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常见病虫害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分析

2024-09-11 00:00:00邓士义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中常见的严重病害之一,给松树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松木资源的减少和经济损失。松材线虫病最初来自国外,属于入侵虫害的一种,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随着我国松树种植面积以及松树资源数量的提升,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开始成为林业部门关注的重点,为防治该病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本文旨在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和效果,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松材线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管理以及林业种植领域都非常重要,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有效控制病原体或者虫卵的传播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这一问题也将会影响林业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机制的建立。针对传播速度较快、致死率较高的松材线虫病,虽然如今已经建立对应的疫情监测检疫制度,也使用了灭杀病原体以及媒介昆虫等技术手段,但是松材线虫病依旧在不断传播,始终无法实现根治处理。

1 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1.1 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维护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林木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诸多关键功能。对于林业发展来说,病虫害的大规模暴发很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出现失衡,加速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扰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重新恢复与保护[1]。

1.2 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对于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病虫害会对林木生长、林产品产量造成直接损失,影响森林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林业经济损失,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林业收益。同时,通过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林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1.3 社会效益与人民福祉提升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福祉起到关键保障与重要作用,林木是否可以健康生长,将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正常生存以及发展。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可以保障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化利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材、能源供应稳定性。除此之外,林业病虫害防治也能创造就业机会,H6xTY572EWFLR9iy/4F1NvK0XLEAsFSB8Nsas54hND4=帮助农村经济得到改进与发展,在源头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

与和谐[2]。

2 林业常见病虫害松材线虫病特点

2.1 侵袭广泛、扩散快速

松材线虫病具有侵袭广泛、扩散快速的特点,一旦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害将会迅速扩散到周围的松树,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林木感染。尤其是在松树相对来说较为密集的地区,病害的传播速度更快,造成的损失也更加严重。

2.2 隐蔽性较强,难以及时发现

松材线虫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隐蔽性强,往往很难及时发现。在感染初期阶段,松树可能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病征,而线虫在树木内部繁殖。这导致防治工作愈发困难,因为在病害被发现之前,已经有大量的松树受到影响,防治难度加大。

2.3 长期影响林木生长与林业产值

松材线虫病对林木的生长以及林业的产值将会产生长期影响。一旦松树在生长过程中被感染,那么其生长也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松树的生长速度减缓,甚至生长完全停滞。大量受到影响的松树最终也将会导致林木资源储备下降,对林业产值造成直接损失。即便是松材线虫病得到控制之后,受到影响的林木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恢复正常生长

状态[3]。

3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3.1 政策支持

在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将林业的重要性与农业并列,因此,针对林业病虫害问题,也开始有政策方面的支持。首先,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防治工作的资金支持,通过增加更多的投入,确保防治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开展,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资金保障力度,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实验经费,有效促进林业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完善了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更加健全的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了各方责任,规范了防治行为与防治措施,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持,这对提升防治工作法治化也起到了帮助与支撑。在人才方面,我国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升防治技术水平,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正在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方法[4]。

3.2 科技创新

现如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开始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我国在这一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不断地加强研究与实践,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危害。我国已经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技术,从而更准确地监测病虫害的发生、传播、演变。通过使用大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分析,也可以更加及时地掌握病虫害现状,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帮助。在防治技术方面,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对病虫害生物特性的深入研究,现如今的防治方式也得到了改进,防治效果有效提升。例如,将生物技术与化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发出的全新病虫害防治剂,可以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降低防治成本,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生态理念

在当今世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林业部门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广泛应用生态理念。生态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来增强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体来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平衡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对受损森林的恢复,更是一种预防措施,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树种,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其抵御外来病虫害的能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则是生态修复的有力支撑,保护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特别是那些对病虫害可以产生天敌克制的动植物,更需要进行详细研究[5]。

3.4 社会参与

我国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期间始终关注社会参与,积极鼓励广大公众以及企业可以融入这一工作当中,从而有效应对病虫害为林业生产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威胁。因此,我国现如今已经建立了多方合作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社会宣传与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关键价值,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基本方式,可以让病虫害得到有效管控。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需要积极合作并且密切交流,建立起沟通桥梁与沟通渠道,共同制定并且实施病虫害防治方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经费保障,科研机构则是需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企业则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应用,社会组织也需要承担起社会宣传与动员的责任,从而共同推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未来必须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技术,提升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特别是农民以及林业从业者,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林业生产技术。

