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探赜

2024-09-19 00:00:00孟丽花田玉琪曹潇
中国电化教育 2024年8期

摘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红色文化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探索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的路径,能够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强力支撑。当前面向中小学生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党史学习、爱国主义等德育子板块中的革命历史知识,尚需进一步优化资源供给,以满足中小学生通过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体验的多样化需求。该文基于中小学生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以及平台资源继续扩容的现实需求,探索德育板块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可行路径,厘清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的原则和内容框架,提出红色文化课程化资源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力求以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楷模、红色艺术、红色基地等多样化的资源优化平台的内容供给,满足中小学生学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需求。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BLYJ09)、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GH22Y1448)研究成果。

一、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鼓励多元主体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红色文化资源用活用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在此背景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建设,成为备受瞩目的时代性议题。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红色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意义以及传承方法等重要内容,为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追根溯源,我国的红色文化发轫于“五四”前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催生了红色文化生产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人民在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淬炼形成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回望历史,红色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富强的精神动力。站在当下,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华丽篇章的精神坐标。放眼未来,红色文化必将成为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对中小学生群体而言,红色文化蕴含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等有助于培育儿童和青少年良好的品德,引导儿童和青少年经由红色文化理解历史、了解国情、认识当下,感悟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儿童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数字中国”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红色文化如何紧跟时代潮流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紧迫的时代问题。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智能技术为依托,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文物、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等以及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艺术等进行数字化转化,转变为具备可视性、可读性、可交互性的数字形式资源,以完成红色文化资源的采集、存储、展示与传播。作为儿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经由数字化完成了由传统的线下实体纸质媒介向线上多媒体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形式的转化。这一转化一方面实现了红色文化内容存储和检索的数字化,方便快捷,有利于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实现了红色文化展现方式的多元化,静态的抽象文字或物质形态转变为儿童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可视化影像、交互形态,从而拉近与受教育者的情感距离,有利于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因此,大力加强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探索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应用的有效途径,必将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顺利展开提供强力支撑。

2019年,国家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首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文件对加快教育信息化改革、建立健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相关要求,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强国家级、省级、县级和学校等各级线上平台体系建设,高质量开发多元化的线上教学资源,充分用好平台资源,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如何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是教育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3]。在此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于2022年上线。该平台是教育部指导,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主办的面向中小学、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阶段的师生,辐射广泛的社会人群的智慧教育平台,以海量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师生自学、教师研修、家校社协同育人等。自上线以来,平台已进行5次迭代升级,线上教育教学资源逐渐丰富,用户数量和影响力逐年激增。截至2023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其中的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升级版,旨在为中小学的师生、家长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教育资源。目前开设有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等板块。“平台累计浏览总量达到30多亿次”[4],收效良好。为更好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使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国家要求教育部门积极征集和开发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是优化德育教育资源、完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内容供给的重要路径。

二、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与需求

进入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面临诸多挑战也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红色文化与先进的数字技术相融合,在改变红色文化的存储形式、传播形态的同时,也为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红色文化内蕴丰富——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楷模、红色艺术、红色基地等内容具备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潜质,以红色文化为基底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资源对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状:现有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因缺少系统设计限制了育人功能的发挥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地逐渐展开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工作,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存储和传播展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但这些数字资源存在主题分散、内容碎片化、各自为战、互动性不足等现实问题。在网络平台上简单陈列革命历史、英雄事迹、文物等内容限制了文化资源多元效能的发挥,尚不能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合力。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德育教育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已有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尚未转化为有效支撑德育工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有大量的实体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待数字化转化。目前,线上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内容零散,形式也较为单调,以文字、图片加文字以及简单的影像配解说为主,缺少系统性设计。具体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而言,有关红色文化的专题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德育板块中的党史学习、爱国主义两个子板块包含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段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等内容,主要是红色历史中点状事件和部分楷模人物的呈现,内容较为单薄,缺少体系性,难以满足中小学生多元化的使用需求。构成红色文化的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楷模、红色艺术以及红色基地等大量的内容尚有待转化为专题教育资源。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的时代需求

