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办报刊的那些事

2024-09-22 00:00:00董杨
湘潮 2024年8期

邓小平对报刊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非常重视,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参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他在法国巴黎办过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长征前,主编《红星》报,一直持续到遵义会议后。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在广西领导创办了《右江日报》和《工农兵》报,到中央苏区后,在瑞金办过《瑞金红旗》报。

笔杆子协助枪杆子

1929年8月底,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由中央机关交通员龚饮冰陪同,乘船离开上海,前往广西,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俞作柏部开展统战工作,领导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全面工作。9月上旬,邓小平经越南到达南宁,化名邓斌,以广西省政府秘书的身份开展工作。9月10日至14日,指导中共广西特委在南宁市郊津头村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10月14日,率中共广西特委和做秘密工作的同志乘船溯右江而上,向百色进发。10月22日,和张云逸率部队到达百色。次日,在百色主持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党的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邓小平深感宣传鼓动的重要和紧迫,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决定大力公开宣传党的主张。10月下旬,邓小平领导创办了《右江日报》,在部队和群众中公开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报纸创刊时,张云逸题写了报名。报纸为八开两版,共约4000字,开始时为石印,后改为铅印,由时中印书社印刷。百色起义后,《右江日报》成为红七军前委机关报,是当时红军中最早创办的铅印报纸之一,由红七军政治部主办,每期发行至右江各县及红七军各连队。

从现存的第44期报纸上看,《右江日报》有社论、评论、专电、工农兵俱乐部等内容,信息量相当大。在《本报专电》栏目中,刊发了国际、国内、省内新闻,还有《恩奉群众欢迎张军长》《赤色的平马》等5条本地新闻。其中《赤色的平马》是篇仅有230字的小通讯,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平马镇各单位、团体、乡村村民纷纷购买红布、红纸,来制作小旗,书写标语、横额的情景。“全镇商铺中,只闻一片‘红布’‘红纸’的问答之声。红布、红纸很快被抢购一空,热情高涨的人们只得另想办法,买来红药粉,将白布、白纸染红……”新闻作者最后感叹道:“此时平马一市,可说是全红世界了。”

《中国人民军队报刊史》一书中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内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43种红军报刊,其中仅有《右江日报》等4种报纸为铅印。《右江日报》的办报历程同我党和中国革命早期的发展一样艰难曲折。1930年2月,红七军撤离百色,由于遭到敌人的“围剿”和封锁,《右江日报》被迫停刊。虽然这份报纸从创刊到停刊的时间不长,但这是红军较早创办的一份报纸,它将舆论引导运用得非常到家,起到了笔杆子协助枪杆子的作用。

革命的宣传喇叭

1930年2月1日,邓小平等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八军,成立了左江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左江革命根据地,把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当时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

为了让群众更了解和支持龙州起义,邓小平等以《工农兵》报为载体展开了强大宣传攻势,《工农兵》报也成为红八军机关报。2月12日,龙州《工农兵》报发表《中国红军第八军目前实施政纲》。龙州起义所在地左江地区位于中越边境,在当时被法帝国主义视为势力范围,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多次发出照会威胁,声称要调遣法国和越南军队进驻。对此,第五期《工农兵》报在一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中国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为法帝国主义驻龙州领事馆无理照会告全国民众书》,严正申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境内谋解放运动不受任何帝国主义干涉。”这期《工农兵》报还刊登了我党土地革命的行动纲领,号召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废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特权。一份报纸,句句箴言,鼓舞着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坚持革命。报纸还以短平快的问答形式,如“国民党最担心的是什么”“打仗的军费怎样筹发”等对比了共产党、国民党所联合的力量,以及治党治军方针政策之不同等,以供群众来评判、选择。

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战争年代,报纸是人们了解时事的重要方式。《工农兵》报不仅传递了最新讯息,还是革命的宣传喇叭和舆论武器。《工农兵》报对于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省内新闻、本地新闻皆有刊登,体现了邓小平对报纸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非常重视。

增加瑞金群众的革命勇气

1931年8月初,邓小平到达江西瑞金。之后,他被大家推举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以赣东特委派往瑞金协助工作的名义开展工作。

为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巩固发展瑞金苏区,邓小平十分注意加强党的文化宣传工作。1931年10月下旬,他创办了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这份报纸油印、铅印交替印刷,每期出两版,单面印刷。该报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栏目有《社论》《内外新闻》《扩大红军》《铁钟》等。

邓小平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指导全县工作。1931年11月27日,红三军团攻下会昌县城后,邓小平在《瑞金红旗》第七期发表署名“小平”的文章《惊人的好消息——红军三军团攻下会昌城》。文中说:“这个好消息,正当纪念广州暴动的时候。从此,瑞金反动武装几乎全部消灭,更能增加我们瑞金群众的革命勇气,更能坚决执行下列的工作。”文章把这一胜利喜讯迅速告诉全县人民,号召全县工农群众乘胜前进,“向反动势力进攻,得到更大的胜利”。

穿越干戈寥落、硝烟弥漫的历史帷幕,伴随党诞生、成长中的艰辛坎坷,岁月悠悠,抹不去一份小小报纸上的历史痕迹,征途漫漫,更不能忘却启程时的革命初心。邓小平所办的报刊以鲜明而富有特色的宣传报道和生动活泼的版面编排,为我国新闻事业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这些报刊就像航行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艘小船,于风雨飘摇中奋力留下“一抹红”的身姿,照亮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心。特别是传承下来的《右江日报》,这个“革命的螺号”历久弥新,依然号响不断。多年来,它在百色这块红土地上一直扛起党的宣传大旗,忠实地成为党的喉舌。进入新时代,作为百色市委机关报和百色各族群众的精神殿堂,《右江日报》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更肩负起新的担当。今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通过他创办的这些报刊,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不仅能让我们感知中国共产党人于逆境中前行的乐观精神,更能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