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规模化养殖背景下,动物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饲料利用率成为关注的重点。而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供给逐渐趋于平衡,要想进一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并且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可以尝试从微生物发酵饲料入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和菌落繁殖,有效规避饲料原料氨基酸不平衡、抗营养因子含量过高、养分消化率偏低等问题。为此,本文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生长性能;免疫功能;饲料利用率;肉牛养殖
面对“饲料停抗、养殖减抗”的客观要求,开发绿色环保、无毒无副作用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1]。其中,微生物发酵饲料主要是以微生物、复合酶等为发酵剂菌种,以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玉米秸秆、苜蓿等为发酵原料,这种微生物发酵的过程,能够使饲料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抗营养因子有效转化为菌体蛋白、小分子活性肽、氨基酸等,起到降解抗营养因子,平衡氨基酸,提高养分消化率的作用[2]。而且微生物发酵饲料富含活性益生菌,这些益生菌进入动物体内后,能通过定殖方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并且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3]。鉴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诸多益处,该方法已经成为解决饲料原料紧缺,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饲养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展历程
2009年,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饲料管控协会共同公示,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共有46种。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新菌种、新菌株被用于发酵饲料中。尤其是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微生物发酵饲料超过饲料总产量的50%。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成果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人们直接将益生菌混合到饲料中,并未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这种方法的饲养效果较为有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抗营养因子偏高和养分消化率偏低的问题,但依然可以将其视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雏形[4]。而我国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最早集中在玉米、豆粕等常规饲料原料上,但限于国内粮食资源紧缺的问题,为了缓解粮食进口压力,缓解人畜争粮的局面。诸多学者开始将微生物发酵技术用于非常规饲料原料和农副产品中,以丰富饲料营养成分,提高相对饲用价值等方式,保障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的稳定供给,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
2.1 发酵剂菌种
微生物发酵饲料中,较为常见的发酵剂菌种有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牛琼梅等[6]对比了自然发酵和添加布什乳杆菌作为发酵剂菌种,对全株玉米发酵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在同等发酵条件下,与自然发酵组相比,布什乳杆菌组全株玉米的乙酸含量显著提高,拥有较高的有氧稳定性,且不良微生物数量和氨态氮含量得到降低,由此可见,布什乳杆菌发酵全株玉米的品质更佳。王慧和李恒[7]尝试用乳酸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并用75%发酵豆粕替代育肥猪基础日粮中的豆粕,结果发现,用75%发酵豆粕替代后,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眼肌面积显著提高,料重比、背膘厚显著降低,且扣除饲料成本后,饲养经济效益提高了84.27元/头。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发酵剂菌种,更能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促生长作用和饲养经济效益。
2.2 饲料原料
因为不同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即便在相同发酵条件下,也会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构成影响。宋军帅[8]从营养价值角度对4种发酵豆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与上海源耀发酵豆粕(50%)相比,韩国(55%)发酵豆粕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1.17%,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了34.19%,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了37.12%,而四种发酵豆粕的其他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陈雪等[9]对比了4种青贮玉米发酵后的营养成分,在相同发酵工艺下,“高油958”青贮玉米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大康205”青贮玉米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且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由此可见,合理选择微生物发酵饲料中的饲料原料尤为重要。
2.3 发酵工艺
发酵工艺的时间、接种量、温度、液料比等都会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构成影响。苗欣宇等[10]对豆粕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在温度37℃、接种量12%、时间47 h、液料比0.58 mL/g情况下,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有效降低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程彦茗等[11]以稻壳粉作为饲料原料,从营养成分角度分析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发现,在温度25℃、接种量7%、时间为96 h情况下,发酵稻壳粉的营养最佳,与发酵前相比,酸溶蛋白质含量提高109%,粗脂肪含量提高69%,且pH值极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对发酵工艺的研究,也成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热点,只有探索出合理的发酵工艺,才能更好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
3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应用
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而且是农业大省,究其原因,还在于农林牧渔行业的GDP占比较高。而肉牛养殖的关键在于饲料供给和营养配比,充足的饲料供给能够推动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以规模化效应提高饲养经济效益,合理的营养配比能够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肉牛的采食量,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统计,2023年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5 845.51万亩,玉米总产量2 589.52万t。并且根据《2023年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山东省落实了2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从而提高大豆产能,保障粮食的稳定安全供给。其中,玉米、豆粕是肉牛精饲料的主要成分,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副产物可作为肉牛粗饲料,充足的精粗饲料供给,给推广微生物发酵饲料,发展肉牛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外,诸多学者对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李燕[12]尝试以50%发酵豆粕替代犊牛基础日粮中的豆粕,通过生长性能的测定发现,与豆粕组相比,50%发酵豆粕组犊牛的末重显著提高6.08%,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20.51%,腹泻率极显著降低52.37%。叶娟和郑鸿云[13]在西门塔尔杂交公肉牛的养殖中,用不同比例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秸秆,经过60 d的试验期后发现,当替代水平为15%时,肉牛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当替代水平为30%时,肉牛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刘依莎等[14]用微生物发酵方式处理玉米芯,并用发酵玉米芯饲喂肉牛,结果发现,发酵玉米芯添加水平为10%~20%时,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车雷杰和郝王宝[15]以纤维素酶(300U/g)作为发酵剂,青贮发酵玉米秸秆后饲喂肉牛,与直接饲喂玉米秸秆相比,肉牛血清GSH-Px活性、IgA和IgG含量显著提高,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以微生物发酵饲料饲喂肉牛,能够对肉牛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功能、屠宰性能等方面起到积极
