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4-09-13 00:00:00陈建华许艳梅李彦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职场中职

语文作为中职的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文应用能力不强等。语文课程如何有效地融入专业特色,“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与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里的专业元素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中职语文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安排有6个单元的文本阅读内容,还有1个整本书阅读单元;下册也有6个单元的文本阅读,还有1个整本书阅读单元、1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单元;职业模块有3个文本阅读单元。三册教材共有15个文本阅读单元、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1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单元,阅读作品共计71篇(含2本书)。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专业元素,找到专业契合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兴奋点,能达到共情共振、提高效率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专业特点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元素,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中的各种职业形象、行业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结合屠呦呦的形象特点和获诺贝尔奖的事实,让制药技术和中药制药专业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将来要从事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如在学习吴冠中先生的《话里阴晴》时,语文教师让民族美术专业的学生结合作者的创作观点“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根据专业里色调的组合去体会阴、晴创作特点,并理解文章中的艺术主张,让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时,可以让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深刻体会“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的含义,学习在科学面前“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的精神。学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文章时,可以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结合张秉贵的事迹理解“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对商业、服务业行业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专业元素,不仅可以改变中职语文课堂学生昏昏欲睡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培养专业能力和基本素养。

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专业的职场情境

每每提到写作,中职生大都叫苦连天。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写能符合要求?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已经成了大部分中职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但是在让他们写《我与我的专业》时,他们往往能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可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本专业的职场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对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很有帮助的,并且还能帮助他们今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职场环境。

新编中职语文三册教材写作内容包括:文章文体写作,如写景如在眼前、叙事要有波澜、议论要讲逻辑、写出人物个性、说明关键在于说得明等;应用文体写作,如总结、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求职和应聘、洽谈、协商,活动策划、市场调查、撰写报告)、广告词、说明书、微写作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要求创设不同的专业职场情境。例如应用文写作中的总结、求职信、说明书、调查报告等这些初入职场的必备写作技巧,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时模拟职场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练习写作。

在记叙文写作时,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为文章添彩。学生知道方法却不知道如何去用,他们在描写人物时大多一笔带过,人物形象不突出,没有感人的细节。语文教师可以带他们走进实训室,模拟演绎情境,观察实操过程。例如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和密闭式静脉输液实操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然后付诸纸上。

在说明文写作时,教师还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讲解作文“说明的关键在于说得明”时,语文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件连衣裙的设计、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然后请学生根据介绍的内容写成一篇文章“一件连衣裙的设计与制作”。写作结束后,请学生互相交流,看谁的文章真正“说明”了。这样的作文训练,既体现了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产生动力,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说得“专业”,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议论要讲逻辑”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结合学前教育的“案例分析”,首先展示了一段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基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活动设计等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梳理,最后提炼出论点,并要求学生写成一篇“讲逻辑”的议论文。学生既有专业体验,又有专业知识储备,写起来得心应手、逻辑严密。

立足专业,创设职场体验式写作,会让学生减少写作畏难情绪,激发写作热情。因为只有亲身体验,形成“共情共鸣”场域,才会产生写作的冲动,才能言之有物,笔下留“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着力体现语文实践的专业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语文综合实践的形式组织教学,有意识地加强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的联系和配合,重在实践与应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教师要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师要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要推行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符合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中职语文新教材还安排有专门的4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伟大成就,开创美好未来”“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走进传统节日,探寻文化根脉”“讲好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分别指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模精神文化的文化传承,强调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在“走进传统节日,探寻文化根脉”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记录春节风俗”的活动,学生记录的内容有祭神、祭祖、守岁、拜年、放烟花等活动,还有的记录打糍粑、熬糖、酿米酒、做豆皮、炸荷叶子(一种小吃)等饮食文化,学生兴致很高,介绍起来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内容精彩纷呈。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依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授课形式,注重实践活动与生活和职业的关联性,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创造语文情境活动。如开展“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初步规划职业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辩论等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课程只有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将语文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才会真正成为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才会真正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焕发中职语文教育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职场中职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32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