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生产 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2024-09-15 00:00:00叶琳玲
新闻世界 2024年9期

【摘 要】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需要载体的融合、理念的融合,更需要资源的融合。“跨界”如今已成流行词,跨介质整合、跨媒体整合、跨区域整合、跨行业整合以及跨层级传播体系……新模式不断涌现,媒体融合本身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跨界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应。本文以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在内容生产领域的跨界尝试案例为切口,探讨地方媒体如何借助资源整合,实现主题宣传传播力的新突破。

【关键词】媒体融合;跨界生产;内容生产;主题宣传;传播力

当前,媒介内容生产的模式主要有两种:UGC,指用户生产内容模式;PGC,指专业内容生产模式。

抖音等互联网平台虽没有专业内容生产团队,但UGC的内容生产方式却成功实现了用户与平台的强黏性,反倒让拥有专业内容生产能力的主流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

“网上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敢于跨界,善于融合,让“精锐部队”和“民兵武装”一起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格局,让传播更有力。于是,传统媒体人借助强大的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主流媒体跨界融合、“借力生产”、整合传播的方式,让正能量有“大流量”,实现传播力的突破。

去年以来,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尝试了诸多跨界生产的新模式,通过“借力生产”、整合传播,实现网上传播力的新突破。

一、采访对象变生产主力

在传统的内容生产中,采访对象与新闻记者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存在,当某一次新闻采访结束后,若没有下一个新闻节点,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而今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2023年6月21日,合肥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合肥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出了合肥市首支原创垃圾分类说唱歌曲《垃圾怎么分?合肥大妈大姐说唱来教您!》。

这首原创歌曲由合肥市城管局、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合肥日报社)联合推出,由合肥本土歌手高翔(BigGun)作曲、合肥晚报记者作词。歌曲由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演唱,并由他们担任“主角”,拍摄成情景式MV。

“楼下的垃圾桶,最近都被撤走。再往前一看,‘桶’集中成了‘站’,小房子敞亮,更干净的亮相。这么多垃圾桶,颜色不止一种,蓝绿红和黑,扔哪个才好?却让人有点苦恼……”这群合肥大妈大姐的垃圾分类说唱不仅很时尚,还“很上头”,这一全新演绎的形式,旨在呼吁每位市民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大家共同维护美好合肥城。

视频在合肥晚报微信、合肥晚报视频号和合肥通发布,广受好评,仅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平台点击量就突破10万,并在全网被多个平台转发。该作品也被合肥市城管局作为合肥垃圾分类工作宣传亮点,报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在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除了歌词由报社记者原创之外,无论是歌曲的创作者还是MV的表演者,都是合肥晚报记者此前的采访对象,皆为社会力量。

其中,歌曲的创作者高翔是一位合肥90后歌手,他用合肥方言创作出的一系列RAP(说唱)歌曲,在互联网平台上引发不少网友共鸣。地道的合肥方言伴着动感的曲调,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将老合肥的文化韵味娓娓道来,并唤醒人们的老城记忆,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三孝口》。

在高翔创作方言RAP的第7个年头,合肥晚报记者对他进行了报道。然而,合肥晚报与高翔的缘分并没有到此为止,报社将这位采访对象发展成了新型通讯员。2023年3月5日,在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合肥晚报联合这位本土饶舌歌手,跨界合作,由合肥晚报记者填词、高翔作曲并演唱,共同推出原创合肥话RAP歌曲《Live in 合肥!向上!》。

“让我们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一起学习雷锋好榜样,live in 合肥一起向上!”朗朗上口、“合肥味”十足的歌曲,传播了正能量,展示了温暖的城市形象。该作品在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平台传播量5万+。

随后,合肥晚报在接到合肥市城管局委托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策划产品时,又再度联手这位自带流量的本土饶舌高手,创作了合肥市首支原创垃圾分类说唱歌曲《垃圾怎么分?合肥大妈大姐说唱来教您!》,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型通讯员充实创作力量

