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2024-09-20 00:00:00皮凤娟张庆莲许曾罗川朱光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选取桂附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作为参考因素,以肉桂酸含量及浸膏得率作为综合指标评分,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桂附颗粒的提取制备工艺。结果:优选桂附颗粒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煎煮两次,每次加入10倍的水,并且每次煎煮1.5 h。结论:该试验结果合理、可行,有效成分率高,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桂附颗粒;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6-0022-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6.zgmzmjyyzz202416006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Guifu Granules

PI FengjuanZHANG QinglianXU ZengLUO ChuanZHU Guanglin

L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mal extraction process for Guifu granules.Methods Using water addition, decoction time, and decoction frequency as reference factors, and cinnamic acid content and extract yield as synthetical evaluation index,the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of Guifu granules was optimized using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Result Optimal: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Guifu granules is to decoct twice, mixing 10 times the amount of water each time, decocting for 1.5 hours every time.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are reasonable, and have a high effective ingredient rate, which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needs.

Keywords:

Guifu Granules; Orthogonal Test; Extraction Process

桂附颗粒为《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桂枝加附子汤,在我院临床使用多年,已形成固定的协定处方,经临床初步验证,其治疗阳虚漏汗证、阳虚感冒、产后汗出、漏汗、遗精、不明原因发热以及由阳虚所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心悸、痹证、肩周炎等疗效肯定[1]。经临床使用暂未发现毒副作用,是一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的复方制剂[2]。为了进一步确定桂附颗粒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正交实验,以君药桂枝中肉桂酸的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前期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该制剂的制备提供合理可行的工艺条件参数。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含四元泵、UV检测仪、自动进样器等的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1260);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型号FA2004)。

1.2试药肉桂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86-201604),桂枝、白附片、白芍等药材均由泸州天植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提供;炙甘草由成都康美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除色谱乙腈外,其他试剂规格均为分析级,水为双蒸水。

2方法与结果

2.1正交试验设计根据预试验,考虑剂型原因,应用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以肉桂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的影响。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

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要求,准确称取9份处方量药味。将实验饮片混合均匀,分别置于1000 mL烧瓶中,按照上述因素水平表加入纯化水提取。提取液趁热过滤,冷却,定容即得。

2.2干浸膏得率的测定参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 通则2201)项下的方法测定。精密移取供试品溶液50 mL,置恒重蒸发皿中蒸干,烘箱105 ℃干燥3 h,干燥器中冷却30 min,减去皿重,计算干浸膏得率。结果见表2。

2.3肉桂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2.3.1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0 ℃,理论板数按肉桂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3-5]。色谱图如图1所示。

2.3.2线性范围考察精密称取肉桂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液分别制成肉桂酸浓度为1μg/mL、2μg/mL、4μg/mL、8μg/mL、10μg/mL、20μg/mL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横坐标(X)为进样量μg,纵坐标(Y)为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8221.1x-23.785,r=0.9995。结果表明:肉桂酸在0.01~0.2 μg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3样品供试液的制备取提取液适量,取上清液,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作为供试品溶液。

2.3.4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样品中肉桂酸的含量,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结果见表3。

2.4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影响出膏率、肉桂酸提取率因素顺序为:C>A>B,A、B的影响较小,因素C对本处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即煎煮次数对本处方提取影响最大。根据直观分析结果可知,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A3B2C3,但因素A对本处方的指标无显著性影响,且直观结果显示A2和A3之间差异较小,故选择A2,即加水量为10倍量;由于煎煮次数有显著性影响,故对煎煮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分别设定煎煮次数为2次、3次、4次,每次加水10倍量,煎煮1.5 h,提取液200目筛过滤。

根据煎煮次数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煎煮3次比煎煮2次出膏率增长10.9%;肉桂酸(mg/g)增长-0.5%;煎煮4次比煎煮3次出膏率增长6.4%;肉桂酸(mg/g)增长3.1%。

