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管理技术研究

2024-09-11 00:00:00郭琳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优质无公害蔬菜更是成为消费者追求的健康之选。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蔬菜品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成为很多蔬菜种植户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优质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出发,探讨优质无公害蔬菜栽种与管理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对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实施提供帮助,推动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的健康饮食贡献力量。

关键词:优质无公害蔬菜;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蔬菜是我国居民餐桌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蔬菜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品种的类别上,而是更强调蔬菜的品质。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让人们对于蔬菜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使得优质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绿色无公害蔬菜以其安全、优质、无污染等特点在市场上不断占有更高的份额,由此可见优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与管理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也更具有实用价值。

1 优质无公害蔬菜的含义

无公害蔬菜主要是指蔬菜产品不含有害物质,且在检测中查出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求,属于一种绿色食品,也是具备营养与安全双重属性的优质食品[1]。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遵照绿色食品标准,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食品标准相比于普通蔬菜要求更高,不仅需要采用有机生产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还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等对人体与环境有危害的物料。在这种高标准生产要求下生产出来的优质无公害蔬菜,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在当前时代对于食品健康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 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蔬菜作为居民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的质量安全自然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更高质量的无公害蔬菜也因此更受消费者青睐。优质的无公害蔬菜依赖于优秀的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因为国家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要求更高,所以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所使用的各种物料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通过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品质与安全性,还能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是目前农业种植中备受关注的种植技术。不过在当前阶段,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在应用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效果[2]。

3 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3.1 蔬菜生产基地选址

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要条件。蔬菜生产基地的合理选择是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的基础,只有确保生产基地未受到污染,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无公害蔬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在选择生产基地时,一是要进行实地调研,保障生产基地距离重工业工厂或医院等三公里以上,处于无公害、无污染源区域;二是要对选址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检测,检测所在地土壤成分是否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要求[3]。比如土壤养分是否充足,土壤内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土壤的土质是否合适;三是要综合考量生产基地排灌、施肥的便利性,地势要尽量平整,方便灌溉和排水,此外,对于生产基地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也要做好实时监测,以免受到空气污染的干扰,降低无公害蔬菜的品质。

3.2 蔬菜品种选择

蔬菜种子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无公害蔬菜的栽培质量。在进行种子选择时,应该选择性状优异且同时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蔬菜品种,这样既可以为生产基地管理减轻压力,也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保障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在进行蔬菜选种时也要充分考虑生产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土壤条件,避免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栽培时,更要对选种问题更加重视,根据自身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生长的蔬菜品种[4]。

3.3 培育壮苗

在完成无公害蔬菜选种工作后,还需要对选出的无公害蔬菜种子按照规范化育苗流程对其栽培,在栽培壮苗时,需要使用已经进行过无公害处理的具有充足营养的土壤来进行育苗,使用有机物质和炭灰等制作育苗床,保证土壤营养充足,且土壤中不含有害物质和杂物。在使用有机肥料前,也要确保其已经充分分解,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对无公害蔬菜使用。在蔬菜育苗环节,应避免在已经连续多年使用或病虫害频发的土地上进行,降低病虫害风险,保障无公害蔬菜苗的健康生长。选择土壤养分充足的蔬菜种植地进行育苗,既可以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此外,营养钵育苗技术也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该技术通过营养钵同时培育两株幼苗,并在剔除一株后直接进行种植,从而减少了分苗对幼苗根系的伤害,提高了种植效率。在育苗过程中,也要加强苗期管理,在育苗揭膜后,需要对苗床使用无害杀菌药物进行消杀,保护蔬菜幼苗不受病菌侵害[5]。当幼苗长至3叶1心时,要重点进行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培育出优质的无公害蔬菜苗,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病虫害风险,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3.4 科学栽种

无公害蔬菜栽种的科学与否与无公害蔬菜的生长与病虫害防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在进行蔬菜栽种时要选择生长状况好、无病虫害的优质无公害蔬菜苗。栽种时的密度也要根据蔬菜品种的习性来制定,如果栽种得十分稀疏,就浪费了生产基地的土地资源,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效益就会低。而如果蔬菜栽种的密度过大,又会影响蔬菜生长的通风性和蔬菜的生长养分,造成蔬菜的个体发育不良、病虫害抗性下降,影响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其次,栽种期的早晚对于蔬菜生长也十分重要,栽种时应该避开高湿度或高温度的时间段,可以有效减少蔬菜发生病虫害的概率,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成本[6]。最后,在每次蔬菜收获后一定要及时地对生产基地进行清理,将生产基地中的杂草及农业废物及时进行清理,从而降低病虫害侵袭的风险,保护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总之,实行科学的蔬菜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优质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蔬菜栽种效益。

4 优质无公害蔬菜管理技术要点

4.1 温度管理

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长对于环境温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在蔬菜的发芽期、幼苗期还是成熟期,温度管理对于蔬菜的栽种管理都十分重要。发芽期的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蔬菜种子的发芽效果,温度不适宜容易导致种子发芽困难或者发芽效果不理想。在蔬菜的生长期,蔬菜对于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温度的高低变化都会影响蔬菜根系的生长和叶片的展开,特别是昼夜温差问题,夜间环境温度如果过低就会导致幼苗陡长,影响蔬菜成熟期的开花结果,因此需要在幼苗的生长期保持稳定的温度[7]。在蔬菜的成熟期也要通过结膜盖膜等方式实现昼夜温差的提升,促进蔬菜养分的快速积累。对于秋季蔬菜,在栽种后期阶段,则可以通过将堆放发酵的秸秆和大棚与小拱棚技术混合应用,以便延长蔬菜上市的时间。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对温度进行实时把控可以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种植出优质的无公害蔬菜,满足人们蔬菜品质安全的需求。

