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师团队从学习共同体出发,探讨构建开放、共享、融合的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学习共同体对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之后结合教学实践,建议通过优化课程选课和分班制度、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和开展校际合作,从而打造更广义、更优质的学习共同体,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1-0015-05
2019年,教育部等12个国家部委启动“新医科”建设,强调促进“医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医学+”创新性、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医科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可打破学科壁垒和边界,组建跨学科交叉团队并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探索医文交叉融合发展模式,科研赋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医科人才,增强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引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医学研究生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科研素养、国际视野的培养和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语言水平的提高,将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自信。
广西医科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地方重点医科院校,十分注重指导研究生发表SCI高分、高被引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以开阔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师团队为满足医学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的需求,积极探索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熟悉学术英语写作特点,掌握相应写作技巧,提高医学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具体实践后,在学期末,课程组以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困难、课程学习后的收获、对教学模式的意见建议等问题进行追踪调查,共发出问卷535份,收回有效问卷425份,在此基础上对最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学习共同体对提升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效果,思考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相关研究文献来看,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问题主要集中在语篇组织、语言风格、遣词造句方面,包括英语写作习惯、语言使用等,从研究方法呈现到观点论证,从言辞表达到段落组织,从基本语法、语言风格到评价意识,在论文中交错出现语篇语言层面的多种问题,如用词不准、不符合英语习惯、语法错误多、词不达意、句式单一、语句衔接连贯性差等[1,2]。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问题主要包括英语写作习惯、语言使用、语篇逻辑等。40.47%的受访学生一般书面表达能力欠佳。不了解如何用英语去描述具体科研过程和缺乏相关医学英语术语储备的学生人数十分接近,均接近24.00%。表示不了解医学英语文献语体特点的学生有11.06%。关于书面表达存在的困难,60.58%的受访学生表示存在多种困难。其中,词汇量不足、不知如何准确用词的问题最为突出,占比高达77.25%。紧随其后的是缺少科技英语写作常用功能性句式的储备(76.19%)、存在中式英语现象(75.40%)、对英语句法知识掌握不好(74.34%)。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学生(67.99%)认为自己在英语语法知识上存在不足。此外,表达不够简明(60.58%)和句子逻辑性不强(61.38%)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针对学术英语语体特点方面,受访学生普遍反映存在三个主要难点。其中,“不清楚使用什么样的正式语言表达观点”占比最高,达到41.41%,说明许多受访学生认为自身对正式语言风格的具体措辞和句式表达方面掌握不够。其次,“不了解医学英语文献的常见语篇结构和逻辑”占比39.53%,表明许多受访学生在理解医学英语文献的篇章结构和写作逻辑上存在困难。“不熟悉医学英语文献的写作规范”占比19.06%,反映部分受访学生对医学英语文献的写作标准缺乏了解。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受访学生主要因为对学术英语论文的语篇体裁和语言特点缺乏了解,遣词造句方面不够专业地道,导致在文献阅读和写作中存在困难。而医学SCI学术论文专业性强,结构规范,在语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鲜明特点,有相应写作模式和程式语。因此,熟悉医学学术英语篇章结构和语体特点、提升专业相关词汇量、积累医学领域学术英语写作句式、提高表达简明性和逻辑性,以及避免中式英语表达等,是提升研究生医学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
二、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以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3]。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共同体能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持学习者、教师、专家等共同构建、分析知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学习过程的协作化、交互行为的信息化,构建开放、共建、共享的学习生态系统。学习共同体囊括实践活动、共同话语、共同任务和共同资源。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辅导者之间的交互活动会对其认知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内化吸收、分享、反思,发挥学习主体性和群体动力作用,营造积极有效的学习生态环境。学习共同体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文化场域的依存性、多元文化的互动性[4],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可以在和他人进行探究、交流和协作中进行学习,同时培养自主钻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5]。
