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化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教师需不断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状态,打造合适的课堂情境,以提高物理课堂质量.本文将探讨情境化角度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授课,以供交流.
【关键词】情境化;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各位高中物理教师致力于创新课堂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知识吸收程度.情境化教学可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给高中物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情境化教学方式已然成为教师需重点研讨的课题之一.
1 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内涵
情境化教学旨在将物理知识学习与情境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好接受物理理论或在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从情境创设的本质来看,应在“境”的表现形式中投入情感与态度,使课堂场景充满情绪色彩,变得更加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思考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境化教学也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作为情境创设者和学习引导者,应鼓励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以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 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意义
2.1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学生以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为主,整体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而在情境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激发其想要参与到课堂中的欲望,提高其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实践中,可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和开放,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当中,有时教师会设计一些需要多个同学共同完成的活动,增加了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营造了更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2.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化物理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变化的、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物理现象背后蕴藏的本质与内涵,增强学习欲望.在情境中进行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切实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全过程的参与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从而使其更加热爱物理学习.情境化教学经常跨学科融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情境设计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了物理的实用性,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此外,情境化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体验,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有效提高了物理课堂质量.
3 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类型
3.1 实物情境
实物情境是指在创设情境时应用实际物体、器材或模型,如班级中的课桌、书籍、黑板等都可作为实物情境中的原材料,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直观感受物理魅力.实物情境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其直观性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的状态理解物理本质与规律,如在学习光线的折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应用凹、凸透镜等光学器材,让学生直观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其真实性体现在实物情境将物理知识全部具象化,学生在情境中所感受到的物理并不是抽象的公式或理论.其可操作性体现在学生可以应用这些实物器材进行物理探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2 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通常是指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物理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驱动其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相比于枯燥的公式和理论,学生对于有趣的故事更加感兴趣.教师通过讲述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奇闻逸事、历史故事,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高中物理知识包含很多抽象的原理与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故事情境可帮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在讲述物理科学发展过程相关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家们为物理发展做出的贡献,感受其过程的艰辛,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3 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指在物理课堂中通过角色扮演、视频音频,模拟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或实验条件,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多角度探索知识奥秘,进行联想与探究,有效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在模拟情境中,学生不仅需要观察,有时还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可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在创设模拟情境时,教师需保证情境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设符合物理课堂的科学情境.
3.4 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指在物理课堂中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进行结合,以生活背景反映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此情境可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光学、力学、电磁学等,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借助这些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清楚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物理观念.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应注意所选情境应与物理知识有紧密联系,保证情境的可信度,为学生高质量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3.5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在物理课堂中根据知识点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物理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可增强学生在场景中的代入感, 将物理学习融入真实世界中,使其不再困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中.教师在设计好问题情境后,学生会以问题为目标,寻找解决方法,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探究掌握的知识相比于被动接受会记忆更加牢固,也会更加有趣.
4 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4.1 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情境
好的教学情境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物理课堂上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教学情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紧密联系,在情境选择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验,再考虑课堂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是否能够达到预想效果,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清楚学生的目标与期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些资源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能够发挥最大价值,不断学习,深入剖析教材,才能够在教学时更加游刃有余.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与科技发展前沿相关的情境、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情境,并精心设计,最大程度保障情境教学效果的发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刻思考,善于从生活环境中提取物理课堂可应用的素材,以保证情境创设的科学性、灵活性.
4.2 利用实物情境,增强学生代入感
实物情境是利用生活中的实体材料构建的,物理课堂中可运用的物品取材较为广泛,如身边的废旧材料、教室中的常见物品等都可以构建出真实情境,增强学生代入感.如在进行苏教版教材中的力学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簧、小车等材料,创设简单的实物情境,学生可实际触摸到教学材料,并在直观理解牛顿定律的同时,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物理应用e5b25e60cee7db9c9bc7764f548b817ea0417f8c29acb2f19a7600688478b6c7,如弹簧在玩具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物理应用能力.这些材料取材方便、成本较低,在课堂上使用的性价比较高,得到了物理教师的广泛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来构建实物情境,苏教版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实验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动手操作,更加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与规律变化.如在学习电磁学部分知识时,可运用电流表、线圈、电磁铁等实验室基本器材,构建电磁感应实物情境,满足学生在知识探究中动手的欲望,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
4.3 利用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有许多传奇般的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这些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课堂上讲述这些故事也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故事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情感都能够受到一定启发,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的成长背景,以及其在物理、天文、自然科学当中展现出的能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也可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物理背景构建一个虚拟故事,如小球在山坡上滚动的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结合在一起,削弱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牛顿定律.教师在讲述故事时需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投入,生动有趣的表达更加能够增强学生体验感,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4.4 利用模拟情境,增强学生体验感
创设模拟情境时无需实际物体作为支撑,可利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将复刻的场景呈现出来.在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基本覆盖,教师可充分利用其进行情境模拟,提高情境的真实感,增加学生体验感.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演示筷子放入装满水的碗中出现的折射现象,有助于学生对光线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进行理解,在视频音频的作用下,有效提升学生理解程度.
4.5 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问题情境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教师以问题作为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在此过程当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保证问题具有思考性,即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应使问题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互动,并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构建相关问题情境:同样重量的石头和棉花从同样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同一种材料同一重量但不同形态,如两张纸一张正常,一张揉成纸团,从同一个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这些情境具有还原性,即学生可以进行具体操作,找到答案,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可充分思考,加深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与认识.
4.6 利用生活情境,构建学生物理观念
生活即教育,在物理课堂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应脱离实际.如在学习力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所能够见到的重物悬挂情境,将生活中力的应用实例与课堂知识相联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其他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
5 结语
从情境化角度探索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不断创新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这不仅是对传统模式的更新,更是对学生长远发展需求的深度关注,应结合具体情况,深化情境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徐小林. 高中物理情境化试题培养物理科学思维的研究[J].情感读本,2022(9):113-115.
[2]姜永强,展正云,李健.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120-121+169.
[3]张星.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探索[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6):59-61.
[4]李聪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下试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2(19):9-11.
[5]吴娟,杜辉.试析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8):87-89.
[6]杨秀伦.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