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相关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营运资金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同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确保“资金流稳定”的基础上,统筹实施各项投资、筹资、经营及利润分配活动。新能源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指标轻盈利”的状况,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甚微。鉴于此,文章以新能源基建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的理解和经验,概述加强新能源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围绕基建期项目财务管理、业务与财务融合、财务报表分析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项目;财务管理;业务与财务融合;财务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部署,新能源发电行业在技术迭代、装机容量、降低度电成本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确保能源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新能源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视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
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取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光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7.6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我国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伴随着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上网电价也经历了从“金太阳工程”到“上网标杆电价”再到平价上网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新能源项目的盈利能力也逐渐回落至当前的微利水平,在新能源行业建设规模大、利润水平低的大环境下,确保新能源行业的稳步发展、加强新能源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均在积极响应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要求,加快项目指标获取及项目建设进程,在财务管理方面,新能源基建项目更应该注重提升管理水平,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制度流程,加强内控建设、合理控制风险,全力保障资金供给,严格执行项目预算,规范财务核算,加强成本分析和管理,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助力新能源项目发展[1]。
2 新能源基建项目财务管理
在新能源项目获取指标和办理前期手续的阶段,财务人员就应及时介入项目管理,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收集整理各类资质证照,为项目融资打下基础;主动对接税务机关、电网公司等机构,为收入结算做好准备;为建立健全合同台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支付进度款;及时收取建安及设备发票,加强对涉税事项的管理;做好资金平衡,建立资金计划月报和周报制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计划,加强对资金计划执行率的分析;加强对各类核准文件及基础资料的归档整理,为项目后期并网及建设后评价做好准备。
2.1 建立健全合同台账,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合同台账的完整和准确,对于项目风险控制、财务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合同会越来越多,必须建立健全合同台账,整体把控项目的合同签订情况,包括合同总额、已开票金额、已付款金额、已确认产值等。根据合同台账登记的各付款节点,结合项目建设进度,提前安排资金、做好资金收支平衡,同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节点索取发票、支付款项,保证项目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一致,是项目防范税务风险、资金风险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健全合同台账的意义所在。
根据新能源项目逐步并网发电和财务视角固定资产确认的特点,项目并网发电时,已并网部分机组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并网部分仍处于在建阶段,送出工程、生产用房屋建筑物已全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余各类咨询、采购、土地租赁补偿等合同要根据已并网容量占项目容量的比例进行预转固(该部分合同的效用是整个项目享有的,所以要按比例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并网发电后,要根据批复电价及预转固资产确认收入及提取折旧。财务处理的准确性取决于合同台账的登记是否完整和准确,所以对于基建期新能源项目,合同台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2.2 加强对涉税业务管理,防范各类税务风险
对新能源项目的各类合同,尤其是EPC合同和送出工程合同,必须按节点先索回发票、后支付款项,防止增值税进项税额流失。如果涉及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各类未取得发票合同,要及时进行价税分离、签订补充合同。
在国家对新能源项目用地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否征收、如何征收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因为项目用地面积大、税种多、税额大,涉及耕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事项将是税务机关稽查的重点。对涉及权属变更的建设用地及房产,已取得权属证明的生产和非生产用房要及时缴纳各项税费,并妥善保留纳税凭证,以备核查;其他建设用地,要与税务机关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跟进相关政策的更新。
2.3 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资金计划
资金是新能源项目的生命线,要把资金管理工作摆到财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如期推进。财务部门要与业务部门保持持续的沟通,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业务部门要把资金计划放在和工程施工同样重要的位置,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较准确地预测资金需求。财务部门按月编制资金平衡表,并按每周执行情况严肃进行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
2.4 及时了解各类变更及签证,为项目财务决算做准备
在项目EPC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而言,应主要关注变更、签证的合理性和工程量单价均衡报价两个方面的问题。变更、签证主要涉及工程量,不涉及价格,一般情况下EPC合同是交钥匙工程,不涉及变更和签证,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合同中约定的可变工程部分仍存在设计变更、开挖土方量、机械台班等诸多方面的变更。作为业主方,要根据EPC合同和现场实际情况,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审慎审核相关变更、签证。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变更、签证,在最终结算和决算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工程量单价均衡报价的问题。施工方会在EPC合同中刻意提高变更、签证部分工程量的单价,以提高变更、签证部分的总额。对于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一是要严把现场施工业务关,对变更、签证部分的合理性和工程量严加审核,二是要协同专业预算人员,梳理合同中的各项工程量单价,在最终结算决算时做到有理有据和合规。
3 推进业财融合,促进财务转型
业务与财务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业务牵引财务,财务支撑业务”的过程,是一个财务管理工作向经营业务全过程渗透的过程。一方面,业务的日趋复杂和不断创新会不断驱动财务发展,包括风险管理手段日益完善、会计处理方法日益契合业务实际等;另一方面,财务的发展也规范并有效支撑着业务的经营。
