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伟是鲁西南人,他出生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济宁市,自幼生活在文化传统昌盛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便自然而然地喜爱并关注书法一事。他在青年时代便来青岛工作,从事书画鉴赏和收藏,并拜岛城著名书家张杰三先生为师,在张先生启蒙教导下学习书法。自接受张先生启蒙算起,到今天为止,他的书法之路也已经走了20余载。
书法的学习和进步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为鉴赏力,其二要有明师指导。张长伟从事鉴赏和收藏工作二十余载,我想他一定具有很高的鉴赏秉资,并对书画怀有天然的热爱,这也应该是他选择书画鉴赏与收藏业务的初心所在。当然,多年的在收藏界的从业经验也不断锻炼他的鉴赏力。张杰三先生是当代青岛著名书家,在青岛书画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在张先生的指导下,张长伟的书法有了长足进步。“书法是两分写三分看,余事还需广读书”,张先生经常这样对长伟说,张先生也在着意引导培养他的鉴赏能力。近几年来,他又有幸得到当代书法名家琢庐李明先生的指导,书法日益精进,书法作品接连几番选入中书协举办的书法展,俨然是青岛这几年最有成就的青年书家了。
张长伟书法从唐楷入手,进而修习魏碑《石门铭》、“二王”、王铎,于张旭、怀素、黄庭坚草书用功也颇多,近几年来他专注于宋代行草书的研修,重点落脚在苏轼、黄庭坚、米芾行书上,近期他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展览中多次入展,大概融通所学,约略显现出自我风格了。尤其他的“全国第九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和“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的作品,在苏黄行书风格基础上,参以颜真卿行书、《石门铭》笔意,更使他的书法风格初具规模。整体看起来,他的书法用笔沉实,笔力遒劲,苍朴而华润,字势紧敛而开张,收放颇自如,随形布势,如行云流水一般。在我看来,张长伟虽然在近期中书协的各项展览连续多次入展,气息格调却能跳出“展览体”樊笼之外,这一点尤难能可贵。
当然,当代书法创作的现状不单单反映出当代书法教育以及中书协的选拔评价机制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其中更隐藏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的问题,这也很难三言两语讲得明白。但对书家个体而言,在自我书法修习体认中,不仅仅需要苦修磨砺,更需要提高识见,晓明方向,志存高远,追求更高的境界,这样在未来书法创作之路上才会走得更长、更稳更久。我相信以长伟的识见,他对这一点的理解一定比我更深刻。
我与长伟交往十几年,彼此都很熟悉,作为相知好友,他嘱索文字,限于个人文采,只能朴朴实实说几句。不过,对长伟近期展览中所取得的成绩艳羡之意,以及我对当代书法创作水平的浅显认识,已表达清晰。也权且以此与长伟共勉。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法学博士、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