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始涌现出非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产生物理知识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讨运用问题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真正发挥出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水平.新时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作为一门主要科目,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观念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中自学,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1 营造探索氛围,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很重要,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大影响因素.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物理知识,激起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欲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当中强化学习欲望,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找到与实际生活相契合的点,将其当作问题切入之处;另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带着学生主动参加到物理知识探究当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巧妙使用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让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例如 教师讲解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抛体运动”中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让学生对抛体运动的规律展开深入分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认识到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分析能力,之前也已经学过关于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合成和分解等的知识,所以可将问题教学法引入进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兴趣,归纳出实验中的物理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先带领学生仔细回想之前所学物理知识,然后再运用问题导入方法,调动起学生参与到实验情境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树上有一只小猴,一名打猎者手中持枪对准这一只小猴,想要小猴子顺利逃脱,应该如何呢?”想要帮助学生保持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问题探究中来,教师可对学生提出下面的假设“如果这一只小猴子采用自由落体的方式逃脱,那么它是否可以真正顺利逃出打猎者的枪口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教师顺势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兴趣也更加高涨.
2 创设问题情境,做好问题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教师能否良好呈现新课知识,还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教学法,要精心设计问题导入环节,参考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充满形象性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着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新课知识点.
例如 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中“共点力的平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法为学生呈现出多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图片,并且对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原理来解释物体的平衡状态呢?”教师带着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了解平衡中所具备的美感,然后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性感知平衡状态,增进学生对这部分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将此当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开展后续的教学.接着,教师为学生列举出实际生活当中常见的物体,比如“吊灯、电梯”等.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对这两个
物体,应该怎样对他们的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呢?你们有怎样的想法?”在问题提出后,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小组讨论的时间,促使学生自主表达对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的看法,和小组成员一同分析探讨问题后,教师再继续对学生提问,促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逻辑思维.
3 优化问题设计,提高问题质量
3.1 设计生活问题
物理知识大多数源自实际生活.教师在设问当中要将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水平,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并且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教师讲解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光”当中“光的折射”以及“全反射”这部分知识点时,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并且还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光的折射角以及反射角的技巧.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将一支筷子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从外部观察,筷子像被折断,拿出这双筷子,筷子又没有问题,其中蕴涵怎样的原理呢?”学生回答“光的折射”.接着,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今天外面阳光很好,但是教室里面却比较昏暗,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太阳光照射到教室里面吗?”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可以借助一面镜子”.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非常好,同学们知道要借助光的反射原理,可镜子要怎样进行角度调整,才能够让太阳光照射到教室的昏暗面呢?”并且,教师为学生介绍有关“光反射”的角度内容.由此可以意识到,教师综合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置,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促使学生深入进行物理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
3.2 设计趣味问题
高中物理教师将趣味问题运用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借助问题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过程中来,保持更高的学习动力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因而,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问题为指导方向,综合物理知识和具体教学情况,设计趣味问题,推动学生高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 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中“重力与弹力”的内容时,教师带着学生对实际生活当中常见的关于重力的现象展开思考,综合学生的回答提问充满趣味性的问题“玻璃弹珠和大石块自由下落,哪一个物体所产生的重力更大?”学生回答“大石块”.然后,教师结合重力的内容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概念和单位符号,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关系式G=mg的方法,灵活计算物体所受重力.教师给学生讲述有关的重力的概念和具体画法时,需要让学生对不同的力的图示展开观察,并且提出下面的问题“无需对力的大小进行准确标度时,应该如何正确画出示意图?”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之后,答出“画出力的作用点以及方向即可”.这样一来,教师给学生设计出趣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重力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后续学习物理知识夯实基础,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3.3 设计合作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所不同,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高中物理教师要保持教学的创新性特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带着学生从多个角度自主学习,深入探讨,从多方面对物理知识进行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 以教学高一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这节课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当中先把学生均分为多个小组,尝试着让学生自行展开实验,论证能量守恒定律,教师在旁边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学生论证有关知识点时,需要借助各种物理实验仪器的力量,让学生顺利开展论证,由于仪器本身的新旧程度不同,学生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后,获取不同的数据资料.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促使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何同样的一个实验当中,实验数据却会出现差异呢?怎样才能够让实验数据保持一致呢?最终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是否可以完全论证能量守恒定律呢?”经过逐一对问题展开分析,学生能够意识到仪器所带来的摩擦力、流动性等方面原因会影响小组的实验数据,从而产生实验数据结果不一样的现象,不符合物理规律.通过学生反复展开实验,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产生全新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强化物理知识学习效果.
4 运用教育技术,开展问题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体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先结合教材重难点知识,安排更有启发性的问题;当设计好问题后,教师依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创设出更丰富的情境,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提高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 以人教版为例,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中“行星的运动”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天体的认知感受.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简单对开普勒的运行规律有初步认识,采用这一规律来解决与天体运动相关的问题.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为学生推送微课视频资料,由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地心说以及日心说的视频资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在微课视频上给学生呈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综合相关资源主动分析,在现实当中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突破物理知识重难点,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5 互评引导提问,提升思辨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需要更新传统评价观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当中来,以相互评价的方法强化学生思辨能力.教师提问时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教学评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 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中“摩擦力”的知识时,先给学生提出下面的引导问题“应该如何
设计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任务呢?”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设计出理想的实验任务.当学生完成设计工作之后,教师随机选择一位学生展示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设计想法.当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其展开评价,让其他学生结合自身对摩擦力的认识,对这一位学生提问,研究实验是否可行,通过其他学生的提问与评价,让设计出来的实验变得更加可行.完善这一名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之后,再让另外一名学生继续展示.经过相互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较久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也能够让学生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经过深入反思找到解题方法,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锻炼,实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6 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出问题教学法的真正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还需要借助文章当中所提出来的营造探索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计、互评引导提问的各种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水平,取得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培进.以“问”代“教”——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3(20):85-87.
[2]许杉灵.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6):62-64.
[3]汤勇.启迪思维,活跃课堂——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06):119-121.
[4]李艳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03):46-49.
[5]王志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智力,2023(0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