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珍藏了40年的党费

2024-09-11 00:00:00佚名
意林 2024年13期

这是发生在渤海革命老区无棣县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淑贞,1913年出生,是无棣县车王镇刘家邢王村人。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她由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淑贞老人一辈子坚守初心,将党组织委托保管的512枚铜圆党费和文件珍藏了整整40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无棣。为开展抗日斗争,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刘家邢王村设立了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的同志在1939年发展李淑贞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李淑贞受党的委派,以普通农村妇女的身份,用“走亲串门”的形式,穿行在日军哨卡之间,搜集情报,传送党的信札和文件,从未失误。

1943年夏,无棣县的抗日斗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上级命令三区区委书记刘振东夫妇撤离无棣县境。临行前,刘振东把三区全体党员一年的党费512枚铜圆和部分文件交给李淑贞保管。捧着沉甸甸的铜圆和文件,李淑贞坚定地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绝不会少一份文件,少一个铜板,待形势好转,一定如数交您亲收!”

为防意外,李淑贞把这笔钱先是放到衣箱里,继而转移到灶膛里、炕洞里,最后密封到夹层墙里。1944年冬天,患肺病多年的丈夫终因无钱医治,撒手人寰。丈夫去世后,李淑贞与儿子相依为命。1945年的除夕,村子里富裕人家吃上了白面饺子。李淑贞给年幼的儿子熬了一碗小米红枣粥。儿子抬起头问她:“娘,红枣粥比饺子好吃吗?”李淑贞抹了一把眼泪说:“乖,过年吃小米粥好呀,黏黏(谐音‘年年’)好呀!”儿子懂事地点点头。李淑贞搂着懂事的孩子,背靠着藏有那袋512枚铜圆的夹墙,泪水夺眶而出……

1945年9月,无棣解放后,李淑贞被调到区里做妇女运动工作。1952年冬天,刘振东回到无棣,任二区区委书记。李淑贞知道后,捎信给刘振东,提出交还文件和党费的事,但刘振东因当时忙于其他工作而未办理。不久之后,刘振东调离无棣,党费之事便被搁置下来。

1958年年底,李淑贞由于没有文化,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申请退职,自愿回到农村,成了一名普通的百姓。退职后,尽管病魔缠身,经济拮据,她从未动过铜圆的念头。

1983年年底,刘振东离休,由上海回乡探亲,并专程看望阔别多年的李淑贞。年逾古稀的李淑贞双手哆嗦着扒开夹墙的土坯,把珍藏了40年的512枚铜圆和文件全部倒在土炕上,说:“刘书记,一个子不少,你数数!”刘振东夫妇惊呆了。3年后,李淑贞病逝,享年72岁。

李淑贞老人坚守对党的承诺,用40年时光守护一项被世人遗忘的“秘密”,40年的艰难坎坷、日月盈仄写满了人生的忠诚。2021年4月,已经去世36年的李淑贞荣获“感动无棣 2020年度人物”。同年,根据李淑贞的故事拍摄的微电影《512枚铜钱》拍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