围绕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相关问题,探索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课上边讲边练和课后小组协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真实医学SCI语料库的不同优秀期刊的样本进行学习,能帮助学生厘清专业领域相关的SCI文章语篇语言特征,快速有效地掌握语篇体裁结构和语句表达特点。同时,通过构建交互性强、开放共享、动态的甚至是按具体学科进行分类的“学习者—语言教师—学科教师”的医学学术英语写作学习共同体,能让学生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发现自己撰写的论文和同伴的论文或已发表的同一学科国际论文之间的不同和差距,并通过对照分析和基于有效反馈进行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三、构建学术共同体提升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校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痛点难点,结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内涵,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师团队设计了课程教学方案。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策略,通过课上边讲边练、课后小组合作写作论文各部分、学生组间互评修改、教师点评反馈和优秀作品展示等环节,构建“学习者—同伴—语言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熟悉学术英语论文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学会用清楚简洁和更契合学术要求的语言来描述研究过程和论证研究结果,达到学术交流目的。
课程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医学学术论文的语篇体裁和语言特征,掌握各部分写作语步逻辑和程式语。语言学家斯韦尔斯提出语步(move)是实现语篇结构和交际功能的基本单元[6]。比如,斯韦尔斯针对学术论文引言部分提出了“创建学术研究空间”(Create a Research Space,简称CARS模式),该模式由三个语步构成:确定研究领域,创建研究空间和填补研究空白,每个语步具有明确的写作步骤和交际功能,可以通过特定的句法和短语(如程式语)来体现。语步结构反映了某个学术领域内成员对语篇体裁和写作逻辑的共识,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厘清相应学科的学术英语论文体裁特点和表达范式,提升其阅读文献和写作的能力。
(一)课上边讲边练,构建“学习者—语言教师”学习共同体
笔者所在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师团队结合语步策略,分析讲解常见医学文献的语篇结构和写作逻辑,按照常规论文写作步骤即“标题—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摘要”,概括各部分的语步划分、语篇逻辑和写作方法,研究惯用程式语如信号词和常用句式表达等语言特点,挑选国际医学顶尖期刊如《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临床医学研究英语论文做样本,分部分带领学生在课上进行细致分析,补充充足范例,引导学生熟悉各部分常见写作语步、句式表达特点、时态语态和功能性表达,并通过形式多样的随堂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及时反馈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边讲边练。课后要求学生挑选1—2篇跟自己专业或研究方向相近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按照课上讲授的方法进行分析,巩固所学。
(二)课后小组协作、组间互评,构建“学习者—同伴”学习共同体
在学期初,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各班级按学生人数分成30组,学生根据专业和研究领域自由组队,每组3—4人。确定分组后,教师根据各小组专业和研究的大致方向进行两两配对,分成15对结对子的小组,各结对子小组针对各部分写作初稿进行互评、讨论和修改,最终每个小组上交一篇完整的论文。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按照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在教师讲授学生论文某部分之后,于课后进行组内讨论,结合课上所学该部分的语篇结构、语言特征、语篇衔接技巧等,以小组成员之前或当下所作的实验研究作为素材,参考范例“依葫芦画瓢”,依次撰写论文题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摘要,于下一次课上就该部分与结对子小组进行组间互评,针对语篇语步写作和语言表述提出意见。各小组收集整理反馈意见,课后进行讨论,将该部分文稿修改完善后上传班级群文件,全班学生均可阅读和给予反馈。教师随后查阅各小组形成的文稿,挑选有代表性的1—2篇文稿进行当堂点评,之后进行下一章节的讲授,以此类推。最终每小组于学期末上交一份保留有互评和修改痕迹的医学英语论文文稿,作为过程性考核中的重要一项。课程教学注重“教师讲授—小组协作—组间互评—师生互评”,边讲边练、以练代讲,鼓励学生在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分享、探讨和协作,构建了“学习者—同伴—语言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加深学生对学术英语论文的语篇语言特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论文阅读能力。
四、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推广建议
(一)教学效果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具体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后,在多个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选项排序结果显示,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在医学英语文献阅读技巧和语篇构架方面的收获最大,综合得分为5.08,占比63.03%;其次是医学英语文献各部分写作能力,综合得分为4.6,占比51.51%;在医学英语文献的常用句式或词语表达方面也有一定收获,综合得分为3.87,占比52.89%;而在医学相关英语术语和小组成员间的学术交流方面收获相对较低,分别为2.25和2.03,可能是因为小组合作模式不同导致。大部分小组内具体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只有小部分小组分工较为随机,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见图1)。
针对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采取的小组合作和“结对子”同伴互评,大部分受访学生(71.06%)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并基于专业相近的互评小组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对他们进行学术英语论文写作很有帮助。但也有一部分受访学生(16.00%)认为互评小组给的反馈意见不够专业,因此帮助不大。还有少数受访学生(11.29%)表示小组成员合作效果一般,最终还是要靠个人完成。极少数受访学生(1.65%)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的写作没有帮助。而针对小组合作和互评的效果欠佳的原因,约一半的受访学生(50.06%)认为是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导致组内合作效果一般,其次是互评小组成员的专业领域或英语水平不一致(46.53%),未能提供太多有效的反馈意见。
针对每次邀请小组代表分享写作和互评修改过程这一做法的效果,大多数受访学生(75.53%)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可以从其他小组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获得参考。部分学生(36.24%)觉得时间有限,没有较多机会阅读其他小组作业,而且有些修改效果不够好。
