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点与控制措施

2024-09-22 00:00:00应丽红
南北桥 2024年17期

[摘 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资金管理难度也在不断提高。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是规范管理流程,防控管理活动中产生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企业在管理环节要认识到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通过规范企业资金管理体系,防控管理活动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当前时代下,企业资金管理标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活动贯穿企业管理工作全过程,企业只有全方位认识到资金管理工作要求,站在企业管理者视角对工作各环节事项进行充分控制,才能优化企业管理流程,确保企业对资金进行规范化控制。资金是企业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也是企业风险最高的资产,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环节还存在一定风险点,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对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点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防控资金管理环节风险和提高资金管理规范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企业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环节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防控管理活动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科学的资金管理措施对于优化工作流程、防控管理活动风险具有一定价值。在当前时代下,企业要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形成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但是,资金管理工作流程中风险相对较多,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管理难度将不断加大。部分企业未形成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论述资金管理流程中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防控资金管理活动中的各类风险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

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点与控制措施指的是在资金管理环节分析风险点,并结合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点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合理的资金风险控制,要求企业对资金管理活动各类事项进行全面检查基础上,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对风险点形成相应的控制标准,确保资金管理活动中的风险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2 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点

第一,组织架构不完善。当前部分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环节中,未形成完善的组织架构对各类工作流程进行约束和控制,资金管理要求执行不到位。由于企业未形成完善的组织架构,人员之间未实现有序分工,导致管理环节中产生人员工作职责约束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再加上部分企业人员未认识到资金管理工作的要求,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较多,阻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授权审批机制不完善。企业在执行资金管理环节,要通过科学的授权审批机制对各类活动进行检查。但是部分企业授权审批机制流于形式,没有通过科学的授权审批工作措施来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部分资金支出存在随意性,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影响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

第三,收支控制不合理。收支控制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部分企业的收支活动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收支环节还存在私设小金库等一系列问题,未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原则,部分企业收支环节的违规问题会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隐患。

第四,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进行约束的重要方法,部分企业未认识到预算对资金管理工作的价值,产生在预算管理环节中无法对工作进行制约的问题,进而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影响。

第五,未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部分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环节,未对资金管理工作状态形成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无法通过合理的监督方式来检查企业工作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即便管理流程中存在重大隐患,也无法被企业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

3 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点的控制措施

3.1 完善组织架构

第一,完善资金管理的职务分工体系。人员职务分工体系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科学的分工机制要求各岗位在管理环节中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形成相互约束、相互协调的局面。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环节中,各岗位要能够根据自身岗位实际情况,做到相互制衡、彼此独立,防控资金管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各级人员能够在资金管理活动中做到彼此制衡和监督[1]。通过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以及管理要求,形成合理的岗位分工机制,促进资金管理工作要求得到落实。在资金管理环节中,职务分工要重点对财务部门内部人员进行管理,确保财务部门人员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和相互监督的要求。在岗位分工环节中,企业要根据各岗位实际工作要求落实岗位职责,根据各岗位职权形成彼此制衡的局面,让各岗位能够在工作环节中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岗位之间相互分离,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财务部门职务分工环节中,要重点对出纳和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其中出纳负责保管现金以及登记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负责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以及账簿,对会计账目进行复核并对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在任何情况下,企业会计接触现金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舞弊等一系列风险,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职务分工环节,要让出纳和会计人员形成严格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提高工作规范性提供支持。

第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要明确各岗位要求和岗位职责,确保各岗位工作要求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通过落实岗位工作职责,强化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此确保人员能够在工作环节中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企业要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对人员开展培训,包括对人员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培训,关注人员是否具备资金管理工作方面能力。同时财务人员还要到外部进行培训,让财务人员定期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确保财务人员具备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

3.2 优化授权审批管理

第一,对授权审批层级进行合理划分。企业实施授权审批工作,包括集体审批和个人审批。对于日常小额经济业务事项,可以由人员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在人员职权范围内实施审批。例如,对于预算内的事项,可以由企业总经理负责审批。集体审批主要是对企业重大事项、预算外支出等以集体讨论方式审批。

第二,形成对授权审批工作的追责机制。企业实施授权审批应该对各类事项进行充分控制,无论是企业的基层还是管理层的各项工作都要经过审批,以此达到提高企业各项工作执行严肃性的目标。同时企业在授权审批环节,要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形成合理的管理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以此确保授权审批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若对人员职责约束不力,那么就可能引发审批环节中的风险。企业在审批过程中,若后续发现人员滥用职权、违规审批等一系列问题,要对相关问题进行追责。通过科学的追责机制,有助于让企业形成对人员严格的约束措施,达到提高授权审批事项规范性的目标。

第三,完善授权审批程序。在企业授权审批环节,科学的授权审批机制要求各级人员在工作环节中有序协调、各司其职,防控管理环节风险。企业在授权审批过程,要根据各项工作情况明确授权审批权限的流程要求。例如,在执行授权审批过程中,由资金申请人向主管领导提出用款需求,明确款项用途、支付时间等方面的信息,之后由负责审批的人员根据审批程序对相关资金进行检查,分析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企业预算安排,再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最终完成审批。审批完成之后要由财务部门对相关事项进行复核,检查单据是否齐全、金额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等,财务人员复核完成之后交由出纳办理付款。

