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9-11 00:00:00夏艳萍王优灵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对农业农村发展意义重大。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据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畜牧业;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本文从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

应对策。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性

1.1 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

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首先,畜牧业在种植业、林业等其他产业发展中,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并为其提供饲料、兽药和机械等服务,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次,畜牧业通过多种方式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有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问题。最后,畜牧业通过提供有机肥、饲料等物质资源,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

1.2 有助于乡村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工程和秸秆还田等技术为依托,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其次,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最后,是大力推进绿色循环高效畜牧业发展,促进种养业相互融合、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步伐,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2]。

1.3 有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对优质、绿色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畜产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来源的渠道。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环境束缚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总体来看,资源环境束缚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土地利用问题、草原退化问题等。畜禽养殖污染是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畜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和草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理,将会造成难以恢复的严重后果。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中的废弃物不能完全得到合理利用,其利用率不到30%。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土壤中或周边水域,造成土地板结、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会对畜牧业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3]。

2.2 畜产品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养殖大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肉类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肉类消费缺口较大,而养殖业又是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因此肉类产品的生产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畜产品的消费主要以猪肉、牛羊肉为主,畜禽肉产量与消费量严重不平衡。

2.3 国际竞争环境严峻

从全球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畜牧业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将畜牧业作为农产品的重要出口产业,大量进口优质、绿色畜产品,并逐步加强对我国畜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调查力度。二是发达国家对我国畜产品进口实行严格的配额、许可证和保障措施制度,并针对我国的畜产品实施进口配额限制。三是我国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四是由于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强,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多,主要体现在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五是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由于我国畜牧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之自身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4 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养殖、轻视品牌的问题,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品牌意识、品牌观念淡薄,未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要想发展好畜牧业,必须重视畜产品品牌建设。要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有机畜牧业等,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5 金融支持体系有待健全

资金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投入成本高,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金融支持体系的不健全,使农户难以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同时,我国农村信贷体系还不完善,金融机构对畜禽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满足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此外,畜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推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对畜牧业发展所需资金进行财政补贴和贴息政策可以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养殖户的生产成本。但是我国对于畜禽养殖贷款利息补贴力度较小,对于养殖贷款缺乏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这也影响了畜牧业发展的进程。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对策

3.1 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

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改善畜牧养殖条件。推动“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在畜禽养殖区域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养殖场地。加大对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畜禽品种改良的投入力度,提高良种繁育和饲养水平,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合理规划畜牧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机制。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4]。

3.2 推进资源节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畜牧业发展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要科学规划畜牧业布局,推广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畜禽养殖业,积极推动畜种改良和畜禽良种培育工作。推进畜牧养殖与农田、林业、渔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要加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养殖场、合作社等与专业粪污处理企业合作,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要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技术创新,提升饲料转化率和营养价值。要推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降低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

3.3 提升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首先,要持续推进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和遗传结构,提高主要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其次,要大力推进生猪、牛、羊等主要畜种生产调控计划。优化种畜配种区域布局,提升良种覆盖率,完善种畜登记制度,优化供种质量。

再次,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大力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模式,重点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技术,实现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模式,建设全国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进畜禽屠宰企业、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信息化管理。

3.4 加强核心技术研究,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畜禽育种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技术研究,以技术创新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如新饲料配方技术、新饲料添加剂技术、新型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等;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环境保护研究,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研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畜牧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畜产品资源和先进畜牧养殖设备及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加强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

要想提高产品附加值,品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尤其要突出品牌建设。

第一,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第二,积极宣传推广名牌产品,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名牌宣传活动,提高知名度。第三,大力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把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第四,引导农民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绿色、有机饲料,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第五,加强对畜产品安全质量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第六,加强对畜产品品牌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畜产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6 健全金融支持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健全金融支持体系,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首先,要健全农村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中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其次,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养殖户、合作社等养殖主体的贷款可获得性。再次,要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健全畜牧业保险体系,建立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投保机制,为养殖业提供保障。最后,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比如完善订单贷款模式、扩大动产质押贷款模式的范围等。另外,要加大财政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的投入力度。此外还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畜牧业领域,加大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力度。

3.7 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

畜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不仅需要人力与热情,也需要借助先进的养殖技术手段以及丰富的养殖知识,这不仅可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也是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与专业性的畜牧业人才作为支撑。而实际上,农村地区无论是环境还是待遇都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上级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本地区有潜力的人才,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从而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逐渐建立起一支思想过硬、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地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畜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重要的产业之一,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在畜牧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月红.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畜牧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饲料,2023(16):166-169.

[2] 王璟璇,丁继.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3,44(1):1-6.

[3] 王洁梅,蒋明阳,赵继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南宁市武鸣区为例[J].养殖与饲料,2023,22(10):100-103.

[4] 明朋.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9):73-75.

[5] 刘小双.推动围场畜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22(3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