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志《盖府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盖绍墓志》)于1961年入藏开封市博物馆,此墓志民国时期出土于河南荥阳,墓志长34.5厘米,横35厘米,厚8厘米。《盖绍墓志》简要记述了盖绍的籍贯、品德修为、学识和家世等。全文18行,每行约21字,总计约有460字。墓志侧边上镌刻有持笏文官形象,样貌庄重,服饰刻画细致入微。目前,此墓志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均残损不全,但不影响整体志文的释读。与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相互比照,查漏补缺后,将志文誊录如下(“」”为每竖列的换列处):
□□□盖府君墓志铭并序」
府君讳绍,其先裔」□□清河郡人也。祖讳振,父讳周,并高尚不仕,晦迹林」□。府君即胤息也。礼乐立身,识略挺异,为士叶四科[刊]之」□,为人蕴六艺之才,奉橘安亲,推梨守义。加以夙慕玄」门,素敦孝行,谁谓淑人君子,胡不万年!以大中十三年四月十」四日终于河阴县三山乡苏固之私第,享年有三。贤妻」彭城郡刘氏。结怨朝悲,啼夕泣。抱孤男以气咽,携幼女以伤嗟。」粉黛匪施,云鬟不整。有男一人,曰徐九;有女二:一曰惠娘,二曰[名]妙」娘。并仰天号叫,擗地糜躯。恨总角之年,遽罹荼毒;毁齿」之岁,钟此祸殃。思侍养长乖,痛尊颜永隔。有弟一人,曰制」文。手足义重,同气情深。嗟棣萼无依,一荆先朽。遂择」即以其年,岁次己卯十月癸未朔十八日庚子,卜地于当县」归德乡张董营[管]附于先茔,备礼殡也。恐山成巨壑,水」变为田,故刻石以旌。铭曰:」
卓哉君子,识略殊常,怀才抱志,气宇昂藏。」
黄天不,降此祸殃,四怜悲感,闾里哀伤。」
卜乎胜地,广武之阳,松声,古柏苍苍。」
妻孥号恸,胸填气咽,一瘗泉台,千秋永别。」
盖绍是唐末的文人隐士,名不著于经传,幸赖《河阴县志·隐逸》中有近80字的记述,可与墓志互相印证,这为我们较为完整地解读墓主生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盖绍祖籍及“清河盖姓”考证
据《盖绍墓志》,盖绍的先祖为“清河郡人”。清河为郡始于西汉初年,《水经注》载:“清河又东北迳清阳县故城西,汉高祖置清河郡,治此。”新莽时,清河改称平河,属冀州。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辖县十四,“清阳、东武城、绎幕、灵、厝、鄃、贝丘、信成、莎题、东阳、信乡、缭、枣强、复阳”。东汉建初七年(82年)改为清河国,治所迁至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建和二年(148年),清河国改称甘陵国。此后魏晋因之,北魏和北齐时期称清河郡。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在此地设置贝州,辖清河、广宗二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称清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称贝州,至唐元和八年(813年),贝州管辖十县,即“清河、清阳、历亭、东武城、宗城、经城、漳南、临清、夏津、永济”。由此可知,在唐代及后世的语境中,人们但凡论及姓氏郡望的“清河郡”,其实就已涵盖了“贝州”“清阳”等地。换言之,作为姓氏郡望的“清河”“贝州”等地名,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地区。
据敦煌文书S.2052《新集天下郡望氏族谱》载:“贝州清河郡,出十九姓:张、房、崔、戴(代)、靳、聂、孟、傅(付)、盖、卓、隋、尚、汲、樗、且、贵、革、舒、路。”可知,历史上源出“清河”的望族,有盖姓等十九姓。清河盖姓的得姓始祖是西汉的盖宽饶,源出清河盖姓的杰出人物还有唐代的盖文达、盖文懿、盖巨源等人。
西汉盖宽饶的祖籍为冀州刺史部的魏郡;唐代盖文达是冀州信都人,其族弟盖文懿是贝州宗城人;盖巨源祖籍清河,后因其父徙官四川,落籍于成都。西汉冀州刺史部的魏郡,唐代冀州信都,贝州宗城、清河,看似毫不相干,实则不然。