针对课程教学模式,大部分受访学生(80.47%)认为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学安排合理,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同伴协作能力。少数受访学生(15.06%)认为教学安排一般,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存在困难。仅有极少部分人(4.47%)认为教学安排不合理,任务过多且用处不大。
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受访学生认为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通过小组合作和“结对子”同伴互评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能提升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能力,但在互评质量和小组合作效果方面仍有待改进,并且希望教师能给予更多反馈和指导。
(二)经验总结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教师团队基于前期的理论研究,聚焦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的困难和需求,通过构建“学习者—同伴—语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讲练和课后的组内组间合作中,熟悉学术英语论文的语篇体裁和语言表述特点,通过“从做中学”掌握相关写作方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方面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一定难点和要求。
1.对学习者的要求
构建学习者交互的学习共同体,要求小组和互评小组成员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尽量接近,英语水平也不宜差距过大,组内和组间合作成员合理分工,全员积极参与,才能够在医学学术英语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过程中实现深入的交流协作,得到有效反馈和进行改进。
学术英语论文具有特定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各部分写作语步逻辑和惯用程式语并正确地加以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因阅读文献少或缺乏意识,对专业相关领域学术英语论文的语体特点和惯用程式语了解不多,缺乏相关语句表达积累,动笔写作时存在困难,写出的文稿存在语法句法错误、冗繁啰唆以及存在中式英语表达等现象。此外,目前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程式语和句型多是网页或语料库单方面提供的,学习者自主参与构建的平台较少,且体现出“老套”“陈旧”“学科特点不明显”“过于套路化”的特点。因此,如果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构建交互性强、开放共享、动态的甚至是按学科进行分类的程式语语料库,供学生进行仿写,可能对医学研究生科研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帮助。
2.对教师的要求
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师的要求较高。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任课教师均为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研究方法、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者—同伴—语言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主要提供学术英语论文常见语篇语言特点层面的指导,在指导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论述方面颇为吃力。如果将医学专业教师纳入课程教师团队,能为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提供更切实的帮助。
(三)推广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学校多部门协作,优化完善课程选课制度。在学期初选课前,课程组应明确和细化选课标准和流程,与学校相关教研管理部门配合,争取实现按专业领域和英语水平来建立课程班级,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跨学科合作,将医学专业教师纳入课程团队。首先,组建“英语+医学”“英语+统计学”等学科交叉的教师团队,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合作授课,各有分工,语言教师聚焦语篇语言层面,专业教师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部分的写作产出进行指导和反馈。其次,构建“学习者—语言教师—专业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医科与人文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和边界,探索医文交叉融合发展模式,协同培养。
三是开展校际合作,构建更广义的学习共同体。据了解,区内外不少高等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已开设类似的研究生科技英语文献阅读和写作课程,各高校加强沟通交流,利用大数据分析、云平台、AIGC等数字化技术,深入开展校际教学科研合作,搭建云教研、虚拟学习室、学科语料库等共享、开放、动态、融合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专家等各角色的主体性和群体作用,营造积极有效的学习生态环境,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水平和国际学术交流水平。
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学习共同体更强调学习者与助学者的人际沟通与心理相容,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课程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昉.非英语国家学者国际发表问题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4(1):27-33.
[2]于万锁.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J].外语界,2014(3):55-62.
[3]李雪莉.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起源及内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6):172-175.
[4]卢强.学习共同体如何迈向共生:他者性视域[J].现代教育技术,2021(9):20-27.
[5]吴婷.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研究生学术英语学习环境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50-55.
[6]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注:本文系2023年广西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探究”(2023B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