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心情忐忑的探访,虽然我并非第一次到来。在打车前往的路上,司机师傅好奇地扭头问我:“侬要去这个地方啊?”到了大门口问路,保安熟练地问答,“看病直行,看展左转”,再嘟囔一句,“现在年轻人怎么都爱看这个啊”。
我去的地方是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全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俗称“精神病院”),是近年来上海新兴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7月,我因采访一位患有精神障碍的案件当事人曾到此探访。当时,那位老人已经在精神病院住了9728天,一天都不曾离开,如果没有意外,他的余生也将在这里度过。
到我再次来访,老人的居住天数应该已经过万。从他人口中得知,老人目前状态还不错,我算放心了。但精神病院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产生了持续关注。巧合的是,这次采访涉及一起精神障碍患者监护权的案件,恰逢一场《爱,食物与生命——进食障碍科普艺术展》也在这里举办,让我得以“二探”精神病院。
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宛平南路600号确实是个“网红地”。从医院食堂做的“网红月饼”,被网友称为“金镶玉的精神饼”“吃完就精神”,到印着“出院纪念”的帆布包等周边产品被一抢而空,宛平南路600号在“city walk路线”里以奇奇怪怪的方式“出圈”。那么,作为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宛平南路600号到底“city不city”(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
按照保安的指路,我在医院6号楼一条走廊里找到了“600号画廊”。自2019年创立以来,600号画廊已经先后举办过聚焦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阿尔兹海默症等精神类疾病的主题展,作品大多来源于患者的艺术创作和敞开心扉的分享。这些“医院里的梵高”虽然只用了一些简简单单的便签纸和画作,但足以直击心灵,让我们走入被患者藏起的内心世界,唤起大众对疾病的认识、理解和关注。
进食障碍(ED),是厌食症、贪食症、暴食症的总称。当我们认为吃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认为“没有一件事是吃一顿饭解决不了”的时候,ED患者却为此饱受折磨。
“在这种恐惧和自卑中,我一边用食物填补内心的空虚,一边狠狠把它们吐出来防止自己变胖。但我一直知道,那只是食物,那永远替代不了爱。”“当觉得那种情绪来了的时候,深呼吸,去直面对抗它。所以不存在所谓慢慢地、轻松地变好,每一次抗争对我来说都是艰难的战斗。"“妈妈,你只看着我瘦了很多很多,又胖了很多很多。但你不知道我一个人走过、哭过、摔倒过了80%的康复路程。”……ED患者饱受病痛却不被家人理解,内心真实痛苦呐喊,很多患者只是青春期的孩子却要一人独自承受与消化,看得令人揪心又心疼。“别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没有人会放弃你。”一条来自医院保安大哥的留言,感人又充满力量。
从采访中来看,当身体出现疾病,人们通常会积极寻求治疗。然而,一旦精神健康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避免前往精神病院。当然,除了担心受到别人指指点点,还因为精神病院是个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可精神健康问题需要与躯体疾病一样受到重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精神健康问题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青少年可能存在学业压力过重、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中青年可能患上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抑郁症等疾病;而老年人焦虑症、痴呆症的患病率就更高。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这场艺术展不仅向公众普及各种精神疾病,唤起人们对患者的同理心,本质上也是对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的“去污名化”,让其不再与神秘、阴森、恐怖等词汇紧密关联。希望公众能更多地了解、理解、尊重这些病患,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方圆2024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