影响。
4 微生物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4.1 微生物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微生物发酵饲料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具体的应用环节,还容易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功能较为单一,大多只能起到促生长的作用,在免疫功能、饲料利用率既定的情况下,难以有效提高动物的饲养经济效益。二是缺乏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质量标准,各饲料企业、大小规模的养殖场在制备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过程中,对菌种选择、发酵工艺较为随意,使得制备的微生物发酵饲料质量参差不齐,低质甚至霉变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容易造成动物生病、滞长、中毒等问题。三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保质期短,使用过程后没有及时密封保存,当微生物发酵饲料大面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时,就会出现二次发酵,不仅造成能量消耗、养分流失,而且会加速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腐败。
4.2 对策措施
在功能上,学术界要加强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并以动物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饲料利用率等测定指标为导向,探索出最优的发酵剂菌种、饲料原料和发酵工艺。王欢等[16]指出,以复合益生菌作为发酵剂,能够通过多种益生菌的共同作用,起到增加动物采食量,降低饲料成本,抑制有害菌增殖,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效。究其原因,单一益生菌往往只具有特定的功能,而通过多种益生菌的联合使用,才能综合发挥作用,达到更广泛和更全面的功效。张尧钠等[17]对全混合日粮进行发酵处理,与发酵单一饲料原料相比,发酵全混合日粮能够保证饲料的均匀混合和营养一致,避免采食过量的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对动物生理机能和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质量上,可以针对不同饲料原料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比如,针对青贮玉米,《GB/T25882-2010青贮玉米品质分级》《DB62/T1438-2006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得以制定,这为青贮玉米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还需要针对发酵豆粕、发酵棉粕、发酵菜籽粕、青贮苜蓿、青贮羊草等制定系列标准,从而切实保证微生物发酵饲料质量。
在保质期上,关键是要避免二次发酵的问题。在制备微生物发酵饲料前,要根据动物饲养规模计算用量,确保在发霉变质前用完;在使用微生物发酵饲料时,单次取料最好不低于15 cm,取完料后要立即密封保存,避免多次开窖加速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腐败;对取得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喂养动物前可借助感官评价的方式,评估质量和安全性,比如让青贮玉米秸秆出现黑褐色、难闻臭味或质地黏软的情况,要停止喂养,避免动物出现中毒问题[18]。
5 结语
总之,鉴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诸多功效,为推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深化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实现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推广应用。而针对微生物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以政策作为引导,建立健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质量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从发酵剂菌种、饲料原料和发酵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切实保证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任津莹,陈鹏.“禁抗”背景下的几种绿色饲料添加剂[J].饲料博览,2020(12):39-43.
[2] 黄智宇,龙玲,张正群,等.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畜牧,2023(11):46-48.
[3] 聂洪辛,王书祥,柴沙驼,等.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3,53(5):59-62.
[4] 刘艳新,刘占英,倪慧娟,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J].饲料博览,2017(2):15-22.
[5] 赵金波,黄合特,刘盈序,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在畜禽饲料粮减量化营养调控的优化利用[J].中国饲料,2023(15):123-129.
[6] 牛琼梅,初晓辉,李彦飞,等.不同种类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发酵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24,47(1):93-98.
[7] 王慧,李恒.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1(5):32-35.
[8] 宋军帅.四种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20.
[9] 陈雪,张洪瑞,王一凡,等.通辽地区种植密度和添加剂对4个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后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4,36(3):1977-1986.
[10] 苗欣宇,刘文健,李达,等.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J].饲料研究,2023,46(20):79-83.
[11] 程彦茗,范阳,毛胜勇,等.稻壳粉发酵饲料生产工艺参数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变化[J].畜牧与兽医,2023,55(9):30-36.
[12] 李燕.不同比例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西门塔尔牛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8):1-3.
[13] 叶娟,郑鸿云.日粮添加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3(16):73-76.
[14] 刘依莎,张巧娥,许迟,等.发酵玉米芯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4,36(2):1039-1049.
[15] 车雷杰,郝王宝.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的品质及其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22,45(16):18-22.
[16] 王欢,尹珺伊,张军,等.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饲料工业,2024,45(6):13-20.
[17] 张尧钠,李建涛,韩淑敏.发酵全混合日粮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24,60(3):52-57.
[18] 高燕春,袁凯,刘爱菊.不同微生物发酵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感官评定及发酵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4(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