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的排球场顺利竣工。这是由排球世界冠军惠若琪与该校数学老师高大义对接后,资助打造的国际化标准球场!
上一次来,是2023年深冬,惠若琪被那群挖开厚厚积雪,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气温下打球的孩子们深深打动。更打动她的,是坚守乡村学校18年的高大义。
41岁的高大义培养了600多位排球少年,其中包括多名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并让200多名在校生都具备了参赛能力。鲜为人知的是,他背后还有个无限支持他的女人——
告别城市,大学生回乡教书
时间回溯到2005年。那年,年轻帅气的高大义刚从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毕业,热爱画画的他想当一名设计师,因此开始学习画画和使用设计软件。才学了半年,父亲病倒了,他回乡探望。父亲希望他能留在家乡当一名老师。尽管怀揣在外闯荡的梦想,可他还是答应下来。
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是乡里第一所9年制中小学,学校近半数留守儿童。高大义的家离学校40多里地,他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尘土飞扬的村路。刚到学校,他便被安排带全乡成绩倒数第一,没有人愿接手的四年级的一个班。
学生们摆出一副“瞧你能折腾多久”的样子。他没生气,反而心疼——孩子们没走出这方天地,不知外面的精彩,不明白努力的意义。
要走进孩子们的心,就得和他们玩在一起!高大义上课时认真教学,下课时可劲儿陪孩子们疯玩。为了更了解学生,他一户户家访。
班级每名学生过生日,高大义都给买蛋糕,还根据不同民族的学生,做上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小礼物。
东北的天,说凉就凉。高大义会每天提早到校生炉子,学生们到的时候,教室里暖暖的。一天早晨,他刚到教室,发现有两个学生比他提前到了,“好暖和,你们自己生的炉子?”他很惊喜。两个学生眼睛灼灼有光:“为了谁生炉子,差点抢起来。”三人相视大笑。此后,早起生炉子的学生越来越多。
双向奔赴让他看到了希望。为让孩子们浮躁的心静下来,高大义想打造一个阅读室。
爸爸全力支持,找来板材,动手做了一个书架,高大义把书架运到学校,把自家所有的书都搬去了,还发动亲友捐书。期末考试,班级平均分从全乡吊车尾提升到了第一名。高大义纯粹、热情、用心,校长赞赏他之余,给他做媒:“小高啊,白玉丹老师人挺不错的,要不接触接触?”
白玉丹家境优渥,却甘于在乡村学校施教。他们彼此欣赏,恋爱了。2008年,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租住在乡下的土房子里。
高大义喜欢剪纸、画画,还捡起了大学时最爱的排球运动。在偏僻的乡村,人们对排球这项运动还知之甚少,更别说找到一个熟练排球技术的人,高大义只能对着墙壁垫球。白玉丹是个排球小白,高大义有时会“勉强”她来陪练。能不能让两个人的快乐变成孩子们的快乐呢?高大义来了灵感,开始带着班上的孩子一起玩排球。
那天,他召集孩子们到户外,将一个黑白相间的排球举起:“我们来认识认识新朋友!”他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前倾,左手握住排球,手指自然分开,手掌略微凹陷。接着,左手臂伸直,手腕反转,将球向上抛起。
排球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高大义手臂如拉满的弓弦,排球达到高点下落,他腾跃而起,手掌准确地击打球体正中心,“嘭”,清脆的一声,排球如离弦之箭飞向远方。“哇!”“太帅了!”“可以打这么远啊?”孩子们惊叹。
高大义嘴角挂笑,“排球这东西,前期学方法,后期靠练,好玩得很。谁想试试?”孩子们争先恐后:“我要!”
