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

2024-09-04 00:00:00尤洪海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6期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教师应遵循寓教于乐的教育准则,精心设计趣味十足的问题链,用问题驱动学生探索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用问题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在多措并举中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将这一教学方法贯穿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始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1 引言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教师需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基本学情和教情进行提问,用趣味十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经历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享受物理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和高效吸收.

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教师用问题指导学生探索新知,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广度及效度,促使学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顺利过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整合应用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质量不佳,存在诸多棘手问题.

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缺乏趣味性.在设计问题前,教师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需求,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兴趣爱好,机械性地将教学重难点融入问题,因此学生缺乏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其次,教师没有结合实验这一核心物理教学环节设计问题,忽略了问题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设问,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学生难以带着问题深入分析实验现象,了解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原理,探索问题本质的积极性不足,物理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1].

3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3.1 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用问题增强学生探究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质疑能力越来越强,自主探究积极性较高,能够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出色完成物理学习任务,深入理解和透彻掌握物理知识.

3.2 有助于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紧密融合小组合作教学和问题教学法时,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组织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合作探究活动,设置难易适中的探索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认真思考物理问题并与他人合作分工.学生的探究能力越来越强,能够主动跟上课堂的节奏,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做法,弥补自身短板,产生了更多的智慧火花和思维灵感.

3.3 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消除惯性思维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站在不同视角深度思考问题,实现大胆的思维发散和自由探索.在开放性和延伸性问题的指导下,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矛盾并建立物理模型,从多个视角思考剖析和解决问题,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强.

4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4.1 寓教于乐,精心设计趣味问题

平铺直叙式的问题教学法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为薄弱.基于此,教师应颠覆传统,转变固有的问题教学模式,在多个教学环节中设计趣味问题,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确保学生认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问题,顺利内化和吸收物理知识.在正式授课前,教师需要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学科属性及基本学情设计丰富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

例如 在带领学生学习“重力与弹力”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重力案例,然后设计趣味问题,如“苹果和乒乓球在自由下落时,哪一个产生的重力更大呢?”很多学生脱口而出“苹果”.教师则可以顺势导入正课内容,讲解重力基本概念和单位符号,强化学生对关系式G=mg的理解,鼓励学生利用这一关系式计算物体重力.在简单讲解重力含义及基本画法时,教师可以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力的图示,问学生“如果不需要准确标出力的大小,那么该怎么画示意图呢?”在认真思考和简单讨论后,学生回答“只需要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这种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问题教学法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及认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问题意识.

4.2 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实验探究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在组织开展问题教学时,教师应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探究,突出教学重难点,强化学生对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确保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物理知识的原貌和真谛.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用问题衔接多个实验步骤,逐步精简实验环节,提升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主动回归教学正轨,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将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借此机会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动手实践能力[2].

例如 在指导学生学习“导体的电阻”时,教师可以先讲解电阻的含义,板书欧姆定律计算公式,然后问学生“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存在关系呢?”用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做实验,理性分析教材中不同的金属导体,尝试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并记录下最终的数值,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在手脑并用和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意识到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及材料有关.在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导体的电阻率公式,问学生“电阻率和温度存在什么关系呢?”然后展示铝、铜、银等常见的导体材料,提供不同材料的电阻率数据,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种将问题穿插于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既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和问题意识.

4.3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提问并非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将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让教与学”和“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为起点,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提问能力.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基本学情,了解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分析学生的思维短板,抓住学生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提问技巧,实现“被提问者”向“提问者”的顺利过渡.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适时适当地点拨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物理课堂中的主人.

例如 在指导学生学习“功与功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力的三要素”,然后展示生活中做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做功所需具备的条件,如“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以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在黑板上板书功的计算公式W=FS.在唤醒学生的知识印象后,继续提出问题“在提起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保持一致,那么力对重物做的功为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的乘积,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存在偏差,那么该如何计算功呢?”面对这个

问题,很多学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下手[3].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教材,揣摩教材中的案例及图示,然后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会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以及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在确保学生得出基本结论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功率的公式P=Wt,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小组内部合作探究.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够强化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及认知,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领悟功率是表示物理量的单位,展示了做功的快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整个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教师可以省时省力.

4.4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学习难度系数较高,学生无法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小组合作教学,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将问题教学贯穿其中,实现问题教学和合作教学的齐头并进,稳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质量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应将合作教学作为问题教学法的载体,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起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分析问题,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回答问题.其次,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合作分工,积极碰撞思维,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 在讲解“简谐运动”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一物理知识和相关概念,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日常学习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共同分析振动问题,探讨水中浮标上下浮动、钟摆的来回摆动及弹簧行走时物体的颤动.在确保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则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主动分析平衡位置和弹簧振子的含义,记录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数据并绘制图像,合作探讨小球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尝试调用数学中学习的知识绘制振动图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小组合作热情高涨,能够协作构建理想化模型,在小组合作分工及深度思考中高效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实现“学会”向“会学”的顺利过渡.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将问题教学法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综合分析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作用,创新提问方式,改革传统的育人理念,融入趣味十足的教学元素,提升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实验,将问题融入实验环节,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指明道路及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实现“让教于学”,不再过多关注主观判断和经验总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准则,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的思维短板及共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通力合作中协作解决问题,掌握科学高效的物理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高瑞胜.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议[J].高中数理化,2014(24):41.

[2]谢志鹏.基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39):134.

[3]王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88.

[4]杨培培.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5]宋雷.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2(1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