4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4.1 完善松材线虫病巡查及监控制度

针对松材线虫病进行实际防治期间必须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在感染之前做好预防。首先,相关部门以及林业主管部门需要针对本地区松材线虫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完善针对松材线虫病的巡查管控工作制度,布置动态监测点。如果林场处于高温、干燥环境,气候适合松材线虫的繁衍,就更必须加强巡查。其次,还需要完善松材线虫病的检疫检测工作,对于进出本地区的松木、林业废弃物、树木制品,都需要进行监督与管控,尤其是来自松材线虫病感染地区的各类物品,更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人为阻断松材线虫的传播渠道。

4.2 创新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较为符合林业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的繁衍速度,降低病虫害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修复局部生态系统的相关功能。因此,不同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也需要不断创新生物防治技术水平。针对本地区松木种类、分布、气候特征,可以分析以往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投放可以灭杀或者抑制松材线虫繁衍的菌类、昆虫,积极保护松木以及伴生动植物。另外,还可以研发控制本地区松材线虫数量、密度的生物制剂,通过降低繁衍率的方式来预防松材线虫问题。

4.3 优化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不仅不会给林业生态系统带来额外污染或者损害,同时整体使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我国各个地区松材线虫防治工作中均有使用。首先,针对松材线虫主要宿主的习性,采取诱捕、灭杀松褐天牛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其近距离传播松材线虫病。对于已经出现发病迹象的树木,需要及时砍伐或者通过就地高温熏蒸、焚烧等方式清理枯萎枝干,以消灭其中的松材线虫以及各类虫卵。对于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害的区域,则是需要及时开辟隔离带,避免由于松褐天牛或者人类活动导致病虫害扩散。

4.4 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措施

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杀线虫剂,如卡巴胺、多菌灵等,在松树树干周围的土壤中进行喷洒。这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杀死松材线虫及其幼虫,阻止其进一步繁殖和扩散。在松树林中实施定期的伐木和清除工作,及时清除被松材线虫寄生的树木,防止虫害扩散到更多的树木上。使用专用的注射器将杀线虫剂直接注入被感染树木的树干内部,从而治理虫害。也可将杀线虫剂颗粒均匀撒在松树的树干周围土壤中,通过土壤水分的渗透,使药剂被树根吸收,从而达到杀灭松材线虫的目的。在松树林中建立虫害监测系统,定期检查松树的生长状况,并对可能受到松材线虫侵害的树木进行预防性处理,以减少虫害造成的损失。

4.5 改进营林技术措施

针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松材线虫病可以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调试功能得到有效控制。只要保障区域生物链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松材线虫的存在就不至于造成大面积的松林枯死,进而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为达成这一点,必须对现有的营林技术措施进行改进。首先,针对树种单一、生物链过于简单、脆弱的情况,需要对当地原生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在人工林培育期间使用更多的合适物种,从而增加生物链的韧性,增强抵御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其次,通过培育抗松材线虫病能力更强的树种、改进松木种植技术或者使用强化苗木影响供应等方式与手段,也可以提升林木抗病虫害和自我修复能力。

4.6 培育对应的人才

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必须培育人才。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松材线虫病的病征,掌握监测技术,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蔓延和变化。同时,了解各种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深入探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新的防控技术。作为单个技术人员,还需要能够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控方案,同时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最后,能够对病虫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措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5 结语

松材线虫病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运转期间的一项重大威胁,对松木的生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松木生长周期较长,质地优良并且用途相对来说较为广泛。而松材线虫病的致死率较高、病害发生之后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对松树的健康生长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期间,必须完善检测、检疫、巡查等监督管控制度,并使用各类技术手段来阻断松材线虫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梁浩,罗东升,梁德太.松墨天牛成虫聚集信息素与树干注射剂配套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23,25(15):151-154.

[2] 佘艳萍.孝感市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及经验启示[J].南方农业,2023,17(14):110-112+117.

[3] 潘少杰.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4):92-99.

[4] 李志华,白艳,季彦华,等.重大检疫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J].内蒙古林业,2023(7):45-47.

[5] 余方菲.岚皋县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与优化措施[J].乡村科技,2023,14(13):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