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探析

2024-09-22 00:00:00刘晓萌
南北桥 2024年17期

[摘 要]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国有企业的经营中,大大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然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同时面临一定的机遇与挑战,传统财会监督工作模式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国有企业要在数字化背景下加强对财会的监督。文章从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受到的影响出发,分析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加大国有企业财会监督的力度,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降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国有企业;财会监督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的工作方法、模式、基础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部分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规范自身经营活动,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加强对财会监督的深入研究。

1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受到的影响

1.1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迎来的机遇

1.1.1 财会监督难度和成本得到降低

首先,识别风险的难度和成本有所降低。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智能化的识别和监测,有利于降低风险识别的难度及成本。其次,财会监督工作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有所降低。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先进的技术达到人机协同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财会监督工作中人员数量并节约工作时间,大大提升财会监督工作的效率水平。最后,降低识别差错的成本和难度。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能够通过程序因果关系数据库的构建,实现基于财务数据信息自动生成业务环节,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干扰及业务差错[1]。

1.1.2 优化财会监督的方式方法

国有企业传统的财会监督方式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的缺点,然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可以转变事后监督的工作模式,应用数字化技术实时地监督相关财务活动。

1.1.3 拓宽财会监督工作范围以及内容

在数字化背景下,通过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持续扩大国有企业的数据信息容量和质量,能够为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海量的数据基础,也拓宽了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的内容,如财会监督工作内容由原来的财务信息向营销、物流等领域延伸。

1.2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面临的挑战

1.2.1 加大才会监督人才培养的难度

在数字化背景下,重复性、低附加值的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会被替代,财会监督人员转型工作迫在眉睫,现有财会监督人员的素质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也加大了国有企业培养高素质财会监督人才的工作难度[2]。

1.2.2 加大财会数据处理的难度

国有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在使用之前必须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辨别、处理和筛选,规模数量大、变化频率快的数据信息会对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较大难度,对财会监督人员及时发现数据问题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2.3 加大防控监督数据丢失的工作难度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较多的数据信息,在传输、存储、分析财务数据等环节中都会存在信息数据被篡改、泄露的财务风险,因此也给防控监督数据丢失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2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不仅会迎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较大的挑战,财会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缺乏完善的财会监督系统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缺乏完善的财会监督系统问题,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企业不能灵活应用各种模型和算法,发现信息数据中所包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难以为管理者辨别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提供必要的帮助,严重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提升[3]。

2.2 管理智能资源不到位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中存在监督方式滞后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在于开会方式主要依靠手工,这种方法不仅工作量较大,也会严重影响财会工作的效率,不利于提高财会监督的效果。同时,目前国有企业开展财会监督工作主要基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凭证等方面的财务数据,未能明确智能资源的使用流程和范围,严重影响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 财会监督人员职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在数字化背景下,由于财会监督工作内容与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一部分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人员无法适应新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水平的提升。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不仅要求财会监督人员全面了解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具备扎实的财会监督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熟练掌握数字化工作模式。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许多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人员并不能达到以上要求[4]。

2.4 财会监督的安全性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开展财会监督工作需要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来完成,无论是处理与财务相关的信息还是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都需要依靠数字化的处理技术。虽然依靠初始化处理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国有企业处理会计监督信息的效率水平,但是采用这种工作方式会增加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信息系统的负荷,在存储与分析数字化信息的过程中会引发存储混乱的风险。同时,部分国有企业在应用新财会监督系统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可能会提高业务和财务信息泄露、丢失的风险。在数字化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得到了提升,信息处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国企整个信息链条的安全性,使国企陷入较大的经营危机之中。

3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加强财会监督的对策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财会监督水平。

3.1 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财会监督系统

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提高财会监督的工作效率,就要构建数字化的财会监督系统,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数字化财会监督系统要实现对各种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比如对发票、财务报表等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化的采集和分析。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自动导入、手动输入、接口对接等方式,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这有利于后续对财务数据的分析。

其次,国有企业在构建数字化财会监督系统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算法和模型深入分析财务数据,及时发现财务数据中所包含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以及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如财务异常、财务风险等,并把分析结果通过报表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管理层和客户也能够直观地了解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财务情况,为管理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国企管理者在构建数字化财会监督系统的过程中应该设置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控风险,避免财务风险的不断扩大和加剧。

