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质生产力”思维方式做好全国两会报道

2024-09-15 00:00:00田婷
新闻世界 2024年9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念与思维模式,可以称之为“新质生产力”思维方式。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思维方式做好全国两会报道?本文以安徽日报全国两会报道为研究对象,深入洞察其创新方式,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爆款产品;新技术赋能;融媒联动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念与思维模式,可以称之为“新质生产力”思维方式。其以创新理念为主导,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是一种敢于打破旧有思维定式的思维模式,是对传统思维定式的扬弃,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思想层面的一种新要求[1]。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备受瞩目的盛会,也是展现各家媒体报道水平的“窗口”。在这样的重大报道中,具有权威、严肃、庄重特质的党报,如何探索出原创性、风格化的报道新范式?融媒作品无疑是一大突破口[2]。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徽日报突出融合创新、技术赋能、党媒联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安徽高质量发展实践、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等,加大可视化产品供给,推出一批颇有新意的融媒体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一、运用新技术,融媒报道呈现诸多亮点

当下,数字技术、AI技术等不断发展,安徽日报将这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上,产生更有视觉冲击力的呈现效果、更多有创意的作品,让报道更加生动、更显活力,带给受众更新、更特别的体验,提升报道传播力。据统计,3月4日至11日,安徽日报客户端、微信、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端口共刊发相关报道1301篇,原创作品218篇;安徽日报视频号发布全国两会相关视频85条,时长82分钟。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国两会新媒体报道总传播量超1100万。

从报道内容上来看,安徽日报融媒体作品具有恢宏气势感、现场氛围感、时代气息感、未来科技感等特点。

(一)大主题,有恢宏气势感

全国两会期间,安徽日报推出大量视频作品,及时抓取代表委员抵京、步入会场等场景镜头,有记录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之感。同时,通过动图海报等形式,推出一批反映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尤其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融媒作品,主题重大,提振发展信心。

聚焦安徽代表团好声音和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彩表现,安徽日报及时推出“我与总书记面对面”融媒报道;邀约安徽代表团4位院士谈报告、话发展;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推出“两会上的她瞬间”;邀请安徽代表委员中的优秀企业家代表,畅谈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二)抓活鱼,有现场氛围感

不少融媒作品通过短视频、音频海报等多种视听形式,对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这些以视听传播为主的融媒体作品,为党报拓宽了报道形式,呈现出更多鲜活细节,增强了现场叙事能力,代表委员的履职形象也更为立体。其中,一些融媒作品聚焦民生热点和百姓关切,通过“情景剧+报告摘要+代表委员声音”的形式,报道就医、养老等群众关心的话题,将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与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结合起来,让两会报道更有趣、更接地气。

(三)视角新,有时代气息感

全国两会期间,一批视角新颖、设计感强、充满时代气息的视频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它们有的将镜头对准自拍Vlog的全国人大代表,反映两会报道形式的与时俱进,人大代表亲自上阵,运用新技术,带网友走近两会、了解两会。有的视频作品邀请了分别代表“老农人”“新农人”的两位人大代表进行讲述,经验丰富的“老农人”不断尝试新技术,勇于创新的“新农人”发扬好传统,体现出“兴农人”的传承,展现安徽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

(四)AI上阵,有未来科技感

在《AI带你看两会·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系列和《党媒连连看》等视频作品中,安徽日报AI主播沐沐等精彩亮相。AI主播语气轻松自然,表情生动,以特有的科技感和新鲜感,为两会报道注入创新力。特别是在视频作品《党媒连连看》中,安徽日报、四川日报、新华日报围绕两会高频词“新质生产力”,由数字记者进行跨省联动报道,采访相关代表委员。作品创新运用AI技术,增添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二、跨省融媒联动频繁,创新作品不断涌现

从产品形态来看,安徽日报融媒体作品爆款频出,省级党报融媒联动频繁,创新、创意作品不断涌现。

(一)大流量、爆款产品频出

微信视频号3月3日发布的《在皖全国人大代表抵京》,播放量240万以上;《出发!在皖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会》,播放量24.4万以上;《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首位出场》,播放量8.2万以上;3月7日发布的《安徽代表团举行团组会议》系列视频播放量超60万,均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此外,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快讯,第一时间发布在皖全国人大代表、住皖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出席全国两会的消息,关注度高。

作品播放量,与作品主题、发布时效、表现方式等因素均密切相关。纵观此次安徽日报全国两会融媒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大流量、爆款融媒产品,首先是因为主题重大、社会关注度高,自带流量。以《在皖全国人大代表抵京》为例,仅在微信视频号这一发布渠道,播放量就高达240万,转发7000余次,点赞1.2万次。还有众多网友满怀期待地留言,向全国人大代表致敬,希望他们多为百姓发声、谋福。其次,抢抓时效,及时发布。代表们刚下车,前方记者第一时间发回报道,后方编辑迅速行动,审校无误后,立即发布。新鲜出炉的视频新闻作品,时效性强、现场感强,获得好评和广泛关注。

(二)跨省融媒联动频繁

今年,安徽日报全国两会融媒报道的一大亮点是跨省联动报道活动增多,打造了新的传播矩阵。安徽日报联合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13家省级党报,推出“村与村的对话”“澎湃新动能”“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多个主题的全媒体联动报道,将“安徽好声音”传得更广更远。

