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磁感应问题渗透了高中物理中的很多知识点,在高考中分值高、难度大,对考生的数理推导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力学及能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电磁感应中的力学及能量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归纳总结其解题思路,并举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以期帮助学生对电磁感应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电磁感应;力学;解题技巧
1 思维解析
1.1 力学对象和电学对象的相互关系
电磁感应揭示了力学和电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电磁感应中,磁场的变化会产生电动势,回路闭合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深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和电学之间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的速率成正比.这种现象揭示了电学和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磁场和电场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图1为电磁感应中力学对象和电学对象的相互关系详解.
图1
1.2 能量转化及焦耳热
(1)能量转化
安培力做正功: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如电动机.
安培力做负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同时电流做功产生焦耳热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发电机.
(2)求解焦耳热Q的三种方法
①焦耳定律:Q=I2Rt,适用于电流、电阻不变的情况.
②功能关系:Q=W克服安培力,电流变与不变的情况中都适用.
③能量转化:Q=ΔE其他能的减少量,电流变与不变的情况中都适用.
2 例题详解
如图2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有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1m,且左端通过导线连接一个R=1.5Ω的定值电阻.整个导轨处于一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4T,方向竖直向下.一匀质金属杆垂直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金属杆的质量m=0.2kg、长度L=1m、电阻r=0.5Ω,在杆的中点施加一个垂直金属杆的水平拉力F,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拉力F的功率P=2W保持不变,当金属杆的速度v0=5m/s时撤去拉力F.
(1)若不撤去拉力F,金属杆的速度是否会大于5m/s;
(2)当金属杆的速度为4m/s时,求其加速度大小;
(3)求从撤去拉力F到金属杆停下的整个过程中通过金属杆的电荷量;
(4)求从撤去拉力F到金属杆停下的整个过程中金属杆上产生的热量.
图2
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分析往往渗透到动力学问题中加以考查,本例题就是非常典型的力学和能量相结合的问题,涉及了单杆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动态分析,金属导轨进入匀强磁场的各物理量的变化,以及能量与动量的相互转化.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通常遵循以下通法:①“源”的分析,分离出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确定E和r;②“路”的分析,弄清串、并联关系,然后求电流,确定F安;③“力”的分析,确定杆的受力,求出合力;④“运动”的分析,由力和运动的关系,确定运动模型;⑤“能量”的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关系,确定能量规律.下面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解 (1)若不撤去拉力F,金属杆做变速直线运动,对金属杆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BIL=ma,功率P=Fv,
金属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Er+R,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即a=0)时,速度达到最大,联立各式解得最大速度为
vmax=R+rPB2L2=5m/s,
即金属杆的最大速度不会超过5m/s.
(2)若在撤去F前金属杆的速度v1=4m/s时,
则金属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BLv1,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1=E1r+R,
金属杆所受安培力FA=BI1L,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A=ma1,
联立解得加速度a1=Pv1-B2L2v1R+rm=0.9m/s2,
若在撤去F后金属杆的速度v2=4m/s时,
金属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2=BLv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2=E2r+R,
金属杆所受安培力FA′=BI2L,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A′=ma2,
联立解得加速度a2=B2L2v2R+rm=1.6m/s2.
故当金属杆的速度为4m/s时,其加速度大小为0.9m/s2或1.6m/s2.
(3)从撤去拉力F到金属杆停下,杆只受安培力而做变减速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
由动量定理有-BIL·Δt=0-mv0,
而通过金属杆的电荷量q=I·Δt,
联立解得q=mv0BL=2.5C.
(4)从撤去拉力F到金属杆停下的过程,
由动能定理有W安=0-12mv20,
而由功能关系有-W安=Q,
另金属杆和电阻R串联,热量比等于电阻比,有Q1=Q·rR+r,
联立解得Q1=0.625J.
3 结语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涉及电学、力学和能量等多个知识点,是高考物理中的常考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电学、力学,以及能量守恒等问题,从而提高应试水平.本文通过研究电磁感应中的力学及能量问题,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期望有助于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俊廷.高考中电磁感应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4):25-26.
[2]周光华.电磁感应综合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6):106-108.
[3]麦祖发.力学知识在解答电磁感应问题中的运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0):20-21.
[4]张岩松.电磁感应知识体系概括及解题策略探究[J].中学生理科应试,2023(0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