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西汉的魏郡、清河郡、信都郡都属于冀州刺史部,魏郡与其东北方向的清河郡毗邻,清河郡又与信都郡南北接壤。盖宽饶的祖籍魏郡,其实与清河、信都二郡距离很近,从地理范围上来讲,大致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唐代的冀州、贝州、魏州都属于河北道,三个州紧密相连,魏州北部是贝州,贝州北部是冀州。再者,冀州的治所信都向南不远就是贝州的治所清河,清河西南紧挨着宗城和临清。因此,从郡望方面来讲,唐代冀州信都,贝州宗城、清河是一个整体性的地理概念。
西汉盖宽饶的祖籍之地,就是唐代盖文达、盖文懿、盖巨源及其先辈的发祥之地,都属“清河郡”的地理范畴。历史上的清河是汉族盖姓重要的族源地和郡望地,并由此产生了盖姓“多士堂”“崇贤堂”“追远堂”等知名堂号。据《通典》载,清河地区的民风“秦汉以降,政理混同,人情朴厚,俗有儒学。及西晋之末,为战争之地,三百年间,伤夷经甚。自宇内平一,又如近古之风焉”。这里自秦汉以来,政通人和,民风淳朴,民众崇尚儒学,学风甚笃。历史上,从清河郡走出了不少文人雅士,这通馆藏墓志的墓主人盖绍,就是一位独具性情的饱读之士。
盖绍的生平及其家世
据志文载,墓主人盖绍逝世于唐“大中十三年四月十四日”“享年有三”,可以推知盖绍生于816年。盖绍生活在唐末,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只能与其先辈一样,做一位高尚而博学的隐士,闻名于乡野,传道授徒以慰平生。
盖绍祖父盖振、父盖周,均是品行高尚、匿迹山林的隐士。盖绍继承了他们的优良品德和为人处世的行事准则,一生践行不辍。盖绍娶彭城郡刘氏为妻,刘姓以彭城为郡望源出汉高祖刘邦,彭城是刘姓较为著名的起源地之一。盖绍与刘氏育有一男,名盖徐九;有二女,长女名盖惠娘,次女名盖妙娘。盖绍还有一个弟弟,名叫盖制文。从志文“恨总角之年,遽罹荼毒;毁齿之岁,钟此祸殃”中的“总角”“毁齿”可知,盖绍去世时,其子女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盖绍的去世对整个家庭而言,犹如家中顶梁之柱轰然崩塌一样。妻子刘氏中年丧夫“结怨朝悲,唅啼夕泣。抱孤男以气咽,携幼女以伤嗟。粉黛匪施,云鬟不整”,无奈只能独守着儿女度日;子女们幼年丧父“思侍养长乖,痛尊颜永隔”;其弟痛失兄长,“手足义重,同气情深。嗟棣萼无依,一荆先朽”,面对盖绍的去世,妻儿兄弟无不悲痛欲绝。
墓志记载,盖绍“素敦孝行”,可谓是“淑人君子”。他贤良正直,对长辈恭敬孝顺。无论时局如何动荡不安,都不影响盖绍家族良好的书香氛围。《河阴县志》载,盖绍“至终老,不敢坠父祖高风”,其祖辈品德高尚、学养深厚、隐匿不仕的精神一直被盖绍继承。在睦友方面,他“生有异质,气宇昂藏、孝友,其天性也”。他天生具有不凡的气质和敦睦亲友的性格。墓志中只用“奉橘安亲,推梨守义”八个字,生动传神地把盖绍谦恭睦友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推梨”“奉橘”的典故分别与东汉的孔融和东晋的王羲之有关。在学养方面,盖绍博学而不张扬,他以礼乐立身,以诗书传家,“识略挺异,为士叶四刊之□,为人蕴六艺之才”。盖绍博览群书,其学术思想独特,“学且富,执经请业者接踵”。他学识广博,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对于求学者,盖绍从不拒绝,也不吝惜讲授,加之他平日里与邻友关系甚好,因此博得了邻友和后学的尊敬和称赞。直到盖绍去世时,不仅他的至亲悲痛,而且“四邻悲感,闾里哀伤”,就连邻里也哀伤不已。
盖绍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四月,逝世于“河阴县三山乡苏固之私第”,六个月后,归葬于河阴县“归德乡张董营(管)”,附窆于先茔,终年43岁。隐士盖绍在世时,没有为自己和家人置办房产,常年寓居于友人之所。在当时河阴县归德乡的张董营(管),有盖绍家族的墓地,说明至少在唐中期时,作为清河盖姓的一支,盖绍家族就已经落户于河阴县了。
结 论
清河盖姓的得姓始祖是西汉的盖宽饶,源出清河的盖姓杰出人物还有唐代的盖文达、盖文懿、盖巨源、盖绍等人。从西汉清河盖姓之始有,到隋唐时期清河盖姓定居东西两京附近,之后再迁往巴蜀和东南地区,这是历史上清河盖姓较为明晰的迁徙路径。
盖绍及其祖辈父辈在唐代中后期,定居在河阴。家族一直秉持着高洁的道德操守、厚重的治学家风以及隐居不仕的卓异风姿,即使在唐末动荡的时局中,这种良好的家风一直传承不辍。其家风的传承,可以从盖绍恭谨谦和、孝顺长辈、和睦邻里、善待亲朋及其学术修养等方面窥见一些端倪。通过研读这通唐代墓志,我们可以了解到盖绍家族的家风传承,也希望以小见大,对中国古代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开封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