高大义向孩子们介绍了排球的基本知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随后,他示范了正确的握球姿势。接着,他开始教授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抛球和接球。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手臂伸直,手腕用力,将排球轻轻地抛向空中。虽动作生疏,但每个人都很专注。
几堂课后,孩子们掌握了抛球技巧,高大义又开始教他们如何接球。双手合拢,形成“碗”状。起初,排球会像个调皮的小孩,经常从他们手中弹开,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成功地接住球。一天天下来,孩子们学会了掌握身体平衡,注意力高度集中,享受起打排球的乐趣来。
起初,他们难免会吵架、互相指责对方。但他们渐渐明白,得在配合中建立默契,渐渐变得团结,越来越期待上排球课,课堂上比以前更守规矩。高大义看到了体育融于文化教育的效用。
琴瑟共鸣,好伉俪引领村娃
2009年,高大义在学校成立了排球队,每天固定带孩子训练一节课。为省钱,爸爸用渔网帮他织了一张球网。扣球器要1万多,实在买不起,高大义便照着网上的图样画下设计图,爸爸找村里的师傅做了一个,搭起了草台班子。
学校老师下午4点多便能下课,可他得在学校忙活到晚上7点多。还好有白玉丹,回到家时,她已经做好饭,只等他吃。
队伍要集训,要外出打比赛,两人配合换课,完全不耽误孩子学习。老师如此尽心,孩子们对排球的热爱只增不减。他们的坚持,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孩子们从乡村学校的风雨球场登上了各级赛事的舞台。
2017年,高大义带领孩子们参加县级排球赛。那天,作为唯一一支学生球队,孩子们挺进决赛现场。灯光明亮、地面平整的排球场让孩子们惊叹。哨声响起,孩子们发球、传球、扣球,高大义目光紧紧追着孩子们。
在一个关键赛点,有个学生救球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高大义心里一咯噔,冲上前,可学生马上站起:“老师,我可以继续!”
高大义鼻酸——孩子们雨天在泥地打球,晴天在尘土里翻滚,陡然站在这样好的场所,反而有些不适应。更令人心疼的是,他们没几个人穿的是专业的排球鞋,才会数次差点滑倒。但他们的战绩足够耀眼,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球队。这次经历,让高大义更迫切地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帮助他们更多。
高大义募集了一些旧衣服、书籍,白玉丹帮着整理清洗,分派给有需要的孩子。同学球友赞赏高大义在屯子里守得住清贫,捐款捐物,慢慢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大庆广播电台的“温暖上学路”爱心活动,指定高大义为第一联系人。
高大义要教学、带着孩子们训练,还要管后勤,回到家得整理钱物去向,保证给捐赠人一个交代。人格魅力和体育精神的双重加持下,加入排球队的学生越来越多。
孩子们打遍排球比赛,每次都拿回前几名的优异成绩!这个全省唯一一支乡村排球队出了名。县城私立高中以上百万年薪相挖,高大义和白玉丹心照不宣相视一笑。租住在要生炉子的旧房子,他们偶尔去县城自购的小房子,离开熟悉的屯子,他睡觉都不香了。高大义低调地拒绝了这份邀约。
对方仍持续争取,孩子们围住他:“老师,你不能走,你走了,排球队就完了,我们也完了……”高大义眼眶一红:“我不会走,城里优秀老师多得是,你们更需要我。”孩子们又哭又笑。
时光飞逝,2018年,高大义家访途中,路滑不慎摔跤,脑部出现血囊肿,需要静养。他不能抛下教学,准备每天在食堂对付一口,然后在办公室打盹午休。白玉丹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中饭,并送到学校。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2019年,排球队的10个孩子因排球特长被一所私立高中特招,还被免除了每人4万的学费。他很欣慰,马上投入培养下一波苗子。然而,当地教育局出了审查通知,有人举报高大义借输送人才从中收取大额回报。
坊间流言四起:“免4万学费,家长不得‘孝敬孝敬’他啊”“学校肯定会给他抽成”……
高大义失魂落魄,他一片赤诚,却被人诬陷。白玉丹安慰他:“就让教育局调查!”
