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困,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涌动着解救中国的思潮。此时,欧美诸国的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法国各类学科研究都处在领先地位,且留学费用较低,留法勤工俭学便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冀中平原的布里村不仅在留法勤工俭学上留下了红色印迹,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布里村的行政规划多次变更。原属蠡县,1940年12月划归高阳县,1945年10月又划回蠡县,至1950年6月划归高阳至今。所以,谈到20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应是“蠡县布里村”。
布里村的李石曾(1881-1973),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首席校董。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1907年,李石曾作为中国最早的留法学生之一,从巴黎巴斯德学院生物专业毕业。他的专业是研究大豆,一度在法国开设豆腐工厂,并招募家乡人前往法国做豆腐,为了提高华工的文化水平和制作工艺,李石曾办了一个夜校,工人们白天做工,晚上则在此学习中文法文以及基础科学知识。
1917年7月,李石曾向北洋政府教育部呈送公函,申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北洋政府教育部同意申请并予以备案。1917年8月,留法工艺学校在布里村盖成,蔡元培亲自题词“勤于做工,俭以求学”。1918年,随着南方军阀混战,求学不易,蔡和森带队的南方学子不远万里赶到布里村授课、求学。这一年,蔡和森23岁。作为留法工艺学校的国文教员,月薪20块大洋。
从1917年至1920年,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共举办3期,培养学生200余人,其中有73人赴法勤工俭学。在首届入校的学生中,就有后来与周恩来同期赴法、最终成为法国爱国侨领的王守义。1918年10月第二期的学员中,有一个以湖南学生为主的初级班,毛泽东曾专程到保定看望。班主任蔡和森,学生向警予、颜昌颐、王人达、孙发力、唐灵运等人,后来均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著名领袖人物,为中国北方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足迹。1918年,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布里村的校舍不够用,李石曾回到北京,请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姜妙香等人演出,为学校的建设募集资金,共筹得大洋1500余元,建设了新校舍。新校舍建成后,学校正式更名为它现在的名字——布里留法工艺学校。1920年,因法国经济凋敝,学校停办。
这里要强调的是蔡和森(1895-1931)。他是湖南人,1918年6月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12月25日,与妹妹蔡畅、女友向警予赴法;到1920年7月,他主张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于8月13日给毛泽东寄一信,信中主张先要组织政党——中国共产党。他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前夕,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国飞行员唐铎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同法西斯军队空战,屡建战功。这位唐铎就是唐灵运,布里村昔日学员之一。
而今,在保定市原育德中学旧址,尚建有一座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砖木结构的四合院,门楣上挂着白地红字匾额,上写“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1994年9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