对于新能源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需要紧跟新能源发展的步伐,完成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变革,如电价从有可再生能源补贴阶段到平价上网阶段,会计处理中就需对暂估收入进行调整;发电技术路线不断迭代,度电成本也不断降低,成本分析体系也要不断更新完善。在日常工作中,财务会计要从核算型业务会计向“事前参与计划决策、事中紧密跟踪执行、事后及时分析反馈”的管理型会计转型,需要从领导到员工、从业务到财务、从整体到个体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更好地支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1 在项目决策层面
在进行新能源项目可研编制或者并购决策时,财务人员要高度介入、深入参与,建立健全估值模型,制定并落实相关的财务约束条件,特别是报酬率、项目容量、可利用小时数、资本金、融资额、融资利率等估值因素,同时要利用非财务信息,如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土地状况、政企关系等支持战略制定并进行理性决策
3.2 在经营预算环节
在经营预算环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运行,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资产预算、专项费用预算、成本费用预算、销售预算、资金预算。资产预算包括预计购置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改扩建;专项费用预算包括安全费用、折旧费等;成本费用预算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销售预算包括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资金预算包括资金收支预算、筹资预算等。合理确定成本费用管控目标,成本费用预算应与收入预算相匹配,原则上成本费用增长不得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加强人工成本费用预算,继续坚持效益导向,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同向增减,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不得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不得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无充分依据不得列入预算;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统筹平衡资金收支预算,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细化经营性资金预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合理测算年度收入、付现成本等资金收支情况[3]。
3.3 在业务运营阶段
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要根据“人财物、采供销”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类台账,积累各类业务数据,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坚实基础。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结束的过程需要财务的全过程介入,与业务实施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紧密关注业务的进展情况,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业务的执行进度给出相应的建议,达到业务和财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目的,形成流程闭环管理[4]。
4 加强财务报表分析,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仅靠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趋势分析法是同比分析同一类数据的变化趋势,比率分析法是对比同期不同数据进行分析。以下从成本、费用、损益三个方面,对新能源项目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关键点进行概述。
4.1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针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同期对比分析。将本年度电成本与上年度电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一般情况下,折旧摊销、人工费用等应保持稳定,其他成本数据的增减变动,应深入分析其原因。二是预算与实际对比分析。年度预算应根据每月预计情况,细分至月度预算,将每月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三是成本趋势分析。项目连续稳定运营几年后,成本数据应趋于稳定,同时应寻找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成本预测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支持。例如,对于新并网项目,检修费、技改费、修理费等制造费用发生额会较小,随机组运行小时数增加,相关维护费用也会不断增加;土地租赁费等费用在一定期间内会保持稳定,超出期限则会以固定比率增加;直接人工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等费用则要根据项目经营情况而不断变动。四是成本结构分析。对主营业务成本各成本要素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关键成本要素,以确定企业成本管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风电、光伏项目,因为装机容量和利用小时数不尽相同,所以关注运维成本总额的意义不大,只有深入分析度电运维成本才能找到提升电站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在财务分析中要重点关注可控、占比大的关键成本要素,制定可行措施,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5]。
4.2 费用分析
费用分析主要是指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的分析,主要分析其合理性、必要性及增减变动情况。在费用分析方面,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费用发生的必要性,如业务招待费、除草费、清理费的发生,是不是项目所必须的支出、其支出能否为经营管理水平和发电效率带来提升,费用支出是否有严格的管控程序等。二是费用发生是否符合标准,如员工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相关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列支标准。三是费用支出是否有预算,预算控制环节是否有效,对于费用超支和节约都要找出原因和责任主体,以便于今后加强费用预算的编制和管控。
4.3 损益分析
损益分析,指对企业盈利情况的分析,由于企业的利润是通过收入减去各项支出计算得出的,因此对利润情况的分析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收入变动情况。在收入分析中要明确电网调节、利用小时数、设备衰减和生产管理因素变动带来的影响。二是税金变动情况。重点分析本企业纳税结构和收税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损益分析可以对影响利润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整体的把控,进一步对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就可以找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经营管理指明方向。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项目财务管理要紧跟“碳中和碳达峰”大趋势,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与新能源业务发展相互配合、融合统一。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坚定“服务业务稳定发展”的定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控制好经营风险,讲求投入与产出相匹配,落实基建期、经营期的业财融合,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助力我国新能源事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方兴. 新能源行业投资项目财务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西部财会,2018(6):24-27.
[2]何静园. 浅谈国有企业大中型基建项目财务管理[J]. 商业2.0,2023(23):40-42.
[3]牛刚. 加强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思考[J]. 财经界,2023(4):120-122.
[4]钟我笑.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2023,33(2):48-50.
[5]邹美金. 内部控制视角下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研究[J]. 中国市场,2022(33):169-171.
[作者简介]赵宽宽,男,山西太原人,山西粤电能源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