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2024-09-03 00:00:00本刊编辑部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哈密瓜明珠甜瓜

在炎热的夏天,能咬上一口甘甜的西瓜,那实在是太解渴了!近些年,即使是在冬天,人们也能随时吃瓜解馋,享受到西瓜带来的甜蜜快乐。不过,你知道那甜甜的西瓜是怎么来的吗?它们可是经过了一位“甜瓜院士”的精心培育!

这位“甜瓜院士”名叫吴明珠,她在新疆吐鲁番地区辛勤耕耘几十年,用汗水和智慧培育出了数不胜数的甜瓜品种,这些甜瓜品种蕴含着她一生的心血。

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黑眉毛、香妃蜜瓜,还是皇后蜜瓜、郁金香甜瓜、金凤凰、绿宝石瓜、麒麟瓜,以及西瓜中的“王牌”品种——8424西瓜,都是吴明珠院士和团队的智慧结晶。通俗一点儿介绍,如果没有她的贡献,市场上会少很多美味甘甜的瓜果。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教育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她从小就对农业感兴趣,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干活,还因一部关于著名的植物育种家的传记电影《米丘林》迷上了园艺。在她看来,园艺工作者就是在孕育生命。

吴明珠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家人迁居重庆,从小立下报国之志。她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读完小学、中学,她又成为1949年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果蔬专业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

在这所学校20世纪50年代的毕业生中,她是成就突出的“三剑客”之一,另外两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蚕桑学泰斗向仲怀。吴明珠和袁隆平还是同级校友,进校时,一人选择了甜瓜,另一人选择了水稻。他们走出大学校门后,迈向自己的田野,在不同领域为人民服务,实现了让国人吃甜瓜、吃饱饭的梦想。

其实,1953年吴明珠大学毕业后,因学习成绩突出而被分配至中央农村工作部,但她“软磨硬缠”非要到新疆吐鲁番地区工作,投身一线新农业建设。

当地不仅条件艰苦,夏季气温更是经常超过40 ℃。吴明珠不仅习惯了当地的饮食,还学会了骑马和讲维吾尔语。她对新疆丰富的果蔬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甜瓜和西瓜情有独钟。

为了群众的“吃瓜自由”

中国2元1斤的西瓜,在日本要5800日元1个,折合人民币接近300元;在韩国需要近1040元人民币才能买到1个。高昂的价格,让西瓜远离很多人。

尽管中国并不是西瓜的发源地,但是吴明珠用自己的一生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少有的“瓜果强国”,让“吃瓜群众”们拥有了“吃瓜自由”。

从1958年的那个夏天起,吴明珠和同事们顶着风沙烈日,3年时间走完300多个生产队,将吐鲁番全地区的甜瓜资源分类整理成44个品种,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瓜种资源,建立了吐鲁番地区的“甜瓜档案”,其中有品质优良的,有抗逆性强的,还有具有特殊风味的,经过分类、鉴定、保存和利用后,它们成为新疆甜瓜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人的一生太短了,怎么才能加快育种速度?”吴明珠找到的办法就是和时间赛跑,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天天在瓜地做实验。育种工作极为艰苦,培育1个品种需要8年到10年,有的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而吴明珠却用62年培育了30多个品种。她利用生态差异,长期在新疆和海南两地进行南北选育,创造了一年四季高速育种的成功实践。

不仅如此,吴明珠还在世界上首先转育成功单性花率100%的脆肉型(哈密瓜型)优质自交系,并应用于生产。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哈密瓜育种的瓶颈,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哈密瓜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她还利用这些自交系培育出了“皇后”“芙蓉”“郁金”等一系列优良杂交种 ,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

吴明珠一心扎根天山脚下,她研究培育出的优良瓜种还出口东南亚、北美、欧洲和中东等地,为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吴明珠还将选育的瓜种亲本材料无偿提供给全国瓜界同行,树立了无私奉献的典范。

吴明珠作为新疆甜瓜品种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1999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维吾尔族农民亲切地称她为“戈壁滩上的明珠”。

所以,当你咬下一口甜瓜时,别忘了感谢那位在瓜田里辛勤耕耘的“甜瓜院士”吴明珠!

猜你喜欢
哈密瓜明珠甜瓜
甜瓜的重量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哈密瓜:乡间蜜罐
中国三峡(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薄皮甜瓜新品种垦甜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41
塞外明珠亮闪闪
草原歌声(2016年1期)2016-11-15 05:46:54
西沙明珠
航空知识(2015年2期)2015-03-13 15:04:29
明珠十斛买娉婷
夏明珠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55
我喜欢吃甜瓜
中甜1号甜瓜
长江蔬菜(2013年23期)2013-03-11 15: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