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音乐艺术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生代,他们不仅见证了这场变革,更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这一代人的音乐艺术审美,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展现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特征。文章旨在深入剖析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探寻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对当代音乐教育和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关键词] 数字原生代;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一、引言
数字原生代作为新时代的代表,音乐艺术审美不仅反映了个人品位,更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趋势。在数字化的音乐世界中,他们自由地穿梭于各种音乐流派之间,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然而,这种数字化的音乐环境也对音乐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和便捷的获取方式,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挑战,如网络音乐版权的争议、低质量音乐内容的泛滥等。
二、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一)风格多样的音乐取向
1.偏好融合多种元素的音乐流派
在数字原生代的音乐审美中,偏好那些融合了多种元素的音乐流派。这些音乐流派往往打破了传统的音乐界限,将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颖而独特的音乐体验。例如,在一些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了古典音乐的旋律和和声,或者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电子节奏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界”音乐。数字原生代对于这种融合了多种元素的音乐流派的偏好,可能与其成长环境有关。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1]。同时,这一代人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他们渴望在音乐中找到新颖、独特的元素,以满足自己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
2.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特点
与传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音色吸引了数字原生代的关注。电子音乐作为一种现代音乐形式,充分利用了电子技术来创造声音和节奏,其多变的音乐风格和富有创意的音乐元素深受数字原生代的喜爱。数字原生代对电子音乐的热爱,可能与他们数字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他们从小就能轻易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电子音乐。同时,电子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方式也符合数字原生代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特点。通过电子设备和软件,他们可以自由地创作和改编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情感。
(二)独特的音乐沉浸感
1.追求个性化的音乐定制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服务平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定制选项。数字原生代非常珍视这种能够根据个人口味和心情定制音乐体验的机会。他们喜欢利用智能推荐系统,发现那些符合自己当前情感状态和喜好的音乐作品[2]。这种个性化的音乐定制服务不仅满足了他们对于独特音乐体验的追求,还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服务平台的关怀与贴心。数字原生代对于个性化音乐定制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品位,从而在社交媒体中塑造独特的个人形象。
2.喜好与音乐相关的互动式社交
对于数字原生代来说,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社交媒介。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结识新朋友,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音乐心得和感受。在各大社交媒体和音乐平台上,数字原生代积极参与音乐话题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歌单和音乐会体验,甚至通过在线K 歌、合唱等方式与他人进行音乐互动。这种与音乐相关的互动式社交不仅丰富了数字原生代的音乐体验,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音乐才华和社交能力的平台。通过与他人的音乐互动,他们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音乐偏好和他人之间的差异,还能在交流中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和认知。
(三)数字化的音乐接触途径
1.广泛使用在线音乐流媒体
在线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数字原生代接触音乐的方式。这些平台提供了海量的音乐库,涵盖了各种风格、流派和地区的音乐作品,满足了数字原生代多样化的音乐需求。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轻松访问这些平台,享受高品质的音乐服务[3]。不仅如此,在线音乐流媒体平台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听歌历史和偏好,智能推荐相似的音乐作品。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让数字原生代能够更加便捷地发现和欣赏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依赖。
2.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的音乐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原生代开始尝试将这种技术融入音乐体验中。通过佩戴虚拟现实头盔,他们可以身临其境地置身于一个虚拟的音乐现场,感受仿佛真实的音乐氛围和表演。这种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让数字原生代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震撼。虚拟现实技术还为数字原生代提供了与音乐家互动的机会。在一些虚拟音乐会上,他们可以与自己喜欢的音乐家进行实时的互动,甚至有机会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这种全新的音乐接触方式,让数字原生代对音乐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三、数字原生代音乐艺术审美的培育路径
(一)日常环境的音乐浸润
1.通过日常媒体接触进行音乐启蒙
数字原生代从小就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日常媒体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这些媒体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还通过各种音乐节目、音乐MV 等形式为数字原生代进行音乐启蒙。他们通过这些媒体,了解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音乐,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原生代开始尝试模仿和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这种通过接触日常媒体进行的音乐启蒙,不仅丰富了数字原生代的音乐知识,还激发了音乐潜能和创造力。
2.参与各类音乐活动与集会
除了通过媒体接触音乐,数字原生代还积极参与各类音乐活动与集会,如音乐节、演唱会、音乐会等。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与音乐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震撼。在这些活动中,数字原生代不仅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还可以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心得,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参与音乐活动与集会,不仅能让数字原生代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锻炼了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数字原生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观念,为未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文化背景的熏陶
