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距离内心最近的语言艺术

2024-09-20 00:00:00王巨川
诗选刊 2024年9期

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诗中的实然性表达,被海德格尔抽象为哲学体系中的应然性理念——“诗意地栖居”。如何“诗意地栖居”?他说:“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诗意,我们才能经验到我们的非诗意栖居,以及我们何以非诗意地栖居。”许多人以“诗意”的名义“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者书面文艺,或是音视文艺”,在他看来并非真正的“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指出:“‘诗意地栖居’意味:置身于诸神的当前之中,受到物之本质切近的震颤。”同时,“在如此这般的世界里,真正的诗人本质还在于,诗人总体和诗人之天职出于时代的贫困而首先成为诗人的诗意追问。因此之故,‘贫困时代的诗人’必须特别地诗化(dichten)诗的本质。”

从“诗意追问”到“诗化诗的本质”,是诗歌与诗人之间的心灵对话,也是诗歌抵进人们内心的艰难征程。茨维坦·托多洛夫说,诗歌“既是抽象的,又是内在的”。这里的“抽象”,是说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后的何为,而“内在”,则是说诗歌语言结构中可以生成“意义”的一切指向。所以,诗歌不仅是“大地向着天空之花绽放花蕾”,也是涌动和生长着心灵密码的“口之花朵”与“精神蕴含”。

由此说,诗歌是距离我们内心最近的语言艺术。别无他物!

(作者系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