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策略分析

2024-09-11 00:00:00谢正升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悠久,茶叶作为绿色饮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茶叶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安徽黄山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对茶叶品种进行优化,从而满足优质产品的供应。茶叶在安徽地区属于重要的经济作物,农户种植茶叶具有较为可观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地市场消费类型。本文就从山区茶叶种植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究茶叶种植的关键技术以及山区茶叶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升茶叶种植产量,促进安徽地区茶叶种植发展。

关键词:山区茶叶;种植技术;管理措施

安徽黄山市目前现有茶园面积5.33万hm2,2022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4.5万t,产值为46亿元。近年来,当地为了促进茶叶种植发展,不断打造本地品牌,从而拓展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2022年,黄山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招商引资,在不断促进国企融资发展建设下,推动当地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等系列化发展。通过落实统筹发展的方式,在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从2020年开始,黄山市在不断推进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采用综合防控的方式,改变单纯依靠农药防控的模式,采用多种方式落实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科学应用黄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备,不仅提升了病虫害防控效果,也降低了农药使用对茶叶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山区茶叶种植特点简析

从目前山区茶叶种植与常规区域茶叶种植对比来看,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山区海拔相对较高,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云雾、阴雨天等,从而导致光照时间并不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山区茶叶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会有明显增加,产出的茶叶具有质地柔软、纤维量低等明显特色,山区茶叶种植具有独特的芳香。从目前安徽黄山大部分山区气候情况来看,主要为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维持在15℃左右。恶劣天气较为罕见,因此,茶树种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减产的概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山区茶叶种植的基本效益。当气温超过35℃时,茶叶内部的叶绿素会受到高温破坏,从而停止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累积。因此,应通过维持山区气候来促进茶叶正常生长,为培育优质产品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多,昼夜温差较大,可以很好地减少茶叶呼吸作用,从而降低茶叶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因此,山区茶叶种植具有较多的有机质,可以有效提升茶叶品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不同茶叶品种对气候以及种植时间的要求不同,部分茶叶无法在山区进行种植,增加了茶树管理的难度。因此,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山区气候特点以及茶树品种的生长情况,定期修剪枝叶,降低山区气候特点对茶叶生长的不利影响。通过落实规范化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茶叶种植的效率,为高产种植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山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茶叶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保障茶叶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1]。

2 茶叶种植关键技术

2.1 根据自然环境选择优质茶树品种

科学选择茶树种植品种是提升茶叶种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此,应根据安徽黄山地区的气候特点、茶园土壤情况、日照时长以及海拔和倾斜坡度,科学选择茶树种植品种,确保符合生长环境的品种。例如,安徽南部山区适合种植耐寒抗干旱的茶树品种。目前黄山地区较为常见的茶叶品种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通过针对性选择种植品种,从而为茶树生长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在山区茶树种植时,应尽量选择适合丘陵种植的茶树品种,并进行优质品种的推广。目前,一些茶树具有较强的发芽能力,且顶端优势较强,容易采摘。因此,应根据山区茶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加强对自然条件、品种特性的掌握,避免盲目选择。通过对比种植的方式,推广适合当地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茶种分为两大系统,一种是无性繁殖,另一种是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适应能力较强,且对环境要求较低,而无性繁殖品种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确保土壤的水肥气候条件适宜,因此,应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繁殖性繁殖系品种,更好地促进茶叶的种植产量。在茶树种植时,可以通过搭配种植的方式,种植早、中、晚茶品种,能够有效落实错峰采摘,延长采摘期。避免采摘期较短,采摘不及时,降低茶叶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组合种植的方式,引进具有特点的品种,结合种植特点以及茶园的情况,取长补短,不仅可以提升茶叶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经济效益[2]。

2.2 根据地质环境选择茶园位置

土壤肥力以及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茶叶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科学选择茶园建设点,并通过对茶园翻耕整理的方式,为茶叶种植奠定基础,从而提升茶叶种植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茶树根系较为发达,应尽量选择土壤肥力丰富、保水能力强且土层深厚的土壤环境进行种植,茶树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点,确保每日光照时间,从而提升茶叶种植的品质。茶叶种植的海拔一般选择在400~800 m,坡度控制在25°以下,此种种植环境便于后期茶树灌溉。当土壤的pH 4.5~6.5,土壤厚度大于80 cm时,最适合茶树生长,可以为茶树根部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3]。此外,为了不断优化茶树生长的环境,应结合茶树生长特性,降低外界环境对茶树的影响,尽量将茶园选择在水源干、清洁且环境优美的区域进行种植,与生活区、其他种植区保持一定距离,确保茶树高品质生长。

2.3 提升种植水平,加强科学管理

为了有效提升茶树种植的品质以及优良品种,应落实高水平的茶树种植以及相关的管理。通过优化种植技术的方式,为茶树高品质生长奠定基础,从而提升茶叶的口感以及质量。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应用种植技术,通过不断优化的方式,采用先进管理以及种植技术应用于茶树种植中。管理人员应落实规范化的学习,掌握优质栽培方案,从而确保选用的茶树品种适合在山区中种植,落实因地制宜的种植模式,选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结合地形地貌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情况,落实科学调整。在确保茶树正常生长的过程中,吸取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茶树生长。在茶树种植过程中所选用的种植技术,要具有针对性,结合土壤环境以及茶树种类,落实科学规范的种植方案,结合茶叶生长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种植模式以及种植技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要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积水影响茶树根部呼吸。通过满足茶树生长需求的方式,为茶叶高品质种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结合地形以及气候特点,采用测土配方种植的方式,对土壤进行科学处理,并根据土壤情况控制种植密度。目前种植4 000~5 000株/hm2较为适宜,应根据黄山地区茶树苗的种类以及山区的地质情况,科学控制种植数量,确保茶树的透气性,并合理利用光、热等资源,降低茶树受到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3 山区茶叶的管理策略

