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云南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瘴摆”流行,寨民死亡过半,各寨中的老人商议后,决定杀鸡宰猪去补掌河源头潭坝边祭祀……守祭的几个人躲在暗处偷看,只见水潭一分开,一条壮如牛犊的大鱼摇头摆尾冒出水来,满身金鳞银甲,眼睛如铜铃般大,胡须有手指粗。伺候在前后左右的鱼称他为“大王”。这时,一条猪嘴鱼劝鱼王不可贪恋月色,因为人间正四处传染瘟疫。鱼王听了哈哈大笑,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人首、凸眼、宽鼻、獠牙、伸舌、口含利剑的“怪物”,说道:“一毒降一毒,毒毒是怪物;以毒攻毒,以邪压邪,只要我变个‘吞口’,包能吞邪镇恶!”
这便是富源水族“吞口”由来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经过人们口耳相传,变得神秘而夸张,有的水族文化研究者据此认为水族的图腾为“鱼”。
依笔者愚见,老虎才是水族的图腾,其依据就是水族人家崇拜供奉的“吞口”。首先,水族相传的“吞口”故事恐怕不是原始的神话故事,而是后人加工夸饰过的传说,它已经发生了变异。其次,水族歌谣《祭吞口》歌词为:“吞口吞口,横眉怒目,神力威武,坐镇门头。一伸头,头顶天堂;二张眼,眼望四方;三竖耳,耳听言谈;四翘鼻,鼻闻妖王;五开口,口吞洪流。春夏秋冬,安安稳坐,一口吞光妖魔邪恶。开光开光,保我平安健康,喂牛牛成对,喂马马成双。”如果吞口是鱼变化而来,为什么祭词中连“鱼”这个词语都没有,这怎么能说鱼是水族图腾呢?再次,水族人家过着谷稻羹鱼的生活,不但吃鱼,还推出很多以鱼为主的特色菜,如果鱼是水族图腾物,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全族人都需要图腾保护,吃了它谁来保护族人?最后,鱼不是水族的族徽,只有成为族徽的事物才是该族的共同崇奉对象,才是该族的图腾。依笔者愚见,“吞口”来源于中华文明非常古老的神吞神杀信仰,经过神吞神吐而获得神性、神力,进而升入神格。
二
干栏居,是古代南方各族先人为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的伤害而创造出来的典型建筑样式。他们居干栏,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到明代,干栏式的建筑已转变为“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的样式。南方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住“干栏居”的历史记录。
山林狩猎部族主要崇拜兽类,人们崇虎、祭虎正是希望人具有神虎那样的神力或得到虎神的庇护。
彝族、水族制作的虎头吞口,系在一起时,吞口的神秘问题便迎刃而解:虎头吞口就是远古巫觋文化中神吞神生信仰的文化遗存。
其造型是:人首、凸眼、宽鼻、獠牙、伸舌、口含利剑。笔者认为水族吞口圆形而突出的眼睛是虎眼的特征,人耳与犬耳在同一具吞口上是今天所见的造型特点,如果回溯到远古,其造型未必如此。吞口上的犬耳应该为虎耳,至于人耳,应该是巫师的耳朵。巫师戴上虎头面具,就出现人耳和虎耳都有的造型。因此可以说,今天水族吞口的造型不是模仿真实虎头,而是模仿头戴虎头面具的巫师将利剑含在口里作法的头部造型特征,于是就形成了今天古敢水族吞口的形状。富源古敢水族的木雕吞口的真正源头是神虎崇拜,虎口插入利剑是为了表明其神吞神杀功能。古敢水族木雕吞口拉长了脸部,有人面倾向,这是顺着原生木身作立体雕刻,受到制作木材限制的缘故。在古敢水族吞口非遗传承人郎万平的家里,笔者亲见了一件水族服饰上绣着的吞口具有非常明显的虎头造型特征,其獠牙实为虎齿;水族吞口傩舞所戴面具同样是虎头造型。今天富源县老厂乐额水族村还保留着一只古老的石雕吞口,就是一只老虎(古称石猫猫)造型。