最后,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控。第一,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国企可以构建线上共享的文件库,这样能够随时调取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在监督管理平台上结合现有的财务业务审计法规等对相关监督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把内部和外部政策要求嵌入财会监督系统中,达到优化审批程序控制的目的。第二,做好事中的有效防控。一方面,提高控制风险的智能化水平,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往来款管理等工作中嵌入稽核规则,在发现风险点时可以通过企业OA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进行预警;另一方面,采用档案数据运输的方式从业务场景出发进行归类整理。第三,加强事后监督。一方面,应用在线远程稽核方式,使国企财会监督人员获得准确的采购计划数据,实现财务监督口径的前移;另一方面,实现稽核报告的自动生成,稽核报告要全面展示风险等级、后果验收等相关信息。

3.2 对智能资源进行重点管控。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管控和保护智能资源,其主要包括数据、技术、人才等,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对智能化资源的利用来推动数字化财会监督的有序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制定并出台有关制度和政策,对智能资源使用流程和范围进行明确,实现对智能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强化技术研发,国有企业可以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展开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为数字化财会监督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5]。

3.3 培养高素质的财会监督人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人员面临新的工作要求,为此,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加快财务会计人员转型速度。具体来说,内部初级财务会计人员要实现向共享财务型方向转变;中级财务人员要实现向业务财务型方向转变;财务人员在完成转型后,工作重心也要向分析业务财务数据、为企业经济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方面转变。其中,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人员作为管控全面风险的参与者,应该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水平,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培养高素质的财会监督人员。

首先,重视培养财会监督人员筛选挖掘分析数据的能力水平。高级管理者在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财务人员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财会监督人员应用数字化工具的技术水平。

其次,培养复合型的财会监督人员。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点和业务流程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财会监督工作人员全面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实现对经营风险点的快速详细的梳理,并及时找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第三,重视提升财会监督人员将业务工作与财会工作相融合的能力。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也增加了业务风险来源,因此财会监督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财务业务能力,还要具备防控业务风险的能力,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分析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洞察市场走向的能力。

3489b296c2095462c982bc150096e5d1

最后,国有企业管理者为了避免出现财会监督人才断档的问题,要做好财会监督的人才储备工作。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从财务部门挑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设置专门的财会监督工作岗位,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财会监督人员的福利待遇,努力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财会监督人才,避免出现财会监督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与各大高校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并根据就业实践的情况挑选高素质的财会监督人才,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人才储备。

3.4 保证财会监督工作的安全性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数字化应用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发生存储信息混乱的情况,在应用相关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对不同模块体系进行准确的划分,为存储、传输信息数据提供保证,避免出现信息数据丢失的情况。国有企业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过程中,要做好硬件配套设施维护及软件安全升级工作,在选择财务软件之前要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并从本企业财会监督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软件供应商,并与软件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有效解决财会监督系统软件的安全问题。

同时,国有企业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的时候,要在内部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软硬件维护队伍,从企业对不同信息软件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落实维护信息系统软件的岗位职责,并定期对这些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国有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权限设置差异化的保密权限,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6]。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不仅迎来一定的机遇,同时也面对较大的挑战,一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要积极采用合理的对策来提升自身财会监督水平,这样才能应对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出财会监督在国有企业运营中的职能性作用,为国有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艳香.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强化企业财会监督[J]. 云端,2023(43):125-127.

[2]王慧娟.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会监督强化[J]. 纳税,2023,17(20):34-36.

[3]王岳龙,朱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强化企业财会监督的几点建议[J]. 财务与会计,2022(18):74-75.

[4]曹玲,易金翠. 地方国资监管机构财会监督信息化创新研究[J]. 会计之友,2023(17):149-155.

[5]李楠. 新时代科学事业单位推进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 财经界,2023(23):144-146.

[6]刘明中,桂丙甬. 为财会监督插上信息化“翅膀”[N]. 中国财经报,2023-07-27(006).

[作者简介]刘晓萌,女,湖北十堰人,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