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妇女》杂志封面:见证巾帼英雄黄慕兰的奔走足迹

2024-09-22 00:00:00朱殷
湘潮 2024年8期

浏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89件是关于黄慕兰的,其中一张照片是1938年10月5日《上海妇女》第一卷第十二期的杂志封面,为香港妇女团体代表合影。背面有黄慕兰手写的《临江仙》《满庭芳》两首词及其创作背景。2017年,这件藏品由黄慕兰之子陈文中捐赠给浏阳市博物馆,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黄慕兰,湖南浏阳人,毛泽东称赞她是我党的好同志,周恩来称赞她是我党隐秘战线上的奇兵。黄慕兰参与营救同志、筹措资金、传播思想、发动妇女支援前线等活动,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留下的这张照片和手迹,彰显了她为革命奔走的可敬形象。

智救关向应

1926年,年仅19岁的黄慕兰只身前往武汉,与何香凝、杨开慧等一起从事妇女运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中华大地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1931年,黄慕兰被党组织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部长,负责营救共产党深陷冤狱的同志。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央委员的关向应在闸北的寓所被捕,周恩来找到黄慕兰,要求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

黄慕兰装扮成富家小姐,出面找进步律师陈志皋帮忙,说有个姑表兄到上海来做小生意,被误认为共产党而遭到关押,想请陈律师施以援手。陈志皋仔细听完她的陈述,答应做关向应的辩护律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黄慕兰请求拜访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陈其寿是一位在法租界会审公堂担任了18年刑庭庭长的资深法官,以公正和开明著称,在上海司法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到了陈家,陈其寿问黄慕兰:“为什么你是湖南人,而你表哥是关外(关向应是辽宁人,当时把东北叫关外)人呢?”

黄慕兰回答:“我姑妈当年远嫁关外,所以表兄是关外人。他这次来上海经商,不知什么缘故,被戴上了‘红帽子’,当作‘共产党嫌疑犯’给抓起来了,实在冤枉呀!”就这样,黄慕兰拉近了与陈其寿的关系,取得了同情。

几天后,陈其寿约黄慕兰与负责关向应案的赵法官吃饭。席间,陈其寿对赵法官说:“这位黄小姐是我的干女儿。她的表兄是做生意的,不知为什么在上海被当作‘共产党嫌疑犯’给抓起来了。可能你们抓错人了吧?”

经过一些周折,在陈氏父子的帮助下,关向应最终被释放。

1935年,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之后,她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的特殊身份为党工作,在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海路交通线、营救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中,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情报,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加香港妇女团体代表会

1938年秋,黄慕兰赴香港,代表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访问香港的妇女抗日团体,交流工作经验。

当时香港妇女界正为赵洪文国开欢迎会。赵洪文国从武汉南下至香港,沿途进行抗战宣传和募捐,受香港妇女团体邀请作为抗日前线的妇女代表参加聚会。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懂广东话,黄慕兰为她做翻译。

会后,各界妇女代表合影留念,黄慕兰在前排左一就座,一起的还有何香凝、邓颖超及其他妇女代表。

这些参会的妇女是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的杰出代表,她们中有在前线抗日杀敌的勇士,有在后方支援部队从事繁重工作的,也有为了挽救千疮百孔的中国而疾呼奔走的,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女性力量。黄慕兰回上海后,就此事撰写了一篇报道,发表在《上海妇女》杂志上,编辑就将这张合影照片作为这一期杂志的封面。这便是《上海妇女》封面照片的由来。

后来,黄慕兰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兴致勃勃地在《上海妇女》杂志封面照片的影印件背面创作了两首词。其中一首《临江仙》写道:“巾帼英雄事迹,当年南北名扬,宣传抗日热衷肠……”词中高度赞扬了抗日前线妇女的英雄事迹和对宣传抗日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此外,词中还表达了黄慕兰对中华民族必胜的坚定信仰,彰显了她不屈不挠的意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蕴含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独立而奋斗。

另一首词作《满庭芳》,是黄慕兰在收到吴菊芳的来信后所写。吴菊芳是北上妇女慰劳团团长、李汉魂的夫人。词作上阕回忆了她们相识相知、并肩抗日支前的过往,表达了黄慕兰对当时救亡图存的情景的感慨;下阕书写多年后老友间书信话家常,谈及各自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交流文化的期望。这首词展现了黄慕兰对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对国运昌盛的期望。

见证人的话

朱殷(浏阳市博物馆藏品部主任):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我对黄慕兰在抗战时期的事迹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正所谓妇女能顶半边天,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以黄慕兰为代表的革命女性群体在抗战中表现出了坚毅、反抗、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品质,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妇女》封面照片和背后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充分证明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她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立足当前,我们应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汲取她们爱国奉献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