安徽日报微博发布了与黑龙江日报等省级媒体联动作品《地大物博!各省隐藏款宝藏特产摊牌了 安徽六安法式鹅肝火“出圈”!》《跟随东方白鹳,穿越生态中国》;发布广西日报联合安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开展话题联动的海报《大秀家乡“宝藏”,共绣大好山河!天南海北大联动,我给家乡上大分!》、视频《我给家乡上大分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发布四川日报联动安徽日报等媒体推出的《这些红色旅游打卡地太AI了》等。安徽日报微信视频号发布安徽日报联合浙江日报等多家省级党报开展的2024全国两会省级党报融媒联动报道《寻梦和美乡村·村与村的对话》;发布安徽日报与重庆日报等省级党报开展的融媒联动报道《春来江水绿如蓝》等。

其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安徽日报联合浙江日报、黑龙江日报等省级党报推出的《寻梦和美乡村·村与村的对话》特别报道,以“总书记考察过的村庄”为主线,选择在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村庄,如安徽小岗村、浙江余村、湖南十八洞村、黑龙江北极村、陕西蒋家坪村,讲述村庄“生长”故事,展现东西南北中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这一报道还纳入安徽日报大型蹲点调研“寻梦和美乡村”系列报道,为和美乡村报道拓展了全国拼图。

(三)新技术赋能创新作品

全国两会期间,在安徽日报总编室统一调度下,地方新闻中心、经济新闻中心、平台账号编辑部等各部门策划制作多个重点融媒作品,如“更好的日子·音频海报”系列《牢记嘱托,共绘江淮新画卷》《汲取力量,用实干成就梦想》,弹幕海报作品《为家乡“上分”!安徽16市申请出战》,动图海报《安徽,向“新”而行!》等,运用SVG交互技术等实现形式上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更好的日子”系列音频海报作品,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作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阜阳种粮大户徐淙祥、黄山迎客松守护人胡晓春和潜山野寨中学的广大师生三封回信,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的群众代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人等人物讲述,展示安徽人民牢记嘱托,奋力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加速前进的昂扬精神面貌。作品主题重大,形式新颖,创新采用音频海报形式,文图并茂,有声有色,内容丰富,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取得良好效果。

《为家乡“上分”!安徽16市申请出战》,创新通过弹幕海报的形式,将安徽16市过去一年的发展亮点和家底、2024年打算怎么干,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弹幕滚动的形式新颖有趣,是年轻人熟悉、喜爱的观看模式。同时,16市亮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家底,增添了安徽人的自豪感,安徽网友纷纷在评论区为家乡鼓劲、祝福。

《安徽,向“新”而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动图海报的形式,呈现安徽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亮点频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抓住了重点、热点。同时,作品表现形式新颖,数据提炼精准,动图海报有视觉冲击力。

(四)推出创意短视频作品

当前主流媒体短视频报道中新技术应用已全面开启“以创新为要求,以技术为驱动,多种新形式进行报道,提升新闻可读性、可视性”[3]的创意之路。2024全国两会期间,安徽日报还策划了《两会微访谈》《两会的事大伙的事》《AI带你看两会·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等多个创意视频作品。

视频《两会的事大伙的事》,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关注就医、养老等主题。在“就医篇”中,为了说服剧中人物改变“普通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的观念,记者采访了相关代表委员。代表委员就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给出了多方面建议。情景剧轻松幽默、趣味性强,通过小故事导入,引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话题,取得较好传播效果。

《AI带你看两会·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系列共3篇。介绍了“两会是指哪两个会”“‘代表’‘委员’有哪些区别”等知识。该系列作品创新报道形式,运用AI技术,趣味十足,易于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三位AI主播富有亲和力,有助于更好地普及两会知识。

(五)推出两会时评视频作品

2024全国两会期间,除了做好常规报道,安徽日报还创新推出一组全国两会时评类视频作品,如《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必须依靠法治》《靳东“打假” 平台立法》《孩子“病了”,我们该怎么办?》《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有用吗?》《基本科研业务费向青年人才倾斜,好!》,等等。其中,既有《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这样通过展望、概述的形式,表达“我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图景、实践方向”的大主题作品,也有不少以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议为切入口,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点评的小切口作品。

作品《孩子“病了”,我们该怎么办?》,以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提出的建议“中小学都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切入口,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社会热点。时评作品既肯定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这一手段的务实可行,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思考:“最根本的还是有效预防,也就是给孩子们减负、减压,创造一个轻松、自由、愉快的成长环境。”

作品《靳东“打假” 平台立法》,标题富有吸引力,话题新颖有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靳东谈到网上“假靳东”问题。他带来了关于数字平台立法的提案,提出更清晰地划定平台责任,让平台监管更精准、更有力。时评员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增强审核力度,不是可不可为,而是平台愿不愿为”,呼吁平台有力担责。

这些时评作品反应迅速,既跟热点,又出观点,时评员形象亲切,点评犀利,获得广泛好评。

三、线上线下互动,会场内外联动

2024全国两会期间,安徽日报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形式,线上线下互动,会场内外联动,采用动图海报、弹幕海报、音频海报等新元素,进一步丰富融媒作品的可视化效果,有效提升作品感染力、吸引力。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还建立了全国两会新闻宣传协调指挥机制,集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指挥,安徽日报政治新闻中心统一调度前方采访报道,安徽日报总编室做好后方发稿统筹保障,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

四、结语

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安徽日报改变传统报道方式,充分运用“新质生产力”思维方式,坚持移动优先、融合创新理念,建立全媒联动机制,推动报网端微号联动,打造全新传播矩阵,并与其他省级党报集团联动,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力度的融媒作品,有效提升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注释:

[1]孙浩进,申浩然.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J].奋斗,2023(22): 13-14.

[2]管永超. 融媒时代舆论监督报道的守正与创新——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03):107-111.

[3]周怡帆. 新华社“两会”短视频领跑时政新闻创新 [J].传媒,2018(21):52-54.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项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