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2024-09-11 00:00:00肖延省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生态健康、低碳环保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其可有效利用稻田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稻田综合养殖,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稻鱼综合种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实践效果,本文以旬阳市为例,分析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实践,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养模式,可实现一地双收、一田双收,具有节本增效、高产稳产、生态环保等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但是,由于山区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使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和应用遇到阻力,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稻鱼综合种养水平。

1 旬阳市概况

旬阳市位处秦巴山地,汉江河谷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将市境天然分割为南北两大自然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北向地形剖面呈“V”形,海拔185~2 358.4 m。旬阳市北居秦岭,南依大巴山,两山夹峙,阻住南下的冷空气,截挡溯汉江河谷上行的温暖气流,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呈典型的南北过渡特征,形成特殊的北亚热带气候区,主要水稻品种为宜香优2115和川优6203。

2018年,实施稻鱼综合种养面积133.33 hm2,实现了产稻谷570 kg/667 m2、产鱼140 kg/667 m2,与单纯种稻相比,均增收约3 000元/667 m2,带动在册贫困户

180户,户均增收约5 000元,与之相关的餐饮、加工、休闲等从业人员超过40人,截至2023年,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增加到793.33 hm2。稻鱼综合种养对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做出了贡献,双河镇已成为引领全市稻鱼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样板镇,旬阳市绿富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稻鱼综合种养实施主体,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

2 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实践

2.1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选择

2.1.1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

“稻+鱼”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稻田中养殖鱼类,而水稻中的杂草及其他植物则成为食用植物和饲料,养鱼可以吃或抑制水稻虫害发生,养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也可成为滋养水稻的肥料。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季稻和双季稻,其优势在于:一是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二是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从而实现一田双收;三是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和水源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从而使养殖的鱼类得到充足的食物。目前,我国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稻+鱼”“稻+蟹”等模式。其中,“稻+虾”和“稻+蟹”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南方地区,旬阳市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市东部,地处东经103°58′~109°48′、北纬32°29′~33°13′。这一地理位置明显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因此,属于南方地区 [1]。

2.1.2 “稻+虾”模式

“稻+虾”模式是在稻田内养殖小龙虾的一种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在“稻+虾”模式中,稻田可用于养殖小龙虾。由于在小龙虾进入稻田前,需要对水稻进行施肥处理,所以,为了能够避免给小龙虾的生长带来影响,同时,由于小龙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综合考虑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在该模式中,应减少水稻种植的时间。由于在该模式要限制使用农药和化肥,在降低成本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从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稻+虾”模式还应进行试验,不断总结经验。

2.2 稻田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稻田:在进行稻鱼综合种养之前,应对稻田进行充分的准备,从而为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一般情况下,可将稻田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地形平坦且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如果周围存在其他较大的污染源,则应与相关部门沟通,并进行及时处理。在选择好稻田之后,应对其进行彻底清理,确保田间无任何杂草及杂物,并清理出田和田间的沟面积的60%~80%[2]。

施基肥:在稻鱼综合种养中,需要在稻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鱼类,因此,在施基肥时应确保基肥中含有充足的底肥,以满足鱼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在施基肥时可施用腐熟粪肥约500 kg/667 m2。另外,还应确保基肥中含有一定量的磷肥、钾肥,以满足鱼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清理池埂:在进行稻田养鱼前,须对田埂进行彻底清理和整修,以保证池埂坚实、无破损和渗漏。在清理好池埂后,应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主要措施包括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对田埂进行消毒处理。

2.3 田块的整理和清整

一般应选择地质较硬、土层较厚、水源充足的田块。一般需要选择的稻田面积应为1 333 m2以上。稻田要在3—4月进行整理和清整,先将田埂加高并加高1 m以上,然后将田块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田中开挖宽5~6 m、深1.5 m的小沟。如果是人工开挖稻田,需要在田埂上打60~100 cm深的环形沟,并且要在围沟中种植一些水草,为鱼类提供栖息空间。若使用机械开挖稻田,则需要在田埂上挖宽1米、深1~1.5 m的环形沟,沟渠占比为稻田总面积的6%~8%,不得超过10%。此外,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稻田。

消毒:在对田块进行整理后,需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常用药物消毒、生物消毒等方法。其中,药物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生物消毒可使用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以及绿萍等微生物制剂。在进行稻鱼综合种养时,要注意做好防逃设施建设。为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稻田,应在水田四周安装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拦污栅,避免逃鱼和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稻田[3]。

2.4 水稻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抗病的水稻品种,并通过技术措施对水稻进行科学种植,促进水稻高产。在稻鱼综合种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如早中晚熟品种均可,并通过品种搭配提高水稻产量。早稻应选择生育期较短、茎秆粗壮的早熟品种;晚稻应选择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的中熟品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早稻收割较早,水稻处于生长期较短的状态,因此,早稻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而晚稻收割较晚,且在晚稻生长过程中处于高温阶段,因此,晚稻应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在稻鱼综合种养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例如,在市场需求中对稻米品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应选择优质、高产、抗逆能力强的籼米品种;在市场需求中对稻米品质要求不高的地区可选择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粳米品种。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所需种植面积,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通过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时间等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水稻获得较高产量。例如:在稻鱼综合种养过程中,采用直播的方式种植时,应根据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要求合理调整播种量,确保水稻可以获得较高产量[4]。