当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熟悉网络,对数字化信息和交互性新媒体具备天然的亲近性和认同感,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查询信息、获取知识和发表意见。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大有可为。教育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平台受众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影响力无远弗届的优势,构建“互联网+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新模式。结合中小学生不同学龄段的思维习惯和心智特征,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新媒体表现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让红色文化资源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新面貌抓住青少年群体,提高育人效能。以红色理论为例,抽象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较大的接受难度,但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予以动漫化,以动画短视频的形式借助卡通形象讲述马克思的故事,把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简易版本,就可以以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完成红色理论的轻量化表达,从而拉近红色理论与儿童青少年群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们以妙趣横生的卡通故事为桥梁,进入马克思和他创立的经典理论的世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做到以红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此外,以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后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以革命纪念馆的游览为例,在对场馆进行实景扫描和数字复刻、对文物展品进行数据采集和建模重构的基础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的云展馆等,方便青少年在课余闲暇时间段进行云游览,适合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体验。

(三)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课程化建设:满足课程改革对德育教育资源的需求

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意味着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教育教学领域,对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促进数字资源的课程化建设势在必行。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该方案对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出了安排部署。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为指南,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拓展教育时空、创设学习情境、增进学生体验等方面的优势,对资源进行课程化建设,即设置红色文化主题线上课程,科学设定课时,创设在线互动、合作交流式学习活动。通过设置课后问答、闯关活动、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作品创作实践等活动,以交互游戏、项目驱动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避免红色文化奇观化或学习活动流于走马观花,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意义建构,满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应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需求。“目前国家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尚未覆盖全学科、全版本,德育、美育……等版块资源仍不够丰富”[5]。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板块形成有效支撑,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思政课程等子板块的内容供给。红色文化资源与德育板块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以不断丰富的专题资源服务于师生和家长。作为平台重要的专题教育资源,为便于教师、学生、家长应用,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在践行平台既有的“需求牵引”“共建共享”“育人为本”等理念的同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系统性与多样化

红色文化是由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楷模、红色艺术以及红色基地等多元化的内容组成的完整的文化体系,在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系统化、多样化的建设原则。系统性与多样化原则的实现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作用的基础上的。通过数字手段获取尽可能全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元数据是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的前提。系统性原则要求制定全面囊括红色文化丰富内涵的内容框架体系,按照红色文化资源类别制定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标准,确保红色文化专题教育资源能够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专业、全面、系统、完整的文化资源。多样化原则强调数字化资源有别于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教材接触到的相对单一的德育内容,运用数字手段将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如文物、遗址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如革命事迹、红色理论、红色精神、红色艺术等多样的内容呈现在平台上,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服务于师生。

(二)实践性与开放性

作为支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确保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将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线上教育内容的设计上既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学与思”,也要设计相应的“践与悟”的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更好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可以设置两类实践性活动:一是日常实践活动如唱红色歌曲、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演绎红色剧作、欣赏红色艺术经典作品等;二是红色研学之旅活动,这一活动可以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学生使用线上资源进行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场景化体验,在此基础上由学校或家长带领学生进行线下实体游览体验。方便快捷而又逼真的线上体验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增进学生对遍及全国各地的红色场馆及其见证的红色历史的感性体验。开放性是就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未完成性而言的。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历史实践中开创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中衍生新的篇章。因此线上平台资源需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更新红色文化的最新成果,此外资源开发者还应该积极创新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方式方法,面向广大的用户征询使用意见和改进建议,持续做好平台资源的升级完善。

(三)科学性与引领性

科学性是指资源建设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与形式设计要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智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按照由浅到深、先易后难、螺旋上升的原则,精心遴选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设计红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各类红色文化内容的主题类型、数量和教学时长等,方便师生在日常教学或自主学习中使用。引领性原则是指相关资源的建设应注意凸显红色文化在促进德育教育成效即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领塑造方面的作用,以建构中小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为旨归。资源建设应重在强化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减少抽象的文字、单纯的说教性的内容,寓教于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进行内容传达。

四、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内容构成与框架设计

认知学习理论超越了以学习者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的行为主义理论,视学习者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作为认知学习理论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6]。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衍生出来的“情境教育”“活动教育”“拓展性学习”等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做好资源内容的顶层设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包括以下内容:红色理论资源、红色历史资源、红色精神资源、红色楷模资源、红色艺术资源、红色基地资源等。

