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与衰弱的关系

2024-09-12 00:00:00焦亚辉白雪冬郭玉芳封桂英苏红田伶玉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与衰弱情况的关系。方法 2023年4-12月选取320名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应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短卷、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老年人进行评估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与衰弱情况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慢性病种数、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等因素均对老年人衰弱得分有影响(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久坐行为和自我效能仍然与衰弱显著相关(P<0.05),其中久坐行为与衰弱呈正相关,而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但久坐行为对衰弱的影响大于自我效能。结论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均与衰弱有关系,有久坐习惯及自我效能低的社区老年人,衰弱的程度相对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应提升老年人对久坐行为危害健康的认知,并重视老年人自我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自我效能;衰弱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7--0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人口老龄化是挑战奕是机遇,健康老龄化有利于老年群体继续发挥余热,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2]。而老年群体于老年阶段面临机体生理功能下降、耐力降低等衰弱问题,且随年龄增加衰弱率呈增高趋势[3],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故最大程度上减少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延缓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发生,对促使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久坐行为、自我效能与其衰弱情况存在相关性[4],但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现况调查,探讨老年人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与衰弱的相互关系,以便为当地社区人员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3年4-12月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高新区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320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在居住地居住6个月以上者;无认知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具有意识障碍或定向力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者。调查对象中男170人(53.13%),女150人(46.87);年龄60~70岁者192人(60%),70~80岁者128人(40%);初中及以下者288人(90%),高中及以上者32人(10%);患有1种慢性病者192人(60%),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者128人(40%);久坐行为者197人(61.56%)。所有调查对象对本次调查知情,并自愿参加本调查研究。

1.2 调查内容

(1)一般资料调查: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慢性病种数等。

(2)自我效能感评估: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5]评估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水平。该量表共计包括10个条目,评分越高提示被测试对象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其中得分范围在31~40者为高自我效能水平,得分范围在21~30者为较高自我效能水平,得分范围在10~20者为低自我效能水平,10分以下者为偏低自我效能水平。

(3)久坐行为评估: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短卷对社区老年人近1周的久坐行为情况进行评估。该问卷共计包括7个问题,其中第1~6个问题分别评估社区老年人高、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步行3个方面情况,第7个问题评估老年人的静坐情况[6]。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7-8]将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情况具体设置为久坐行为组(≥5h/d)和非久坐行为组(<5h/d)。

(4)衰弱情况评估: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ex,TFI)[9]评估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该量表由荷兰学者Gobbens等[9]等编制,国内学者奚兴等[10]进行翻译汉化,主要包括躯体、心理及社会衰弱3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采用0、1计分法,总得分为0~15分,≥5分表示衰弱,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衰弱情况越严重。

1.3 调查方法

对课题组老师、学生及社区负责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均按照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如遇老年人填写困难者,调查人员可客观口述所填问题,协助老年人完成问卷的填写。共计发放34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75%。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Amo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自我效能与衰弱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慢性病种数、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等因素均对老年人衰弱得分有影响(P<0.05),见表1。

2.2 影响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年人衰弱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其中,久坐行为:是=1,否=0;自我效能:低=1,较高=2,高=3),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久坐行为和自我效能仍然与衰弱情况显著相关(P<0.05),其中久坐行为与衰弱呈正相关,而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但久坐行为对衰弱的影响大于自我效能。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研究显示,久坐行为是影响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1-14],表明通过减少老年人久坐时间,适当增加身体活动,改变其久坐不动的静止状态,对延缓老年人自身衰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示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可加大利于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宣教力度,提升老年人对久坐行为危害健康的认知,增加老年人自我身心健康的关注[15]。另外可增加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通过增加体育锻炼、社会活动参与等可减少久坐时间,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发生。

本调查研究显示,自我效能也与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密切相关,说明社区老年人除久坐行为直接作用于衰弱情况外,同时自我效能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衰弱。自我效能作为自我结构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外界环境刺激与个体身心反应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6]。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的增加有利于个体维持更好的运动状态[17-18],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社区老年人其生活自理及自我照顾能力较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时间、活动量相对较多,而久坐时间相对较短。另外,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老年人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价值,提高其身体活动的自主性,较为自信地应对生活中各种事件,通过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会生活参与度,对健康产生正性影响,进而可以延缓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发生。因此,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水平需引起当地医疗保健人员的重视,相关部门可通过相关心理干预或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久坐行为及自我效能与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密切相关,积极开展相关健康宣教活动,强化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危害的认知,增加自我身心健康的关注,对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社区老年人自我评价,积极促进其高自我效能水平的形成。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19],认知理论认为环境因素通过个体认知影响个人行为和情感,情绪评价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对情境认知与评价的结果[20]。自我效能作为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受到环境因素、他人评价的影响,可给予社区老年人个体化心理指导和积极的正向评价,鼓励其提高社会活动参与度,增加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对改善其衰弱情况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梁宏.中国人口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基于历次人口普查公报的分析[J].南方人口, 2021,36(4):47-58.

[2] 王雪辉,沈凯俊.老年群体健康老龄化的多维评估及影响因素: WHO最新理论框架在中国的实证探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5):68-79.

[3] Song X,Mitnitski A,Rockwood K.Prevalence and 10 year outcomes of frailty in older adultsin relation to de ficit accumulation[J].J Am Geriatr Soc,2010,58(4):681-687.

[4] Del Pozo-Cruz B,Mañas A,Martín-García M,et al.Frailty is associated with objectively assessed sedentary behaviour patterns in older adults:Evidence from the Toledo Study for Healthy Aging (TSHA)[J].PLoS One,2017,12(9):e0183911.

[5]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1):37-40.

[6] 樊萌语,吕筠,何平平.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体力活动水平的计算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8):961-964.

[7] 崔光辉,李少杰,尹永田,等.老年人偏颇体质在久坐行为与认知衰弱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8):2297-2302.

[8] Clark BK,Sugiyama T,Healy GN,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measures of television viewing time and other non-occupational sedentary behaviour of adults:A review[J].Obes Rev,2009,10(1):7-16.

[9] Gobbens RJ,Van Assen MA,Luijkx KG,et al.The 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Psychometric properties[J].J Am Med Dir Assoc,2010,11(5):344-355.

[10] 奚兴,郭桂芳,孙静.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16):1-5.

[11] Landis RS,Beal DJ,Tesluk PEA.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to forming composite measur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Organ Res Methods,2000(3):186-207.

[12] 崔光辉,李少杰,尹永田,等.老年人偏颇体质在久坐行为与认知衰弱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8):2297-2302.

[13] Santos ISD,Silva CFR,Ohara DG,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frailty syndrome and sedentary behavior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in the Amazon region:A cross-sectional study[J].Sao Paulo Med J,2021,139(3):226-233.

[14] Mañas A,Pozo-Cruz BD,Rodríguez-Gómez I,et al.Can physical activity offset the detrimental consequences of sedentary time on frailty? A moderation analysis in 749 older adults measured with accelerometers[J].J Am Med Dir Assoc,2019,20(5):634-638.

[15] 王慧敏.同伴教育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1.

[16] 陈建文,王滔.自尊与自我效能关系的辨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4):624-630.

[17] Garet M,Barthelemy JC,Degache F,et al.A questionnaire-based assessment of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in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2004,6(5):577-584.

[18] Katzmarzyk PT,Church TS,Craig CL,et al.Sitting time and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J].Med Sci Sports Exerc,2009,41(5):998-1005.

[19]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J].心理研究,2012,5(3):54-60.

[20]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24-03-0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