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新型负压引流器在术后需持续血浆引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3月- 2023年4月收治入院的90例需血浆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负压引流器;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新型负压引流器。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负压引流管细菌感染情况、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患者焦虑程度。结果 引流后,观察组患者导管脱落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患者自拔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负压引流管路细菌感染事件。结论 在术后需持续血浆引流患者中,使用自行设计的新型负压引流器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和职业暴露,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治疗期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 负压引流;临床应用;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7--03
基于虹吸原理的负压引流装置/技术能快速增加空腔内的负压、增加创面(腔)血管内血液的流量和流速[1],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2],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爬行,减轻水肿、减少感染[3],改善组织张力、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4-6]。因其确切的辅助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种操作和治疗中[7-8],比如血浆负压引流、持续胃肠减压、骨科内固定术深部伤口分泌物的引流、脊柱术后用负压引流来控制感染、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破裂并感染行负压引流、空腔脏器的气液引流等[9-10]。现有的负压引流装1sTx6yyTGxk1P3gucAeFYiSBPpQoZpn7h0NyrHMktfA=置种类繁多,但均存在更换频率高、使用寿命短、装置需患者自行固定等问题,经过前期研究发现,目前临床最严重的问题是引流管连接口高频的松动、脱落,导致引流液外漏、污染,从而容易造成逆行性感染。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课题组设计了一款新型负压引流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 21831796.2),并应用于安置血浆管需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中,能有效防止引流器连接处的脱落,且使用经济成本较低,提升患者使用体验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颌面整形外科2022年3月- 2023年4月收治入院的90例需血浆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8~80岁;需采用负压引流装置/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有精神类疾病或神志不清,不能配合者;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2~83岁,平均55.09±16.42岁;甲状腺肿瘤18例,颌下腺肿物7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10例,颈部脂肪瘤8例,先天性腮裂囊肿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9~79岁,平均56.42±14.26岁;甲状腺肿瘤19例,颌下腺肿物4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19例,颈部脂肪瘤1例,先天性腮裂囊肿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申批编号:2021171);患者同意使用新型负压引流器,并同意加入研究。
1.2 引流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普通负压引流器。术后连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血浆引流。将负压引流器置于患者枕旁,患者起床活动时需要将负压引流器拿在手上,或将引流器放于塑料袋中固定于胸前。每班交接时观察患者负压器是否胀气、连接口是否脱落、引流液外漏等情况并及时处理。责任护士负责向患者及家属做负压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宣教。每日至少巡查3次。护士计量时需将负压引流器与引流管分离并采用20ml或者50ml的无菌注射器刺入引流器最低位抽吸、读数计量。
1.2.2 观察组 使用自行设计的新型负压引流器(图1)。术后连接新型负压引流器,患者平躺时可将其夹于枕边或者床单上固定,患者站立时可将其夹于衣领处或胸部外口袋处固定。每班交接时观察患者负压器是否胀气、连接口是否脱落、引流液外漏等情况并及时处理。责任护士负责向患者及家属做负压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宣教。每日至少巡查3次。护士计量时利用配套计量袋收集引流液,除完成日常的引流液量的计量工作外还可直接将计量袋中收集到的患者的引流液直接送检观察。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负压引流治疗期间导管脱落、堵塞、自拔等不良事件。
(2)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问卷有20项问题,选择“是”得5分,选择“否”不加分,满分值为100分, 80~100分为满意; 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3)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该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评定采用1~4制计分。20题得分相加得总分,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标准分。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4)负压引流管路细菌感染情况。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焦虑程度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引流后,观察组患者导管脱落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患者自拔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引流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0(80.00,90.00)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100(90.00,100.00)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0,P=0.000)。
2.3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
引流后,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得分为44.0(39.50,54.00)分,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得分为38.7(35.00,46.23)分,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得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59,P=0.001)。
2.4 两组患者负压引流管路细菌感染情况
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负压引流管路细菌感染事件。
3 讨论
持续性负压引流在术后伤口治疗中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特殊部位的伤口,如脊柱感染或心脏起搏器置入后的伤口。研究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下的封闭性持续负压引流效果优于常规负压引流,能有效引流且不引发逆行感染。然而,临床负压引流产品种类繁多,但难以满足不同疾病类型的需求,治疗效果有限。为解决临床使用中的问题,通过医护人员访谈和文献研究,确定了连接口脱落、计量不准确、固定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设计了新型负压引流器,增加了连接口螺纹设计、独立计量袋和固定夹等功能,有效减少了连接口脱落,提高了计量准确性,并改善了患者的固定感受。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引流器显著降低了导管脱落事件,并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程度。
综上所述,新型负压引流器在临床应用中可减少连接口的脱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和职业暴露,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黄小莹.“TIME”原则联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3,9(24):4558-4560.
[2] 陈雪,何永静,杨蔚琪,等.一种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全扩张耳在造术后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3,33(8):471-473.
[3] 唐雪萍,段燕,杨利,等.一种集成式负压引流器在口腔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的引流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8):72-73.
[4] 刘丽丽,朱丽娜,郑雅宁,等.一种可固定腹腔引流管腹带的制作和使用[J].中国临床护理,2021,13(2):134.
[5] 郑言利,宁彩芳,聂明斐.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94-195.
[6] 郑艳,林旭波,邵文娟,等.普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52-54.
[7] 王旭,杨俐伶,简凤.1例喉癌术后颈部负压引流管的护理[J].东方药膳,2021(11):147.
[8] 陈羡敏,伍少梅.持续负压引流在喉癌术后的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166-168.
[9] 邢宝才,宋军民.外科引流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48-50.
[10] 李冰洁.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伤口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21,21(14):52-53.
[2024-05-1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