4.2 湿度管理

在蔬菜管理中也要对蔬菜生长过程中的湿度进行管理。在这项工作中,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在生长期对于水分的不同要求以合理的方式对蔬菜种植地的湿度环境进行调控。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湿度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8]。例如,在温室或大棚进行优质无公害蔬菜种植时,可以通过安装加湿器或开启通风设备来调节湿度;在露地种植时,则需要注意及时浇水并避免产生积水,保持土壤湿度处于一个合适的范畴。也需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在生长期对于水分的不同要求,来以合理的方式对蔬菜种植地的湿度进行管理。比如,在蔬菜育苗期需要适当地增加土壤湿度;在蔬菜生长期要保证土壤水分的充足;在蔬菜成熟期要保证则要注意土壤的水分,保证在整个无公害蔬菜的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湿度过高烧根烂苗或湿度过低蔬菜枯萎的情况。

4.3 施肥管理

在无公害蔬菜的栽种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施肥管理工作。合理的施肥工作可以有效保障无公害蔬菜的绿色安全。在施肥工作中应优先选用绿肥或腐熟的堆肥等有机肥料,这些肥料在经过充分的发酵后,能够为蔬菜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等,这些都是无公害蔬菜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料的另一个优点是肥力释放缓慢并且持久,能够被植物长期吸收利用,从而避免了化学肥料快速释放导致的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9]。除了选择合适的肥料外,施肥作业的过程也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来执行,还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方法不当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问题。如果在肥料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品质问题,将对无害蔬菜的栽种工作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无公害蔬菜的施肥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施肥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障无公害的蔬菜品质安全,进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安全。

5 优质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5.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或其他生物手段来控制蔬菜病虫害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蔬菜种植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障无公害蔬菜的绿色健康。简单来说,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生态链中的天敌属性,利用病害虫的天敌,昆虫或鸟类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对无公害蔬菜栽种造成的损失。例如,赤眼蜂和七星瓢虫则可消灭红蜘蛛和蚜虫,利用这些害虫天敌能显著降低无公害蔬菜生长环境的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施生物防治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周期以及当地生态条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计划。通过监测病虫害动态,选择合适的防治时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防治的防治作用,减少无公害蔬菜栽种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无公害蔬菜栽种的绿色安全。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有诱杀驱虫与设施防护两种手段。通过利用塑料薄膜、遮光棚和防虫网等物理屏障,可以有效隔离外界的病虫害,减少其对无公害蔬菜的侵害。遮光棚不仅能够调节光照,控制温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驱赶害虫,特别是对于抵御蚜虫等吸食性害虫具有良好效果[10]。防虫网则兼具遮阳和防虫功能,能有效阻止多种病虫害的侵入,是一种经济且环保的防治方式。在诱杀驱虫方面,通过利用害虫的趋光、趋色等生物习惯,设置黄板、紫外线灯和黑光灯等诱捕设备,可以吸引并杀死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的害虫。设施防护结合诱杀驱虫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无公害蔬菜生长的影响,既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保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和品质。

5.3 药物防治

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严格限制了农药的使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应该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化学药品的防治为辅。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在用药过程中也不能随意地改变用药量,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药物防治,严格遵守不同农药的安全期限,尽量减少使用频率,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根据蔬菜生产基地病虫的种类与分布情况,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在无公害蔬菜的栽种过程中应减少药物的使用,药物防治只是辅助手段,不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方法。若在无公害蔬菜的栽种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药物,在药物检测中存在高浓度的农药残留,会严重影响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效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6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栽种出优质的无公害蔬菜就必须对无公害蔬菜的栽种管理技术有深刻的认知,科学认识到栽种与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在土壤、水源、施肥、种植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采用科学的栽种技术,保障所产出的无公害蔬菜具备绿色与安全的双重属性,满足当前社会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当下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已成为蔬菜种植的潮流,应大力推广研究先进的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使无公害蔬菜的栽种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促进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素君.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J].吉林蔬菜,2024(1):26.

[2] 鞠欣民.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2):29-30.

[3] 涂洋洋,刘宁.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J].吉林蔬菜,2022(1):5.

[4] 吐尔逊姑丽·沙吾提,帕夏古丽·麦麦提.蔬菜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2(12):54-56.

[5] 孙超群.信息化背景下叶菜类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分析[J].吉林蔬菜,2024(1):47.

[6] 马俊赢.浅谈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21(1):46.

[7] 李靖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与土肥管理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21(11):35-36.

[8] 朱广艳.绿色蔬菜的种植与管理调控措施[J].吉林蔬菜,2023(1):6-7.

[9] 林泉.绿色无公害蔬菜土肥管理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2023(22):43-45.

[10] 徐文颖.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蔬菜,2024(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