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调查研究

2024-09-04 00:00:00徐守君李艳华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6期

【摘要】本文分析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并初步分析物理教学研究与劳动教育关联程度,提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评价等多方面结合的劳动教育,以增强学生劳动教育意识,促使其端正劳动教育态度,同时增强物理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要适应时代需求,深入理解教育政策,提升专业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劳动教育

1 引言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蕴含着大量社会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和定理.物理学科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生产实践中处处与物理学科知识融合,处处渗透着劳动意识、劳动技能.2020年国家印发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意见》,明确人才培养中需要全面育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也提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实际与基本的学科教育也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而物理学科更是与劳动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物理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是进行劳动教育有效的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利用物理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也会促进学科教育,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往往家长只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学科成绩及学习效果,往往忽视了劳动教育,但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重视劳动教育,利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劳动教育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劳动教育与物理学科教学融合,联合开展学科及劳动教育在策略上是可行的.

2 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2.1 探讨物理教学中实验操作、实践探索与劳动教育的联系

物理学是一门通过实验和实践探索来验证理论的科学.在高中教育中,实验操作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而且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特别是在物理课程中的融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实践的教育价值.例如,学生在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机模型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电磁学的基础知识,也能体验到创造和劳动的成就感.

此外,物理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劳动教育的场所,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习如何操作科学仪器,更学会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仪器维护,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劳动,需要精益求精和负责任的态度,这种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尊重各种形式劳动的价值观.

2.2 分析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接近实际工作的情境,这种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 通过参与学校的科技创新项目或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工程问题中,如使用光电效应原理来设计一个自动照明系统.这种跨学科的应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劳动教育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这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在物理实验或项目制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协作、沟通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都是现代劳动市场中高度重视的能力.

3 在物理学科知识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

物理规律在劳动教育中有天然的学科优势,例如讲解机械能内容时,相关定理及资料内容涉及劳动教育元素.比如机械能守恒涉及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能省力,但不能省功”的道理,做事不能不劳而获,要靠自己双手劳动获得劳动成果的道理.例如校园劳动中,扫地、擦桌子等劳动中结合“摩擦力”部分知识,教育学生如何用力更合理,更安全.渗透劳动技能及劳动能力元素教育,增强学生会劳动、爱劳动的意识,也教会学生劳动技能.

物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元素.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实验操作及实验拓展等多方面都渗透着劳动教育素材.实验原理是劳动实践总结出来形成的定理,数据处理中涉及脑力劳动,实验操作中学生要学会仪器的操作使用,也是类似于“劳动工具”的使用训练,所以实验

教学是劳动技能培训的良好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先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利用“劳动工具”做完相关工作,得出想要的实验成果,恰似生产实践中的劳动过程.

例如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要求用细线穿过小球孔径打结,这就要求学生会使用实验装置这种“劳动工具”,系好细绳,利用凤尾夹固定好单摆,选择好秒表、米尺等工具完成此项劳动工作,并做好数据处理,整个过程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合.基于实验操作,学生了解了劳动过程,经历了整个劳动过程,更能感同身受,增强劳动意识,学会动手操作,得到劳动成果,收获了乐趣和成就感.

物理学与生产实践处处相联系,也可以利用地域特色结合物理规律开展劳动教育.北方地区利用冰雪资源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特色.2024年第十四届冬运会在呼伦贝尔地区举行,冰雪特色更加受到关注.冰雪资源蕴含着大量的物理规律,如冰、雪

形成的过程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同时,

基于落地后清理积雪的劳动过程,雕刻冰雕、雪雕的劳动过程,滑冰、滑雪运动员辛苦训练的过程,结合滑动摩擦、静摩擦、机械能守恒等物理概念讲解相关物理内容,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共鸣,也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总之,在讲解规律时不要仅限于某一范围内的物理规律,可以包括生活中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甚至可以包括现代物理规律、前沿研究成果等内容.让劳动教育更丰富、更新颖,更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4 物理学科教学与日常劳动、习题作业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记录物理知识与劳动融合的图片、视频.编辑成多媒体资源,在相应的课程内容的课堂上使用,或者编入课件,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学生值日中搬桌子活动就可以记录,让学生进行力的分析,分析一个人搬桌子和两个人搬桌子的区别,进而更深入理解力的概念.

在实验课中的创新实验部分可以结合第二课堂开展物理小制作活动,既可以开展劳动教育,又可以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可以提升劳动教育的乐趣,寓教于乐,使劳动教育和物理学科教育不再枯燥,也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部分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感应手动电池,材料易得,方便上手操作,也可以增添案例教学资源.

在课后的习题中可以利用劳动案例处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北方清雪的劳动中,在使用除雪、除冰工具时的省力窍门,可以让学生实践分析,形成案例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结果评价中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应用于实际

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也是最终要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利用物理规律可以在生产实践劳动中获得便利,取得成果,那在物理课程教学结果评价中也要有加分项,说明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应用,这一点更值得肯定和表扬.这也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学会知识不仅仅体现在会解题上,更应该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5 以物理学家为榜样,求真务实

物理学发展历史悠久,科技成果丰富.这些丰富的成果与物理学家辛勤的劳动密不可分.在物理学历史及物理理论授课中提及的物理学家作为“劳动榜样”“劳动模范”,加强对学

生的劳动意识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古代和现代科学家的实际例子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进而实行劳动教育.

例如 在高中物理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动量守恒定律”章节“例题2”讲解中加入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成果,指出这就是科学家及科学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宇航员辛勤刻苦的专业训练等,都是劳动精神的体现,也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展现.劳动不单单指体力劳动,还有脑力劳动,无论何种劳动都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年轻就要拼搏、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6 融合实践的案例分析

6.1 分析几所高中的案例,如何在物理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在多所学校中已逐步展开.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案例.

项目制学习实施:某市一所高中利用项目制学习方法将劳动教育与物理课程结合.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了一个关于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其中包括设计和构建小型风力发电机模型.此过程不仅需要物理知识的应用,如动能和电能的转换,还包括了实际操作,如木工或金属加工等劳动技能.

实验室技能培训:另一所学校在物理课程中加入了实验室技能培训环节,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各种实验设备,并进行基本的维护和修理工作.这种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实验设备的爱护和正确的劳动态度.

社区服务项目:一所高中的物理课程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他们设计并安装了社区公园的节能照明系统,运用了光学和电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技能.

这些案例展示了物理课程如何通过实际项目、实验室技能培训和社区服务等方式融合劳动教育,不仅使物理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劳动能力.

6.2 评价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6.2.1 学生动机和增强参与度提升

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显著增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为这些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他们的感受到学习的直接价值.

6.2.2 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

项目制学习和社区服务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如能量转换和电路设计等.

6.2.3 社会和个人技能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还帮助学生发展了必要的社会技能,包括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通过劳动教育的实践,学生学到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合作,如何计划和管理一个项目,以及如何与社区成员沟通交流.

7 结语

把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融合,寓教于乐,劳逸结合,让学生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乐趣,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对于学生的人生成长颇有益处.劳动教育不是某些教师的专职工作,而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我们应牢记教书、育人两者不可分割.

【基金项目:内蒙古2023年教育规划课题“高中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NGHGZ005】

参考文献:

[1]许月仙,袁海泉.基于劳动教育的高中物理试题命制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7):86-88+47.

[2]孟淑莉.责任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高考,2020(03):116.

[3]孟庆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路径[J].天津教育,2023(25):102-104.

[4]顾先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高考,2022(14):42-44.

[5]郭媛霞,马麒麟.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5):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