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渴望,永远年轻

2024-09-11 00:00:00陶瓷兔子
意林 2024年13期

同事订婚了,宴席散后被拉住八卦恋爱始末,被问到“你被她的哪一点打动”,小伙子腼腆一笑——她总是一副不知足的样子,劲儿劲儿的,特别好。

我对这个回答印象很深刻,是因为在大多数时候,“不知足”都被当作一个缺点,与贪欲,与不知克制,甚至与堕落挂钩,很少听到有人会因为这个特质心动,但在另一种非文字的意义上,我又很能理解他说的是什么。

渴望一个漂亮的分数、一份好offer,渴望一个包,渴望一套大牌化妆品,渴望一辆代步车、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更高的职位,更好,更高,更多,是每个人出发时的内驱力。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越来越微弱——多年的奋斗总能换来点什么,到不了100%满意也能到75%及格,从0到75进步的动力很强,但从75到100呢?挑战变得更难,进阶带来的快乐的边际效应却在不断递减,是以人很容易满足于“还可以”,逐渐减慢速度,甚至止步。

这就是为什么人30岁以后总是看上去“很佛”——当然,被生活驱使着不得不绞尽脑汁赚钱的人则是另一种极端,但我觉得那也不是“渴望”,而是恐惧,他们并不渴望自己追求的一切,之所以伸手去够,只是因为不得不,或者仅仅因为别人有了而已。

欲望还在,但渴望早已消失,如同一株依然活着却不再生长的树,或者花瓶里美则美矣,但毫无生命力的干花。

渴望不仅仅是“想要点什么东西”而已,它本身就是一种很粗粝也很野蛮的生命力,或许算不上美,但绝对生机勃勃。我有时在地铁上偷听小学生和中学生们的聊天,听她们怎样为了一张明星贴纸攒钱,怎样为了多考几分刷题,怎样为了让邻班的男神多看自己一眼而用心捯饬发型,都觉得好有趣。

我已经多久没有过那种“无论如何都想得到,不管怎样都要争取”的渴望了呢?

被生活暴打之后的成年人早已经学会“不行就算”和“见好就收”,只有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才敢对着星星指点——这一颗,那一颗,我都要。

始终抱有渴望,有想要追求的东西,有被生活搓打锤摔也还想要争取点什么的心气儿,才是永远年轻的象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