红色理论资源:红色理论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等。红色理论是党带领人民矢志不移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红色理论教育旨在进行初步的理论启蒙,引领儿童和青少年进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殿堂。面向小学生的红色理论教育资源尤其要注意“轻量化”转化,可以借助于轻松有趣的卡通故事、通俗易懂的有声语言对上述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阐释。面向中学生的红色理论教育资源则可以有适当的理论深度。红色理论资源对于提高青少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进青少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色历史资源:即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恢弘历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有效的精神营养剂,红色历史学习应该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全过程,这也是“三全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红色历史资源的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以历史的线性脉络为线索,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感性还原,构建血肉丰满的历史场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进学生对历史的切身体验,在丰满的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接受红色历史的精神洗礼。

红色精神资源:红色精神特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涵盖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段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资源建设的要义在于“还原”,即借助影像文献资料或运用历史场景虚拟还原手段对具体的某一种伟大精神背后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带领青少年在对历史事件的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进青少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红色楷模资源:红色楷模包括两类,一是革命战争岁月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英烈和伟人,二是新中国史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增进人民福祉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模范。前者包括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等党的历史上杰出的领袖,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赵一曼等数不尽的英烈,以及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后者包括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时代先锋人物,如焦裕禄、孔繁森、王进喜、钱学森、袁隆平、杨利伟、张桂梅、黄文秀等。与相对抽象的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等资源相比,红色楷模资源的优势在于以具体的人为依托。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楷模鲜活的人物形象、精彩的人生经历更易于在情感上触动他们,进而促使他们产生在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层面向模范学习的愿望。讲述楷模故事需注意运用多元化的叙事语言,充分发挥数字手段的优势,展现血肉丰满的而非概念化的楷模人物,以可敬可佩又可亲的英雄模范形象吸引学生。通过红色楷模资源建设,讲好革命英雄和时代楷模的精彩人生故事,让英雄模范做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路上的灯塔。

红色艺术资源:红色艺术是指以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为依据,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完成的文本。形式多样的红色艺术作品是红色文化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这些作品既讲述革命战争年代英雄儿女轰轰烈烈救亡图存的故事,也展现和平岁月里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人物光辉灿烂的奋斗历程,以审美的方式完成红色历史的再现与红色精神的艺术化表达。对于听着“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成长起来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红色艺术作品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红色艺术资源不仅有益于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是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支撑。在阅读红色经典小说、诵读红色诗歌、传唱红色歌曲、欣赏红色舞蹈、观看红色戏剧影视剧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在艺术的世界里获得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与性情的陶冶。

红色基地资源:红色基地是指表征着百余年来恢宏历史的具有显著纪念意义的场所,包括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与红色历史密切相关的纪念性场所。如毛泽东旧居、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鲁迅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是红色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大多已被纳入“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数字技术将纪念场馆转化为线上虚拟浏览,充分发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优势,对场馆中的文物如红色家书、日记、信件、手稿等文字性内容以及其他器物藏品进行数字复制,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红色基地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

五、红色文化数字课程资源应用构想

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对标中小学师生在德育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的常态化应用需求,进行课程化建设。在资源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选用相应的内容、选取合适的应用方法。

(一)应用原则

1.学生为中心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应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为立足点。“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对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的革命。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赋能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海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以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下环节完成自我引领: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在线上资源的支持下,学生逐渐成长为“自我教育者”。学生为中心的红色文化资源应用有助于实现教育理念的变革,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2.循序渐进

面向中小学生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应用过程中需考虑不同学龄段的学情,教师以客观科学的学情分析为依据,指导学生选用适合的课程资源,循序渐进开展德育教育。循序渐进的应用原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不同类别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之间的次序,二是同一门课程资源内部的前后次序。从类别次序上来讲,红色艺术课程资源内容直观具体形象,可以排在首位,红色歌曲、红色小说、红色电影等对于一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没有接受难度。红色楷模、红色历史两类课程资源难度适中,可以重点安排三四学段的学生学习。红色精神、红色理论的相关内容抽象化程度和理论深度有所增加,适合于安排给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使用。第二种应用思路即某一类别的课程资源遵循由浅入深的框架安排具体内容。以红色理论为例,面向小学生的红色理论课程在内容上需要遵循“轻量化”原则,在表现形式上需要使用影像化语言以直观感性的方式予以呈现。面向中学生的红色理论则可以强化理论深度,不必拘泥于表现形式的影像化。两个层面的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其一进行建设和应用即可。