1.参与各类音乐盛事和音乐活动
当今社会,各类音乐盛事和活动层出不穷,如国际音乐节、音乐颁奖典礼、音乐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为数字原生代提供了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推广和普及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音乐盛事和音乐活动,数字原生代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音乐类型和音乐风格,从而开阔音乐视野[4]。此外,这些活动还常常伴随着音乐教育讲座和工作坊,为数字原生代提供了深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数字原生代的音乐审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
2.以音乐人与艺术家为榜样
在当今的音乐界,许多音乐人和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音乐作品,成为数字原生代的偶像和榜样。音乐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这些音乐人和艺术家的引领作用,使得数字原生代更加关注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而不仅仅是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音乐创作和表演,激发了数字原生代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影响了音乐审美取向。在这样的引领下,数字原生代开始更加注重音乐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形成了更加成熟和深刻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念。
(三)技术驱动的音乐探索
1.使用先进的工具进行音乐创作与音乐鉴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原生代可以接触到各种先进的音乐创作工具,如数字音频工作站(DAW)、合成器和采样器等。这些工具不仅易于上手,而且功能强大,使得数字原生代即使没有专业的音乐背景,也能轻松地进行音乐创作。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自由地组合声音、编排节奏和旋律,从而创造出独具个性的音乐作品。同时,这些先进工具也为数字原生代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音乐鉴赏体验。他们可以利用高保真音响设备、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和在线音乐平台,来细致地品味音乐的每一个细节。这种高质量的鉴赏体验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音乐品位,还激发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
2.在网络音乐社群中音乐交流与分享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原生代能够轻松地加入各种网络音乐社群中。在这些社群里,他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交流心得、分享作品,甚至合作创作。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音乐交流,不仅丰富了音乐体验,还开阔了音乐视野。此外,网络音乐社群还为数字原生代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舞台,他们可以在社群中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接受来自其他音乐人的点评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水平。这种互动式的音乐分享和交流,不仅增强了音乐创作的动力,还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四、遭遇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一)困境剖析
在数字化音乐时代,尽管技术进步为音乐创作、传播和欣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以下是对这些困境的深入剖析。
1.音乐审美的浅薄化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流媒体服务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海量的音乐作品。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即“浅尝辄止式”的音乐审美。由于可以轻松跳过不喜欢的歌曲或风格,听众往往只停留在音乐的表面,缺乏深入了解和欣赏的耐心。这种快餐式的消费习惯导致音乐审美的浅薄化,削弱了人们对音乐作品深层内涵的探索和感悟。
2.网络音乐版权争议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音乐作品的传播变得极为容易,但同时也加剧了音乐版权的争议。一方面,许多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被非法上传到网络平台,侵犯了音乐创作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跨国性,版权保护变得异常困难。这种版权争议不仅损害了音乐人的创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3.低质音乐内容的扩散
在数字化音乐浪潮中,由于制作和发布音乐的门槛降低,大量低质量的音乐作品也涌入了市场。这些作品往往缺乏艺术性和创新性,甚至存在抄袭、低俗等问题。低质音乐内容的扩散不仅降低了整个音乐市场的审美水平,还误导了公众的音乐价值观。此外,这种低质音乐的泛滥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推广造成了干扰和阻碍。
(二)解决之道
1.增强公众的音乐品鉴能力,深化审美体验
为了提高公众的音乐品鉴能力,可以推广音乐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如乐理、音乐史等。此外,举办各类音乐鉴赏活动和讲座,引导公众深入探索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从而培养音乐审美习惯。通过这些举措,公众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摆脱浅尝辄止的审美方式,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
2.强化音乐版权的维护,确保产业稳健发展
针对网络音乐版权争议,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侵犯音乐版权的行为。同时,建立完善的音乐版权登记、交易和保护机制,为音乐人提供便捷的版权服务,保障合法权益。此外,推动各大音乐平台和流媒体服务商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采用技术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上传和传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音乐产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3.监控并清理网络中的不良音乐内容
为了遏制低质音乐内容的扩散,需要建立严格的音乐内容审核机制,对上传到网络平台的音乐作品进行质量把关。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中的不良音乐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和清理,确保公众接触到的音乐作品具有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此外,鼓励和支持优秀的音乐人创作和发布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净化网络环境,提高整个音乐市场的审美水平。
五、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他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与探索,以寻找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增强公众的音乐品鉴能力、强化音乐版权的维护及监控并清理网络中的不良音乐内容,可以为数字原生代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音乐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则周.音乐过门艺术的审美及其运用[J].艺术大观,2022(12):26-28.
[2] 徐颖周.略论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征与审美[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03):143-145.
[3] 袁博聪,梅振宇,王瑞.艺术与技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音乐小说研究——兼论其文学审美特征与受众心理学实证[J].今传媒,2022,30(11):73-77.
[4] 王天勋.音乐剧声乐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分析[J].剧作家,2022(0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