三
《云南富源水族文化揽要》说:“最早记载富源水族的康熙《平彝县志》,称富源水族为‘仲彝’。”经查康熙《平彝县志·卷三·种人附》原文只有如下记载:“仲彝。习俗俭约,男女皆事犁锄。服短衣长裙,构楼而居,好食犬鼠。病不服药,惟务祀鬼。相传为宋时因罪投荒者,祀祖犹类华俗。多姓王。”并没有说“仲彝”就是水族。“彝族”原称“夷族”,富源县原称“平夷县”,后来改为“平彝县”。富源古敢水族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经过民族学专家认定才确定下来的族称,之前曾被当作布依族、侗族。1988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史料所载的“仲彝”是不是今天的水族?“仲彝”与今天的彝族是什么关系?这还需要更多有力的证据。毕竟彝族与水族两个民族之间服饰不同,语言文字不同。但彝族崇拜虎,有虎头吞口,而水族也有吞口,这也绝不是巧合能够解释得了的。
彝族大多居住山区,虎是彝族的文化图腾,人们崇拜虎、祭祀虎,希望得到其神灵的护佑。楚雄彝族吞口的虎头特征非常明显,一眼看去就是虎头造型,同样突出虎齿、口含利剑。在楚雄州还建有太阳历文化公园,公园里建有八虎广场;公园的祭坛上随处可见老虎的立体雕塑和老虎浮雕;楚雄州博物馆内藏有虎头吞口浅浮雕,同样口含利剑;彝族民间还为孩子缝制虎头帽,孩子戴虎头帽和战士戴虎头铜盔的性质是一样的,除了具有保护、保暖的实用功能外,还有巫术信仰的含义,希望得到图腾神灵的护佑、驱除邪魔。
富源古敢水族的族源说法甚多,有土著说、两广迁移说、殷人后裔说、睢水迁移说等,但都是推断,缺乏强有力的证据。
富源古敢水族主要居住在黄泥河、块泽河流域的低热河谷槽区,两河皆为南盘江水系。据水族年长者口述,他们祖辈先定居于安南(今贵州普安)格格河(南盘江流域),后因反抗清王朝才辗转迁徙到现在的地方。1855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潘新简领导水族人民在今贵州三都县九阡举行武装起义,参加者以水族为主,多达万人。起义军围攻荔波县城,声势大震,后来起义军汇入石达开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是全国水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云南富源古敢水族乡、富源老厂乐额水族村都处在云贵交界地带,两省交错相接的地方,婚嫁丧葬,相互往来迁移,是常有的事。
古敢水族郎姓有一块1948年郎氏为其去世于光绪庚寅年(1890年)的先辈所立的石碑,其中有:“吾家祖籍湖广省城北外猪市巷鱼塘边之人氏。吾始祖明厚偶因年辰不至,洪武末年南蛮作乱,始祖奉旨从军,自楚来黔。于蛮清泰,移为贵州省兴义县,居鸭池田上寨。”这条线索说水族由湖广迁入贵州西南的兴义,再次迁入富源古敢水族乡。另一块是郎应禄于乾隆辛巳年(1761年)为其爷爷郎文奇、奶奶张太君所立,位于古敢水族都掌郎氏祖茔中,碑文为:“厥先系发迹荆楚,自洪武时来滇,并创业于平彝安边营,于慈二百余年,历世几代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朱元璋命常升往湖南辰阳征兵5000人,派右军都佥事、千户卢春率领,赴原罗山县境驻屯平彝卫(今富源县)。这些被征士兵中或许就有水族。
综合上述可知,富源古敢水族是从鄂西、湘西等荆楚地区先后迁入贵州,少部分再由贵州迁入富源古敢、乐额等地,今天富源水族吞口实为荆楚神虎信仰的文化传承,吞口是虎头造型,獠牙为虎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