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2024-09-11 00:00:00王健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成为林业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森林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还是碳汇、水源涵养地和土壤保持者,其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全球森林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这就使加强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势在必行。本文深入探讨了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并将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森林保护;生态恢复;林业管理

有效实施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需要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生态过程、社会经济动态和治理框架。另外,还需要制定和实施循证管理实践、创新技术和针对当地情况的政策干预措施;并利用评估来确定保护措施对于管理和保护效果的作用。鉴于迫切需要解决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还应对森林管理中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应用和结果的评价进行重点关注。本文通过考察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和有效性,来为这项工作做出贡献;并通过揭示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来找出研究与实践的差距,从而为循证决策提供信息,并进一步推进可持续森林管理战略。

1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

1.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栖息地,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各种动植物物种,包括濒危物种和重点物种。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资源,支持复杂的生态相互作用,保持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另外,建立保护区、实施栖息地恢复工程、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等保护措施,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野生动物。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管理规划和实施,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完整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1]。

1.2 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

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管理领域的适应能力。森林是重要的碳聚集区域,从大气中封存二氧化碳,储存在生物质、土壤和有机物中;通过保护现有森林免遭森林砍伐和退化、恢复退化的土地,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碳固体保存的潜力。另外,健康森林在调节当地和区域气候模式方面,可缓解极端温度,减轻洪水、干旱、野火等气候相关干扰的影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退化森林的恢复,通过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有助于适应气候变化。通过有效的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森林管理可以成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从而有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3 可持续资源管理

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在森林管理范围内促进可持续资源管理和改善生计至关重要。森林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木材和非木材森林产品、淡水调节、土壤稳定以及充做文化和娱乐场所;通过保护森林资源和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护森林景观的生态完整性,确保为人们提供可持续的商品和服务。另外,基于社区的森林管理、农林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森林管理方法,为本地社区创造收入、改善粮食安全、增进社会经济福利提供了机会。将保护和恢复目标纳入森林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可以促进利益公平分配、促进社区参与和自主权确权,以及支持依赖森林的生计恢复计划的实施;同时,通过可持续资源管理和生计改善,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有助于实现减贫、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

2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的原则

2.1 生态完整性原则

生态完整性原则强调了在森林管理框架内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多样性和功能的重要性。生态完整性是指生态系统持续支持不同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其结构、功能和复原力的能力。它包括保护本地物种、保护栖息地连接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坚持这一原则,需要将生态学考虑纳入森林管理规划和决策过程,优先保护重要栖息地,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通过保持生态完整性,森林管理实践可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和干扰的抵抗力[2]。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需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子孙后代在森林管理范围内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括长期生态保护、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繁荣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平衡。在森林管理方面,这一原则要求采用综合方法,结合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和经济可行性。通过接受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管理可以促进减贫、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同时为子孙后代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

2.3 公平与社会正义原则

公平和社会正义原则强调了在森林管理背景下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公平、公正地分配成本、收益和决定权的重要性。公平涉及解决历史上不公正、权力不平衡以及被边缘化社区的需要和愿望,促进包容性、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社会正义需要承认和尊重原住民、当地社区和弱势群体的权利、利益和文化价值观,并赋予他们参与影响其生活和生计的决策过程的权利。坚持公平和社会正义原则,需要促进有意义的参与、协商和同意程序,实施利益共享机制,解决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问题。通过优先考虑公平和社会正义,森林管理的做法可以促进社会凝聚力,增强社区复原力,提高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的挑战

3.1 碎片化和栖息地减少

森林管理中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森林栖息地的破碎和丧失。当大型、连续森林区域被分割成更小的斑块时,发生碎片化,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的丧失、孤立和连接性降低。支离破碎的景观易受边缘效应、入侵物种入侵、生态退化的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不稳定。除此之外,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还威胁到许多物种的长期生存能力,例如特殊栖息地需求和传播能力有限的物种。为应对这些课题,森林管理战略应优先考虑景观规模保护规划,促进栖息地连通性恢复,通过生态走廊、保护区网络和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减轻栖息地破碎化的影响[3]。

3.2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森林管理范围内的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构成重大挑战。气温上升、降水模式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生态区变化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地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些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了栖息地丧失、入侵物种、疾病暴发等现有压力源,也进一步威胁到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除此之外,气候变化还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产力,导致物种分布、酚学和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变化。应对气候变化课题,需要实施适应性管理战略,通过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增强森林复原力,将气候变化考虑纳入森林管理规划和决策过程。

3.3 社会经济压力与治理挑战

社会经济压力和治理课题是森林管理中有效保护森林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障碍。贫困、土地保有权安全性低、执法能力不足及腐败破坏了打击非法采伐、土地转换、森林退化的努力。另外,竞争利益、竞争土地利用优先事项、利益相关当事人之间的权力失衡往往会阻碍合作保护努力和可持续森林管理措施。加强治理机制、提高执法能力、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解决森林采伐的社会经济根源,对克服这些课题至关重要。另外,还可以促进涉及多方面利益的伙伴关系,促进全面决策进程,授权当地社区,提高森林管理中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4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的策略

4.1 采用可持续经营模式

在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林业管理中,通过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可持续经营模式强调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重目标,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林业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需要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生态功能的保护以及社区利益的平衡,并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举例说明,通过推动林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来保障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可持续性,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还能够推动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充分地利用可持续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双赢,还能进一步推动林业管理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4]。

4.2 加强跨界合作与整合管理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不同部门和地理边界息息相关,并要加强跨界合作与整合管理。通过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学术机构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来共同推动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政策与规划,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和政策协调,还可以建立跨界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并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综合管理和监管。通过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能提升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并通过加强跨界合作与整合管理,还能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来共同推动林业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4.3 推动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

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效果极为重要。林业管理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评估和管理。通过推动生物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科学评估;并通过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在线监测系统和决策支持工具,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服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从而促进社会参与和民众教育。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提高林业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效率,最终推动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5]。

4.4 强化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保障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林业管理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森林保护法律法规,来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还可以制定生态补偿机制、森林保险制度等有利于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政策措施,来激励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还能够共同应对全球性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挑战。通过强化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不仅可以为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还能推动林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在林业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作用、原则、挑战以及应对方法,为进一步加强林业管理、推动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并通过强调生态完整性、可持续发展、适应性管理和公平正义原则,进一步使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的长期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有效的凸显。与此同时,加强可持续经营模式的采用、跨界合作与整合管理、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还能有助于克服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各种挑战,从而推动林业管理向更加科学、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娟.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林业资源管理的优化对策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7):138-140.

[2] 包合仙.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分析[J].今日农业,2023(18):B57.

[3] 覃达艳.林业资源管理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性分析[J].中华纸业,2023,44(5):74-76.

[4] 王政鉴.化州市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23,17(8):89-91.

[5] 张暄宜,王曦巍,曾金灿,等.基于碳汇评估的东莞市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3(2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