事实上,这并不是合肥日报传媒集团第一次将采访对象变为生产主力,实现“借力生产”。

扎根合肥本土60余年,合肥日报传媒集团拥有其他互联网传播平台不具备的本土资源。

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实验场上,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借鉴互联网UGC的玩法,多次将采访对象发掘转化为融媒体产品的参与者、创作者、传播者,让他们成为报社的新型通讯员,充实报社的创作力量,丰富融媒产品的内容,创新产品的形态。

2022年4月18日,安徽省外返蜀山区带入型疫情发生,面对封闭的小区,无法进入实地采访的记者紧急联系曾采访过的小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将他们变成了自己的通讯员,及时收到从封闭小区内传出的最新照片、视频和相关信息。记者再经多方采访整合,及时写出了《合肥这一夜》的微信推文,解答了合肥市民的疑问,短短1小时实现20万+的传播量。此文还获得了安徽新闻奖三等奖。

2023年,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发力融媒体工作室,先后开设了多个垂直领域的视频号,这些垂类融媒体工作室都在生产过程中搭建了自己的新型通讯员队伍。比如,已建立自己同名垂直号的“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目前已经拥有了首批新型通讯员队伍,成员包括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植物园等各界人士百余人。该融媒体工作室聚焦生态、环保、自然等领域,以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举办一系列生态公益活动,产出一批展示生态合肥的融媒体产品,讲好合肥人自己的生态故事,营造全民参与建设“生态合肥”、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虽然团队牵头人只有一名记者,他却成为自然生态领域的“意见领袖”,将合肥生态环保领域的鸟类专家等紧紧团聚在工作室,实现一周至少3个视频的生产量,并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观鸟”“赏花”等研学活动,在生态保护这个垂直领域具备较强的影响力。

2023年3月,天气渐暖,消费也同步回暖。疫情结束之后的合肥有了满城的“烟火味”,车流滚滚,人头攒动。“暖”的不仅是天气和人气,还有这座好人之城从不缺少的“凡人善举”。比如:合肥市二院旁新增了一处爱心厨房,外地困难患者来肥就诊能感受“家的味道”;还有小店里的免费“A套餐”,药店门口支起的爱心药箱……

每个人所感受到的“暖”,与这座城市从未间断的“为企为民”举措相关——面对招工难,合肥邀请网红主播来带岗;面对运输难,合肥创新物流车就近上高速;面对销售难,合肥专设部门来对接……大到巢湖水质改善,小到幼儿园门口的“三件套”,合肥的心思很细腻,也很单纯:想把每一件小事都尽全力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如何将这些“暖”元素有机融合到一起,让“温暖”的城市品牌传播出去?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记者借助流行曲,谱写了一首《“合”你在一起》,并邀请合肥当地的抖音网红歌手关鱼鱼共同创作、演绎了这首歌:“风吹拂庐州,每个人都暖意浓浓;街头车水马龙,烟火之气重新燃起;这座城市里头,暖心故事每天都有;‘小幸运’鲍庐恩,此刻正在准备抓周;Home,爱在我身边每个角落;Home,在一起就不觉得脆弱……‘合’你在一起。”

此原创MV歌曲推出后,仅合肥日报传媒集团自有平台传播量就突破10万。关鱼鱼将此歌曲发布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引发诸多网友好评和转发。

2023年,为做好“合肥请您来”青年人才招引宣传工作,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合肥晚报联手国内著名乐队鹿先森乐队,共同演绎了《春风十里不如你 青春合肥呼唤你》,用一首青春的歌,向天南海北的青年人发出邀约!

作品以同屏共唱的形式,由合肥晚报的记者与鹿先森乐队隔空合唱。MV画面融入合肥发展的场景、青年创新创业场景,发出“合肥请您来”的邀约,以青春之名,邀请广大青年奔赴梦想之约,与合肥并肩前行!