3.1 水肥管理

在茶树种植过程中,为了确保茶叶正常生长,应落实好茶园的水肥管理,在进行施肥时应合理应用有机肥,特别是针对茶树幼苗,除了在种植过程中施用充足底肥以外,还应根据茶树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速效及追肥,采用速效肥适用的方式,促进茶树不同环节的生长,满足营养成分的摄入。在水肥管理过程中,应结合茶园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种植的品种,制定水肥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施肥、追肥、灌溉等。在茶树生长过程中进行追肥时,应合理把控追肥时间,一般早春追肥效果最佳。在追肥过程中,通过挖坑填埋的方式,提升肥效,避免肥料直接接触茶树根部造成不利影响。当挖坑填埋后,回填土一般将土壤高出地平线2 cm左右,避免茶树根部吸收肥料后造成土壤下陷,对茶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在茶树生长的灌溉过程中,由于茶树根部较为发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应根据山区气候情况以及降水量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当降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水,避免造成茶园积水,影响茶树生长以及茶树根部的呼吸[4]。

3.2 山区茶叶修剪

在茶树种植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修剪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茶树种植的材料和品质,确保茶树的长势良好。一般在茶树生长时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对刚种植的幼龄茶树进行修剪,对幼龄茶树进行修剪时,一般采用避免顶端优势的方式,及时去除茶树冠部枝叶,避免茶树疯长。其次,而针对成年茶树进行修剪则采用轻修剪的方式,一般是将茶树多余的枝条修剪掉,每年1~2次。在修剪过程中去除树冠的残枝、枯叶等,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促进茶叶更好地完成光合作用,促进茶叶品质的提升。通过修剪的方式可以有效去除病弱枝,避免多余枝叶对其他枝叶造成不利影响,抢夺养分,通过修剪的方式,可以有效维持茶树的形态,控制茶树高度,不仅可以提升茶树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通过控制高度以及茶树形状的方式,便于后期采摘。在实际修剪过程中,应根据茶树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修剪方式,从而确保符合规范化、科学化修剪。

3.3 山区茶叶采摘与冬季管理

山区茶叶种植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采摘,不仅有助于茶叶生长,也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茶叶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采摘时应按照采摘标准,不可使用手直接掐断、徒手采摘的方式。采摘叶片要均匀干净,将手中的茶叶轻握,避免力度过大造成叶片破碎。采下的芽叶要确保完整,应尽量采用使用采摘工具进行采摘。当秋季完成采摘工作后,要加强茶树的越冬管理。茶树安全度过冬季,对来年茶树高品质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越冬管理的方式,帮助茶树恢复长势,为后期茶树高产奠定基础。在冬季管理时应注重施用基肥、修剪以及清园处理等工作。将茶园中的枯叶、枯枝等清洁干净,并通过喷洒药物的方式,杀死茶园内的虫卵、病菌等,降低茶树患病的概率。

3.4 病虫害防治

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还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威胁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应落实规范化的病虫害防控措施,采用综合防控的方式,将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以及化学防控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良好的防控作用。例如,在茶树生长过程中,受到茶饼病、茶轮斑病威胁较为严重,为了有效降低此类病症对茶叶的影响,应结合发病情况,在种植时落实对苗木的检疫,避免病症在种植时携带病菌,并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好茶园管理以及除草工作,增加茶树的透气性和透光性,通过科学修剪、合理施肥的方式,降低此类病症的发病概率。当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通过喷洒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控。病症发生会造成茶树减产以及品质下降,若管理不当,则会增加患病的概率,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因此,应结合其他防控方式,例如,采用害虫的趋光性、趋黄性等特性,使用黏虫板、诱捕灯等,降低茶园中虫害的数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在茶树种植过程中,通过定期修剪去除病弱枝的方式,可以有效破坏病虫害生长的环境,从而减少虫害对茶树造成的不利影响。当虫害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农药尽量要选择安全、高效,不会造成药物残留的生物型农药,降低农药喷洒对茶叶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5]。此外,还可以结合生物防控方式,在茶园中引入虫害天敌,形成食物链。通过实现茶园自我调节的方式,落实综合防控的方式,提升防控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安徽黄山地区落实山区茶叶种植时,为了有效提升种植水平以及种植材料和品质,应落实科学的种植管理以及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结合茶叶种植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并落实规范化的选地选种等。从水肥管理、科学修剪、病虫害防控等多个方面,落实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提升茶叶种植高效性,将栽培技术、管理策略落到实处,提升茶树种植的整体水平,为茶叶高质量种植以及山区茶叶种植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昌敏.山区茶叶种植相关技术与管理分析[J].河北农机,2023(4):160-162.

[2] 汪海涛.山区茶叶的种植关键技术分析及管理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7):166-167.

[3] 刘斌.山区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9):42-43.

[4] 杨琼.山区茶叶的种植技术分析及管理策略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6):213.

[5] 谭学军.山区茶叶的种植技术分析及管理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10):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