果然,经调查证实,高大义用心带教,优秀教师名头多次拱手让人,私下帮扶了不少学生,他不仅会“玩”更会学,教的班级数学平均分位居全县第一;为让孩子见识更多外面的世界,他还主动担起了超等蒙古族乡学校的“联络官”,和市级媒体沟通,参加农民工子女进京夏令营,把从未走出过肇源县的孩子带到了首都。
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校组织、乡政府出资金资助,工会也十分重视,缺啥少啥,喊一嗓子,就会给予支持和协调。
风里雨里,老师在球场等你
高大义心里澄澈。这些年下来,他开办的图书角已由最初的简易书架,发展成摆满上万册书籍的“向阳花书屋”,书籍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为积攒更多的书,他带着孩子们承包了学校垃圾场,一车车纸皮、空水瓶换来薄薄的几张纸币,再换成了书,孩子们很有成就感!
夫妻俩鼓励孩子们光顾书屋,白玉丹甚至把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搬到了这里。在这样超强组合的带领下,班级期末成绩排行全校第一。
学生们成绩超强,排球也齐头并进。为了方便学生离校期间打球,高大义找了不少场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排球主攻手邢飞发现了一块“宝地”,高大义立刻带着几个孩子将白杨林深处的洼地路面铲平,又拉来学校废弃的球网,属于排球少年的“秘密基地”诞生了。
黑龙江的室外气温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秘密基地被厚雪掩埋,孩子们自己动手挖开积雪,露出相对平坦的“地表”。
随着清亮的哨声,孩子们跃身起跳。一场球下来,孩子们脸上全都是霜,有的手指磨破了,可他们并没当回事,用创可贴粘一下,皮肤皲裂了,抹点甘油、护手霜便好。
2023年12月,高大义首次带领12名孩子参加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一次参加室内球场比赛,有的孩子穿着棉鞋就上场了。经比拼,他们拿到了全省第五名。
同一时期,一段在“秘密基地”拍摄的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白茫茫的雪地中,竟然有一个神奇的排球场,孩子们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球场上尽情挥洒着汗水!这个视频,被奥运冠军、前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惠若琪发起的“惠基金”关注到了。惠若琪联系学校,她想去这个秘密基地看看。她更想知道,这样一个乡村老师,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排球人才的。
惠若琪到了这片排球场,被深深震撼。高大义聊起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乡村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自己;体育精神,是孩子成长的养分,同时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惠若琪被打动,她和孩子们一起打了一场血脉偾张的比赛,送给孩子们排球,还承诺,会为这里建设专业球场,给孩子们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排球场开始施工后,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施工难度较大,孩子们自发加入了施工队伍,帮助师傅们一起搬沙袋、架球网。这份深入的参与,让他们对新球场更加珍惜。
2024年6月,由惠若琪旗下的“惠基金”在超等乡投资建设的排球场顺利竣工。惠若琪说:“这不是一座简单的球场,而是女排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高大义会心地笑了。是啊,毕业生常跟他提到,打排球的经历让他们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也不会因为来自山里而自卑。心情不好了,拿起球运一会儿,整个人就敞亮了。
高大义自从2016年暑假开始,便接手了带农民工子女进京的公益活动。2024年7月,他带着10个农民工子女走进北京,因为经费有限,白玉丹不能同往。只有等他回到东北,两人才有短暂的二人世界。
从教十八载,妻子白玉丹如影相随十六年,咽下的是酸甜苦辣,书写的是柔情担当。高大义抱憾不能悉心照顾家庭、照顾妻子,每当他在聚光灯下发表感言,妻子永远是他今生最要感谢的人。
高大义给白玉丹描绘未来,在学校,他们前院打球,后院种花,“也可以到处旅居,哪儿都有学生,去见见长大后的他们。”
2024年,高大义带的中考毕业班,18人考入重点高中,年级前十名的孩子里有6人酷爱打排球。他说,这有力地证明运动能促进孩子自主学习。
这些年,他先后培养了600多个排球少年,其中200多名在校生都具备参加比赛的能力,还培养出多名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40多个学生通过排球特长被高校择优录取。
多少年来,他的微信头像一直未变,是他大学时扣排球的身影。高大义总是对学生们说:“不管风里雨里,老师都在球场等你。”
这句话成了他和孩子们的接头暗语。有学生说,在外面受了委屈,一想到高老师的这句话,想想当年在学校上百号人一起练球的场景,就又燃起了前进的动力!
编辑/余映
24722564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