不高、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对此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应积极宣传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督促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断交流和沟通,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职工应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除主动参与外,还要督促所管理班级的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信息沟通平台构建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于制定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校想要提高其教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对教务管理的重要性具备充分的认知,不断创新现有的教务管理工作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务管理工作氛围,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参与平台,便于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据此对教学计划进行完善,提升整体的教务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东雪.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策略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3(31):177-180.

[2]王茵.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19-21.

[3]赵玲.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探析[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27-29.

[4]刘博珩. 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探析[J]. 山西青年,2021(2):104-105.

[5]何梦凌. 大数据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90-91.

[作者简介]吴琳,女,广西上林人,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