2.5 稻种及秧苗的投放

稻种选择:稻种应选用优质品种,其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在管理上要求不高。

稻苗投放:苗种的选择应符合农业农村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水稻》和《无公害食品-动物》中规定的要求。苗种投放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其方法如下:将苗种放置在20~30℃的水中浸泡2~3 h,然后捞出备用。选择在晴天或阴天投放,并用15~20 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投苗密度:投放水稻秧苗7 500窝/667 m2,

大约11 000~13 000株/667 m2左右,确保稻谷产量稳定在550~600 kg/667 m2,可有效预防稻苗与鱼争食及发生病害。苗种投放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每隔3~5 d施一次腐熟有机肥,以促进水稻秧苗生长。

稻田环境调节:稻田周边应设置进排水口,控制水位在1.8 m左右。每隔3~5 d施一次腐熟有机肥,以促进水稻秧苗生长。同时,在水稻秧苗周围开挖环沟,用30目的纱网隔离,防止鱼进入环沟,影响水稻秧苗生长。

稻田虫害防治:稻田环沟内有大量的食草鱼类,因此,虫害较少。但如果发现水稻秧苗被田螺啃食,则需要及时捞除;若发现田螺发生病害,则应及时用生石灰对病害进行彻底防控。

田间管理:稻田因水浅、面积小、没有遮阴设施,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田间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5]。

2.6 水稻种植

种子准备及催芽: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以优质、高产、抗倒伏等为原则,如选用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宜香2168”。 在准备好水稻种子后,可在播种前7 d对稻种进行浸种催芽。一般来说,催芽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催芽时间应控制在3~4 d左右。

大田准备:在水稻播种前,需对稻田进行处理,以确保稻田的干净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播种: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采用“旱育小苗、足水育秧”的方式进行播种,同时,要严格按照“浅→湿→干”的原则进行操作。播种时应先将秧苗摆放整齐,再覆盖一层细土,最后浇透水。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应将苗床上的秧苗移至田边进行种植。

田间管理:在水稻移栽成功后,要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其中,包括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施肥:可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病虫害防治:应注意药剂拌种、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另外,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和预报工作,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2.7 收获

从插秧到收割,整个过程都可养鱼。根据实际情况,在插秧后7~10 d内,可以开始养鱼,投放常规鱼(锦鲤、草鱼、鲫鱼)300~350尾/667 m2,规格为100~150 g/尾,在收割前10 d左右将鱼赶到环形沟内,稻田停止养鱼,让稻田保持湿润状态。在收割前3~5 d,可适当增加稻田内的水分,保持水稻较高的含水量。在收割前2~3 d内,可以先进行开沟工作,然后,在水稻田中适当的地方进行挖坑工作,将鱼沟内的淤泥清理干净。

2.8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在稻穗收获后,可以对稻田中的积水进行适当排出。水稻收获后可将龙虾投放到稻田中。养殖龙虾注意事项:一是选择合适的时间投放龙虾;二是选择合适的虾苗;三是加强养殖管理;四是提前做好预防龙虾逃出的设施;五是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将稻虾共作模式确定后,可以采用“稻虾共作”方式进行养殖。当水稻收割后,要及时进行除草工作。待稻穗的高度达到约15 cm时,可以适量进行施肥,将肥料施加到田中;当水稻收割后要及时进行排水工作。当稻穗高度达到约30 cm时,要适当进行疏穗工作;当稻穗的高度达到约35 cm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当稻穗的高度达到约40 cm时,要停止施肥;当稻穗的高度达到约50 cm时,要及时追肥。在追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和尿素肥料。在施肥的同时还需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清除杂草、翻耕稻田等。

3 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实践

围绕稻鱼综合种养,坚持“推行‘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全域发展”为导向,采取“政府搭台,公司运作、园区承载,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公司+园区+合作社+订单+农户”方式运作,由公司统一运作,村社(支部)组织,村集体成立合作组织,以租赁或入股方式流转农户土地,吸纳区域内群众全部参与,集中进行管理,依托旬阳市绿富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前期投入,稻种鱼苗供应、生产过程服务和兜底销售问题。坚持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实行“统一建设施工、统一供种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产品”,保障了村集体和参与农户的零风险。在收益分配上,流转土地的农户年可获得不少于500元/亩的租金,产生效益后同等分红;不流转土地的农户,实行土地“三变”改革,折价入户,见利分红;同时优先安排聘用贫困户从事劳作管理,按工计酬,多渠道保障农户增收。“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为句阳市培育全民产业、加速脱贫攻坚探索可行的路子。同时,公司直接吸纳当地农民进园劳务,每年安排长期劳务工40个,短期劳务工累计

2 000人以上,增加劳务收入200多万元。园区与双河镇的高坪社区、马家村、早阳村、卷棚村、锅厂村以及周边农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鱼)民参与或者从事稻田养鱼,人均年收入由8 000元增加到12 500元,增长了36%。

4 结语

在山区进行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因此,在进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应做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户对该技术的认知水平;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养殖标准和操作规程;应结合山区实际情况进行养殖品种、放养密度及方法等方面的优化调整。总之,在进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研究,确保该技术在山区得到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山区的应用措施分析[J].河北农机,2024(1):139-141.

[2] 兰兴斌.闽西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探讨[J].黑龙江水产,2023,42(6):480-481.

[3] 邢剑慧,胡凤芳,潘军军,等.山区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及关键技术[J].农村新技术,2023(12):30-31.

[4] 李良玉,韩凤云,程东进,等.四川丘陵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22(11):28-31.

[5] 刘广根,敖爱军,廖再生.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J].渔业致富指南,2022(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