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强化。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和观念的束缚及影响之下,专业职能相对较差,职业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从根源上弥补这一短板,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财务核算集中管理模式,并搭建了财务核算中心。结合实际来看,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核算中心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这就需要从优化财务关系处理、加强财务预算管控、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形成远程查账报账管理系统等多个维度着手,保证财务核算中心发挥最大价值。
近年来,在基层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地区依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理念,大幅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资金,这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以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制约和负面影响。为保障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构建全新的管理机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重点问题。通过核算中心的建设,可以展现出财会工作人员具有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保障财会信息处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对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中心概述
(一)构建财务核算中心的目标
通过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核算方面的质量。强化财务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工作的科目和标准,能够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编制的综合水平。不仅如此,还能有效防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的财务安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二)构建财务核算中心的原则
一是始终秉承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里的公立医院有所不同,其管理基础往往较为薄弱,规模相对较小,人员数量有所不足。因此,可以以市、县、区作为基本单位,从中选择部分医疗机构,把财务管理能力较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开展财务集中核算。那些财务管理基础扎实、有强大人员配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无须纳入财务集中核算中心。
二是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卫健系统之内,是财政部门的独立法人。由国家财政部门给予经费补贴,并由具备专业资格的会计工作人员负责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统一管理、分户核算。这样可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简化财务管理过程,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
三是保持财务负债和财产的产权关系。在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时候,不需要对原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进行任何调整,不需要变更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他资产和债务关系。如果是原来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生的费用,则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由其法人代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同时,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上仍然需要负有对应的法律责任。
(三)财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
一是统一账户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在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开设总账户,并在总账户下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户。要对原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银行账户做出撤销处理,以达到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目标。
二是统一会计人员管理。原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精简,只需设置一名结报员,负责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上缴、支出结报和常规化财务核算工作,并定期与财务集中核算中心沟通交流。
三是统一收付方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经济收入必须要以日为单位,直接存入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账户,由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财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各单位的零星支出和现金需求,定期拨付备用金,用于每日需要的款项垫付。针对其他数额较大的支出,如:医药费用、工资费用、医疗设备购置费用、车辆维护费用以及工程施工费用等,则可以由集中核算中心转账支付,在这一过程中不可以出现现金收付。
四是统一收费票据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运用全新的费用票据管理体系,并由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购买、保存、领用和核销票据。
五是统一会计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财务集中核算中心需要运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软件,并在线上远程沟通交流,确保整个会计核算过程的沟通效率,提高财务信息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便捷性,改善财务核算的整体水平,并定期综合性分析财务情况。
六是统一档案管理。本年度的会计凭证应由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装订、保管和整理,确保财务数据信息和会计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还要在年末将本年度的会计资料移交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中心现状
(一)会计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责任不清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账务由中心核算。因此,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账务应由核算中心把关,单位报账员则认为自己只是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财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主权在各基层医疗机构,核算中心的职责只是核算和监督。因此,核算中心和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由此产生了“三不管”现象,造成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问题更加突出,对往来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
(二)财务预算管控力度差
财务预算管理力度较差,主要表现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基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多个维度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预算调整环节,管理程序不够规范,审批制度不够严格,在出现超预算之后随意调整,未能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单位,财务核算中心掌握着重要的财政数据和会计信息。尽管财务集中核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其审核工作仅限于会计凭证要素的齐全性和审批程序的合规性,难以判断各单位支出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特点,资金流量大,存货多,让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之间很难实现统一。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针对其工作成果未能实施动态监控,监督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
(四)信息发布机制不科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定期公布财务内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发现其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完善,未能通过财务报表展现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也未结合各个科室的业务活动制定出针对性的计划表单,未对其发展情况开展系统性分析,也无法将其作为下一年度决策制定、预算调整的参考依据。
(五)没有建设远程查询报账系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每年划拨的财政资金有限,获得的财政资金大多用于大型医疗设备引进、技术水平创新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上较为滞后。远程查账、报账系统较为传统,仍然在运用传统的ERP管理系统。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和OCR识别技术的运用不到位,无法针对发票信息进行智能化查验,仍然在运用传统的手工管理办法。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中心优化策略
(一)划清会计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责任
第一,提高对集中核算管理的认识。为了顺利实施集中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摒弃传统观念,改变固有的工作方式,提高对集中核算管理的认识。首先,作为单位掌舵人的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自觉提升自身修养,更新管理观念,做财务核算管理的积极推动者,不能因为观念上的认识阻碍新的工作方法推行。此外,核算中心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为中心干部职工开展讲座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集中会计核算,推动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与报账员之间的分工。报账员不仅仅是凭证的接收和传递员,还要对票据所反映的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要全面了解本单位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银行存款余额、库存实物、固定资产等重要资料。财务核算中心要认真核对报账员提交的票据、凭证等资料,尤其是数额较大的支出要按照文件规定规范流程,对其财务业务给以正确的核算和监督。此外,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与报账员之间应加强沟通,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共同为促进卫健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强化财务预算管控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托于财务核算中心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和预算奖惩,并要求其预算目标的设定始终契合当前年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目标。要建立健全预算考核机制,明确预算收入支出的配比率、重大项目执行率等核心指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开展针对性管控。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预算调整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目标需与当前年度的财政资源配置直接挂钩,不可随意调整。但若存在重大科研项目或是医疗服务方向的改变,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的调整工作,并就其中的关键性指标展开分析,明确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和可执行性,制定出针对性的调整管理措施,强化后续管控,以确保预算支出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工作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需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综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现状,形成大额费用审批控制管理体系。还要确定各部门的权责利,严格依照相关制度规范要求,确保财务核算工作顺利推进,并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首先,及时发现机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实时反馈信息,以反映整个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状况;其次,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集中核算中心时,要明确工作对象,要接受相关部门和国家卫健委的监督与监管,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和监督管理作用,保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强化对医保基金的重视与关注,根据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持续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及发展,实现对资金实际收支过程的全过程管控。另外,促进传统的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从核算型职能转变为管理型职能,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
(四)健全信息发布机制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要想保证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取得预期效益,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全面。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不完整和不准确的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管理就会沦为纸上谈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在集中核算中心构建完善的信息发布体系。要严格依照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目前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的会计信息表单,搭建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报告体系,以便于其他主管部门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情况,也可以用作下一年度调整发展方向的参考依据。
(五)构建远程查询报账系统
在远程查账报账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财务集中核算的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之际,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从现实出发,以远程报账查账管理系统的构建,推动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整个查账报账流程的自动化流转,进一步缩短报账时间。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需求,可以实现报销、凭证、收入的一体化管理。在报账过程中,各个部门只需通过该系统一键点击,便可以实现发票的自动流转。同时,系统中可以提前嵌入发票处理规则和校验程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OCR识别技术等自动化检查发票的真伪和信息的全面性,减少各个部门的报销时间和等待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基层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财务集中核算政策,以及各个地区的先进经验、成熟做法,保障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建设获得更好的成效。以此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顺利推进,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