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4-09-20 00:00:00孙鹏 朱子盈
今日财富 2024年26期

我国经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绿色经济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作为资本流动的集中地,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收集近十来年六大行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筛查整理后,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分析,更直观地说明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比率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正相关的显著关系;最后,文章结合现状和实证结论,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多元化的视角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我们需要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变,并推动经济和社会朝着绿色化和低碳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不同维度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广绿色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同时绿色金融逐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因此,研究绿色金融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一、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1.变量选择

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和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据选取原则,本文选取的变量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六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根据数据选取原则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综合了各大商业银行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国泰安数据库以及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数据,进行数据筛选,最后剔除掉部分没有价值的数据,以便后续进行模型的构建。

(二)模型的构建

1.相关性检验

从表2中所呈现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8,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都处于一个较好的研究水平,可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模型的选择。

2.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取的数据随时间、个体的不同而变化,为了规避非平稳数据给模型造成的误差,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得知,GCR和ROA处于非平稳状态,为了进行下一步的实证分析,需要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完成一阶差分后,重新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4。

由表4可知,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的数据已经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被认定为平稳序列。因此,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实证操作。

3.模型的选择

通过以上检验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Eviews7.2软件运用豪斯曼检验来确定实证的模型,豪斯曼检验能让我们在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固定效应模型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设定豪斯曼检验的原假设和备用假设如下。

H0:使用随机效应模型

H1: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当原假设成立时,我们倾向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变量的P值均小于0.1,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分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间效应模型以及个体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本文结合实际,选择的是个体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在实证分析部分,结合相关检验分析得出的结果,建立计量经济学基准模型如下。

其下方的变量指标i和t代表第i个个体在t年的数据,α是截距,β是变量的回归系数,σ是一个随机误差项。

4.回归结果与分析

运用Eviews7.2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绿色信贷比率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绿色信贷比率的系数为0.008501,在10%的水平上显著。系数0.008501是比较小的,说明绿色信贷对银行盈利能力的正向影响尚不显著。该实证结果与我们在前文所提及的观点相吻合,在发展绿色信贷的早期,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从而造成了其投资费用超过了所获得的利润,从而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微小。从样本数据来看,本文选择的数据时间不是很长,样本和数据数量也相对较少,绿色信贷的大部分投资项目为长期项目,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相对较小。这一特性对研究该课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模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现状,与事实也是比较贴切的。

此外,从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来看,它们与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显著关系。具体而言,资产总额和存贷比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现正相关,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盈利能力提高的趋势也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资本结构、贷款业务规模等因素都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在分析中加以考虑和控制。

5.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论证模型的稳定性,将采用替换变量的方法,将总资产收益率替换为净资产收益率,并重新检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调整,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考察模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看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比率的系数为0.314871,这一系数在5%的水平上呈现显著特性,与前文所提及的绿色信贷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论述相吻合,并且该系数相较于前文的系数(0.008501)有所增大。这一变化表明,绿色信贷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相较于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强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与本文的主要结论相一致,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即绿色信贷在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

二、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银行层面的建议

结合本文理论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针对银行层面,要想更好更快地提高绿色金融的效益,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方面措施。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在发展项目过程中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其稳定发展,可以为其制定一套评估与检测的流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其次,提高银行本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绿色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新领域,客户对其缺乏了解,银行应适当为客户提供绿色金融咨询、融资顾问等服务,以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销售,以此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再次,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性认知,增强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的产品创新力度,加快产品的开发,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业务,提高其灵活性,支持银行多渠道发展,最终推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大银行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化能力,学习其它国家的先进理念,加强交流;最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国有商业银行更要着手探索信息共享模式的创新路径,与各绿色企业沟通合作,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双方可以实时发布绿色信息,提高双方获取信息的效率,降低信息差带来的风险。

(二)针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首先,要完善绿色金融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法规体系,为绿色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法律基础,提高法律约束力,加强对与环境相关的违法问题的惩治力度,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让绿色金融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应加大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激励,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当为绿色金融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最后,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对银行的监督力度,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和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其有关绿色信贷业务的资金流向,同时做到共享信息。另外,各部门以及各地方要加强协同监管,对违背绿色金融本质的业务活动要予以严惩。

(作者单位:珠海科技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

作者简介:孙鹏,男,1993年出生,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风险管理、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