3.3 改进收支控制

第一,规范收支凭证管理。原始凭证作为资金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依据,原始凭证管理环节要对收款原始凭证、付款原始凭证进行科学控制,以此准确记录收支业务情况,规避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方面,优化原始凭证控制流程。原始凭证包括企业自制或购买的原始凭证,对于纸质原始凭证要加盖财务章,并在票据登记簿上登记,确保票据连号,之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保管。在票据使用过程中,所有使用过程都要得到记录,对于票据作废时间也要加盖作废章,并妥善保管作废票据。在收支原始凭证管理环节,应优先使用电子票据,以此确保各项业务监控流程更加科学[2]。另一方面,改进付款原始凭证控制。企业在开展付款业务环节,所有的支付活动都要经过严格控制,对付款事项各类信息进行准确记录,确保付款环节,要在付款原始凭证上明确支付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必要时还要附上合同或说明,确保所有付款原始凭证准确,并在企业规定程序经过审批之后才能够开展。同时在付款原始凭证管理环节,要对支票予以重点保管,支票要由出纳进行保管和开具,并且出纳在保管支票的同时,不得保管财务印章,避免发生挪用公款的问题。

第二,优化结算方式。在企业实施收支管理环节中,科学的收支管理是规范资金管理体系的重要方法,常见的结算方式包括现金和非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算主要有转账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人员接触现金的机会,企业应优先使用转账方式办理结算。同时,企业在结算环节中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于超限的库存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严控坐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不得设置账外账,以此来清晰体现出现金收支的情况,防控舞弊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4 优化预算管理

第一,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一方面,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在实施预算编制环节,合理的编制优化措施要求企业确保收支事项能够按照预算要求得到合理执行,对于不同收支事项要选择合理的编制方法。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例如,相关支出事项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的,可以采用增量预算的方式进行确定,在结合上一年度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对于可能发生重大改变的支出,应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在充分考虑下一年度工作安排及自身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实施编制。另一方面,建立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企业基层人员作为企业收支活动的主体,在执行预算编制环节中应采用上下结合的模式,充分关注基层人员实际工作情况。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式要充分结合基层的特点,确保预算编制方案能够符合基层实际要求,形成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在预算编制环节,要由基层部门根据自身资金收支需求,合理确定预算方案之后提交至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之后分析预算是否符合要求。如预算基本符合要求,则提交至管理层进行审批。若预算中存在重大问题,则要进行反复协调,形成合理的预算方案。

第二,严格执行预算。企业在形成预算之后,要确保预算得到严格执行,形成完善的预算执行细则及预警机制,确保各预算项目要求能够得到有序推进和落实。一方面,形成预算预警机制。在企业预算执行环节,预算工作可能存在各类问题,企业要形成科学的预警机制,定期确认预算执行进度,分析预算是否存在偏差。如果资金支出环节产生偏差,就要对存在的偏差进行细致分析,判断是否属于企业收支控制不力而导致的偏差。通过因素分析法的方式,找到预算偏差的具体成因,并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类偏差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建立预算执行控制体系。完善的预算执行控制措施,要求在预算执行环节形成合理的约束机制,监控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目标达成情况,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

第三,形成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预算考核机制作为预算管理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方法。合理的预算考核要分析人员工作情况,并根据人员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的奖惩机制。一方面,企业在预算考核过程中,要按照奖惩并重的方式,全方位分析人员工作情况,并建立分级考核措施,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在考核环节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考核工作能够得到各级人员的认可。另一方面,企业要对考核制度形成科学的标准,对人员预算执行进度及预算开展效果实施考核。完成考核之后,应该将预算考核结果和人员薪酬等相挂钩,体现出对人员奖惩并重的管理思路。对于有效完成预算工作任务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激励,包括发放奖金等方式,对于未完成预算的人员则扣除奖金等,予以惩罚。

3.5 实施内部监督

第一,对资金管理活动进行稽核。在资金管理环节,科学的稽核措施能够检查资金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资金稽核作为内部监督的重要举措,由财务部门人员每日进行。在执行稽核环节中要检查各项账目记录及各项经济行为是否规范、合法,检查相关业务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检查各环节活动情况,关注管理流程中各类事项状态,做到对管理环节各类信息的严格检查。同时通过建立人员追责机制,对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

第二,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在资金管理环节,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点,合理的内部审计机制要对资金管理活动各类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和检查,分析各类事项的开展状态。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企业要形成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日常审计是定期对资金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是否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授权审批事项是否规范等。专项审计主要是对企业重大资金支出事项进行专门检查和分析,关注相关事项中是否存在风险。

4 结语

资金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也是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资金具有高流动性、低安全性的特点,也是企业管理难度最大的资产。由于资金管理风险相对较高、管理流程相对较复杂,导致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通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体系,防控资金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点,规避资金管理不当所带来的各类问题。本文对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了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点及具体的控制措施,对于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及改进企业管理体系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尤其丰. 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 营销界,2021(16):140-141.

[2]刘发娟.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 中国商界,2023(10):122-123.

[作者简介]应丽红,女,江西人,广东东源新地股份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