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干预模式在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 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75例,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常规干预模式)和FMEA组(n=38,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两组均连续干预60d,观察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且FMEA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水平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FMEA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升,且FMEA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FMEA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体外膜肺氧合;心源性休克;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7--04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衰竭,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氧输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部分替代心肺功能,并提供肺外氧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救治方法之一[2]。但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后,患者恢复周期较长,常规护理模式下,干预措施存在针对性、综合性不足等问题,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随着新型护理模式与技术发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概念被引入临床护理领域,通过总结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并分析其失效原因,再采取对症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4]。据此,本研究探讨基于FMEA的护理模式在接受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6月- 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75例,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FMEA组(n=38)。FMEA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7~56岁,平均41.67±5.0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2.16±2.07;入院病因:急性心肌梗死17例,暴发性心肌炎2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26~54岁,平均42.03±4.86岁;平均BMI 21.87±2.23;入院病因:急性心肌梗死19例,暴发性心肌炎18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基线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情同意。
(1)纳入标准:患者符合《2022年SCAI休克分类专家共识(更新版)》[5]中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ECMO治疗时间不超过48h;患者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无障碍;患者无ECMO治疗禁忌证。
(2)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或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严重脑损伤或活动性出血者;合并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因故退出本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连续干预60d,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并发症的认知度,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用药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同时,结合患者病情与营养需求,为患者定制个性化食谱,控制营养摄入;注重出院指导,及时关注患者出院后情况,通过电话、短信息等方式做好随访工作,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等。
1.2.2 FMEA组 采用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连续干预60d,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团队:成立FMEA专项小组,由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成,主任护师担任组长,科室主任担任顾问。主任护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疾病护理指南、专家共识及FMEA有关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系统性考核,考核未合格者进行二次考核,直至全组成员融会贯通所有知识。
(2)进行FMEA:主任护师鼓励小组成员阅读有关资料后,进行组内讨论,对接受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对既往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干预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
(3)制定、实施干预方案:小组成员应结合上级医院先进经验和患者实际病情,针对列举出的风险问题与失效原因制定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卧床休息时,头部和腿部分别抬高30°~ 40°;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及肺部并发症发生;定时辅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采取适当保暖措施,使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吵闹刺激及不必要的搬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医疗设施及干预步骤、作用,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问,介绍心理因素与康复关系,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作出回应,帮助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控制患者饮食,结合患者病情与营养摄入需求,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膳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食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如胡萝卜、木耳、柚子、哈密瓜等),食物宜温热细软,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蒜等),避免刺激机体。④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床上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坐起、站立等轻度主动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恢复良好时,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劳累。⑤出院后指导: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通过线上、线下监督相结合,培养患者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4)经验总结:主任护师应关注干预过程,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汇总、解决干预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并依据反馈结果适当调整干预方案;同时,FMEA专项小组应发挥监督作用,及时纠正护理人员干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LOGIQ 500 ,国械注进20233060506,奥地利通用电气医疗两合公司)测量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2)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6](EQ-5D)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疼痛与不适、日常活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焦虑与抑郁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采用百分制,分值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
(3)自护能力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7]进行评估,该量表采用百分制,包括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自护技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0~25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自护能力水平均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且FMEA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水平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FMEA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日常活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焦虑与抑郁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升,且FME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自护技能等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提升,且FME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循环衰竭,由细胞氧供需失衡引起,其特征是微循环障碍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8]。心源性休克是急诊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休克,该疾病由心脏泵功能不足引起,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9]。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干预无法有效分析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现存及潜在的风险,干预效果欠佳[10]。研究表明[11],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后,FMEA组患者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但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FMEA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王素娟等[12]发现相较于直接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先行风险评估再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更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相符。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下,需先对患者干预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失效原因进行总结,再结合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全面干预,可显著提升干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有研究发现[13],康复运动训练与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FMEA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各种心理干预方法,帮助患者释放情绪,调整心态,从而更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
本研究中,FME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实施FMEA干预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徐素叶等[14]通过比较常规护理干预与FMEA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应用效果,发现FMEA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论相符。与常规干预相比,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下,注重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通过培训与考核,提升小组成员鉴别干预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价值;同时,结合列举的风险事件,制定针对化干预措施,使患者获得更优服务,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屈玲艳等[15]表示,基于FMEA模式的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发现,FMEA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FMEA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上述学者结论具有一致性。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下,需先对患者进行风险总结,再进行个性化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康复指导等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FMEA的干预模式可显著提升接受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
4 参考文献
[1] 姜云龙,卫建华,翁峰霞,等.心源性休克患者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22,21(11):85-88,93.
[2] 韦茵,李树炎,熊敏君,等.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0):2331-2334.
[3] 杨雪.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行IABP护理效果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60.
[4] 陈志芳,李小琴,刘华华,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无痛分娩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107-110.
[5] 刘立新,田国祥.《2022年SCAI休克分类专家共识更新版》解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7):769-772.
[6] 郑琪翔,徐小凤,陈咏梅,等.三种生存质量量表在老年骨创伤术后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2,24(11):854-857.
[7] 温塘芳,陈春,祁广晶,等.PICC带管出院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15):2842-2848.
[8] Jiang H,Ren Y,Qi G,et al.The effect of HES130/0.4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on kidney function following early fluid resuscitation in shock patients[J].Transl Androl Urol,2021,10(11):4288-4297.
[9] 周晓铮,刘毛毛,刘楠.心源性休克预后预警模型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3,42(2):189-192.
[10] 杨小红,王颖,杨阳.多学科协作式健康管理对体外膜肺氧合术后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作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4):847-850,861.
[11] 刘颖,蔡俊雅,郭晶晶.FMEA模式在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0):69-72.
[12] 王素娟,任越蓉,傅晓惠,等.基于LACE风险模型干预计划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CI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4):487-490.
[13] 陈恒,邵聪文,马喜云.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4):109-113.
[14] 徐素叶,肖艳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乳腺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5):621-624.
[15] 屈玲艳,沈霞勤,沈月红.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5):772-775.
[2024-04-0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