(二)应用方法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党史、新中国史等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囊括了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电影等感性的红色艺术;既有以马克思主义为基底的红色理论的思想深度,又有精彩的楷模故事带来的感性内容。在应用过程中,建议选用下列方法:

1.经典诵读法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以经典诵读工程引领青少年增进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资源中以语言文字形态呈现的红色家书、红色诗歌、红色经典小说、红色楷模故事、红色理论简易读本等内容作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经典诵读活动的优质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师或家长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诵读以及诵读基础上的书写、讲解等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意蕴。

2.影像欣赏与创作

影像形态的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与创作法适用于以红色理论、红色楷模、红色历史等为呈现对象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资源。以经典的红色艺术影像的欣赏为基础,设计影视赏析与评论、影视配音、影视经典段落表演、微电影与短视频创作、学生舞台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通过红色影像鉴赏与创作实践活动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的种子,真正做到把红色艺术文化资源转化成滋养儿童与青少年心灵的精神养料。

3.研学探索与实践

在研学旅行中进行红色文化探索与实践是红色历史、红色基地以及红色楷模等文化资源应用的可取方法。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言,旅行实际上是年轻人教育的一部分。研学旅行又被称为“游育”,是在旅行中进行的教育活动。科学的规划是研学旅行与实践顺利实施的前提。完整的研学探索与实践应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研学旅行前的准备、旅行中的实地探究、旅行后的回顾与总结。分别对应三种学习模式,即前置性学习、沉浸式学习、反思性学习。中小学生以红色基地为研学旅行目标,旅行前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相关资源预先了解研学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如革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及背后的历史人物、革命事迹等,形成感性体验基础上的理性认知。在实地研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以手抄笔记、影像记录、视频日志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现场资料收集与感悟体会的记录。旅行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研学成果进行总结、展示并予以评价,进一步巩固研学旅行与实践的收获。

红色文化数字课程资源应用体系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优化德育教育路径、实现平台资源扩容的重要面向,能够为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思政课程等德育子板块提供资源支撑。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包括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楷模、红色艺术以及红色基地等多元化内容。“在资源建设上,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遵循资源开发遴选—资源质量保障—资源动态更新—优质资源奖励—资源应用机制五个环节”[8],构建引领性、实践性与科学性兼具的红色文化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在资源应用上,遵循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的原则,选用经典诵读法、影像欣赏与创作法、研学旅行与实践等方法,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 html,2024-03-25.

[2] 刘润为.红色文化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4):7-13.

[3] 柯清超,王朋利等.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分类框架及发展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3):68-74+81.

[4] 杨非.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人民教育,2022,(Z3): 33-35.

[5] 曾媛,黄志南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98-104.

[6]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章程[EB/OL].https://www. gov.cn/xinwen/2022-10/26/content_5721797.html,2024-06-17.

[8] 洪文秋.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9):76-82+100.

作者简介:

孟丽花: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影视教育。

田玉琪: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教育。

曹潇: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 Based on the National Smart Plat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eng Lihua1,2, Tian Yuqi2, Cao Xiao2

1.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Shandong 2.College of Education, Wei 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Shanxi

Abstract: Red culture based on Chinese Marxism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digital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al digital resource will serve as strong support to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xis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 targe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s limited to two sections in moral education: the study of Party history and patriotism education. Lack of abundant and high-quality resource made it difficult to meet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autonomic learning through digital resourc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personalized study and resource expansion of the national smart plat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research is dedicated to explore feasible path o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 for moral section. This research will clarify principles and content frame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 and recomme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red cultural curriculum resource. Red cultural resource such as red theory, red history, red spirits, red models, red arts and red bases will help to improve content supplement of the national smart plat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meet the students’ needs of learning red culture and inheriting the red gene.

Keywords: National Smart Plat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ed cultural resource; digitaliz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