从加权评分表可看出,提取2次即能得到较高的评分,从生产实际考虑,故初步确定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每次10倍量,每次提取1.5 h,提取液200目筛过滤。

2.5验证试验按上述提取工艺进行3批桂附提取进工艺验证,结果见表6。

由三批验证数据可看出,出膏率均值为26.5%,RSD值为0.0%;肉桂酸含量平均值为0.3484 mg/g桂枝饮片,RSD值为0.8%。2个指标数据比较平行,表明提取工艺重现性好,验证所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综合实验所得,桂附提取工艺确定为:水煎煮提取两次,每次加10倍量水,每次煎煮时间为1.5 h,提取液200目筛过滤。

3讨论

桂枝加附子汤以桂枝汤为基础,加白附片,并加重甘草用量而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俾邪去而阳回,则津液自复,诸症自愈。该方以桂枝为君,桂枝中的主要成分包含挥发油、肉桂酸、香豆素、鞣质等,由于桂皮醛属于挥发油类,在煎煮过程中随着水蒸气蒸发而损失,考虑到肉桂酸为本组方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6],故将肉桂酸作为本制剂的指标性成分。另外由于中药方剂强调的是其复方功效,是整体均衡原则、综合辨证施治和协调作用的成果[7],因而同时也将浸膏得率设置为考察因素,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本试验将两者所占的权重设置相等。这样处理比较全面,既保留了中药汤剂的特点,又体现了中药的整体复方功效和调理作用,可操作性强。

中药材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式多种多样,有水浸泡、有机试剂渗透、水煎煮、有机试剂回流等[8-9]。其中水煎煮最为方便,易于工业化大生产。研究表明桂枝中含有以桂皮醛为主的挥发性成分,尚含有有机酸类、鞣质类、糖类、甾体类等成分。考虑到本实验是以水煎煮为主,桂皮醛为挥发性成分,故以有机酸类主要成分肉桂酸为考察指标,同时将浸膏得率考虑在内,这样既保留了中药汤剂的特点,又可以充分提现中药的整体复方功效和调理作用,符合医院制剂实际配制的情况,便于患者的使用和接受。因此本文确定以浸膏得率和肉桂酸含量两种指标的综合评分来优选最佳水煎煮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方法在药学试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11]。分析表2数据可见,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肉桂酸含量0.2548~0.3615 mg/g,处方中主要药效指标在优化条件下可以提高50%,充分说明对提取工艺筛选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对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等3个因素考察,优化了桂附颗粒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煎煮提取两次,每次加10倍量水,每次煎煮时间为1.5 h,并进行等水平验证试验,结果标明,该工艺稳定可行,可得到较满意的浸膏得率和肉桂酸含量测定结果,可使制剂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大勇,郭成林,高坤,等.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4):158-160.

[2]王贝,王俊英,范戈.浅述桂枝加附子汤临证施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81,184.

[3]白梓静,齐广才,刘珍叶,等.HPLC测定咽扁宁冲剂中梓醇和肉桂酸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71-73.

[4]陈洁莹,陈琏,张煜帆,等.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散结丸中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含量[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2,40(4):474-476.

[5]龙小艳,聂晶,费毅琴,等.枫香脂鲜料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肉桂酸含量测定[J].中国药师,2019,22(3):466-468,489.

[6]高铭哲,李婷,田晨琪,等.肉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1):201-205.

[7]王丹. 中药桂枝化学成分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9.

[8]黄迪菲.中药制药工艺优化与发展[J].当代化工研究,2022(12):137-139.

[9]张艳,刘雪松,郝敬友,等.现代中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科技,2022(3):4-7.

[10]张晓芹,陈礼平,徐文峥.多指标正交设计法优化平心合剂的提取工艺[J].中国药师,2022,25(1):167-172.

[11]邓莹,刘杰,李香,等.正交试验法优选玄参中肉桂酸的超声提取工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20):32-35.

(收稿日期:2023-11-17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