作品推出后,获广大网友点赞,并获合肥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肯定,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平台传播量5万+。

让用户和采访对象成为新型通讯员,按照媒体的需要来生产内容,此举既避免了商业网站在UGC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内容风险,确保了主流媒体的内容精品化,同时也实现了传播合力,解决了传统媒体在融媒时代面临的“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难题,实现了传播力的突破。

为了进一步整合本土报道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广大采编人员在各领域的作用,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已出台了关于培养和挖掘新型通讯员的相关办法,建立了“定期培训”等一系列完备的制度,力求打造适合主流媒体发展的UGC生产新模式。

三、整合策划跨区域联动,提升传播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破。跨界联动,整合传播,除了可以借助采访对象和传播对象的力量,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精心谋划,与其他媒体联动,产生传播合力。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五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也是“安徽轮值年”。如何实现这一重大主题宣传的“出圈”效应?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合肥晚报、合肥通客户端联合上海的澎湃新闻、江苏南京的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客户端)和浙江杭州的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客户端)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副中心城市媒体,共同推出“连麦长三角”和“同框”系列融媒产品。

其中,“连麦长三角”系列产品以“潮”涌长三角为主题,通过“短视频+简短文字”形式呈现,由四城市媒体共同生产,从老百姓“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场景入手,四地主播们深入一线,以隔空对话的形式,展现“家乡味”“家乡美”“大科技”。

“两心同创”,心心相印。西有合肥,东有张江,在这组产品中,上海的主播来到上海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的主播来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的代表场馆安徽创新馆,两位主播隔空喊话,讲述长三角科技攻关领域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故事。

当南京的盐水鸭遇上合肥的老母鸡汤,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合肥与南京的两位主播来了一场隔空约饭,互尝对方的“家乡菜”,沉浸式体验长三角一体化的便利。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合肥的主播走在巢湖边,杭州的主播走在西湖边,两地主播隔空讲述城湖共生以及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的协同发展故事。

这组视频小角度切入,探秘长三角合力创新的实践,品尝长三角家乡的味道,聆听长三角城湖共生的发展故事,由合肥日报传媒集团的主创力量来提供创意和脚本,参与联动的各媒体主播将拍摄的素材统一交由合肥日报传媒集团的剪辑团队来剪辑,形成全套产品,在合肥日报传媒集团以及新民晚报、金陵晚报、都市快报等长三角主流媒体各平台全网推送,从形式到内容均呈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都市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面貌,全网传播量实现500万+。

随后,按照统一的策划方案,几家长三角媒体又分别生产了各自的“同框”系列融媒产品,统一以记者Vlog的形式,沉浸式体验长三角城市在科创、交通、医疗、生活等领域的“同框故事”,内容包括《从合肥港的集装箱看合肥造如何通江达海》《看G60科创走廊如何联动创新》《一沓车票背后的双城生活》等,所有产品均在各家媒体的全平台推送,累计传播量过百万。

四、结语

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下,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科技手段促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信息连接方式。供求信息的流通达到了空前的释放,需求与供应不断地被丰富与完善,跨界由此产生,它打破了原有行业的界限,多维度、多取向,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发展趋势。

媒体融合时代,“跨界”“拓展”应成为宣传创新的重要方式和路径之一,只有不断突破原有的界限后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在相互渗透中,不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广泛汇聚社会力量,跨界合作推出的诸多原创融媒体产品,充实了创作力量,丰富了产品内容,也创新了产品形态,形成了传播力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唐瑞峰.媒体融合最新五种跨界新模式[J].传媒内参,2020-9-16.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91977/keyword_id/13.

[2]徐苏涛,程淑红,江锡军,岳渤,张欢,刘磊鑫.变革时代的产业发展新范式,智库专题,2021-6-24.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24/15/75935079_983511126.shtml.

[3]跨界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热点我见.2022-11-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341670349561244&wfr=spider&for=pc.

(作者:合肥日报传媒集团民生新闻中心主任)

责编:梅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