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继颖,河北省高碑店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类刊物发表散文百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追寻花开的足迹》《青春的那把钥匙》《守住发芽的梦想》《爱上烟火遇见暖》《感恩最小的露珠》《一滴水里的花开》等。《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春风辗转》等散文被选为学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材料。
梨花鲜美的春天,新的梨正在花朵的怀里悄悄孕育;而隔年的梨多已失了水分,没有多少人愿意吃。我在小区楼下遇见了那个卖水果的女人,她推着一辆旧电动车,车筐里和踏板上各挤着几袋鸭梨。鸭梨褪了鲜亮之色,酷似女人被时间褪去艳丽的红衣和被奔波掠去水嫩的脸。
卖水果的女人我熟悉,她和丈夫在我们旧居院外的小街上经营着一家小水果店。水果店是一栋两层的简易小楼,上下有两个窄小的房间,一楼挤满各色水果,二楼挤着夫妻俩和两个孩子。近几年小城里卖水果的店铺增多,水果店不如原来景气,夫妻俩更像勤劳的双燕一般,一个守店经营,一个外出卖货,合力维持着四口之家的生计。
几天前,爱人说在小区里看到推着电动车卖苹果的女人,但因为着急上班而没顾得上买她的苹果,嘱咐我如果遇到她一定要买一些水果。“又要交房租,又要养孩子,两口子卖点水果不容易。”不爱吃水果的爱人叹息着说这话时,声音和气息如春风般和煦。
上次卖苹果,这次卖鸭梨,也许女人还在小区里卖过橘子、香蕉……趸进小店的水果,有一些销售不畅,她担心积压腐烂而亏折本钱,便串小区兜售。我这样猜想着,走到女人的车筐前,拎起一袋鸭梨问价钱。她憨实地笑着回答,神情夹着些许腼腆。我付完款,温声提醒她骑电动车回去时注意安全,才拎起鸭梨回家。
淫雨肆虐,导致多地出现多年罕见的洪涝。我们市的部分村庄和农田被淹,受灾的村民被临时转移安置到城里。市里有一位叫春梅的老师,彼时正在遥远的黑龙江老家度假,得知灾情后立即买票启程赶回来,带上自家厨房的面盆、案板、盖帘、擀面杖等家什,直奔朋友收留了七十多名村民的门店,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剁馅儿、拌馅儿、和面、擀皮、包饺子,咸涩的汗珠接连不断地滚过她的嘴角。正值酷暑,天热心躁,虽然暂居于此的村民已解决吃住问题,但大人们仍坐立不安,七八个孩子每人捧着一部手机低头玩游戏。热烘烘的空气里充斥着焦虑、郁闷和茫然。
身怀绝技的春梅,看着无精打采的大人和孩子,眉头皱起又展开。第二天一早,她换上盛装,带上各色的纸和十来把剪刀,再次来到朋友的门店。“孩子们,把手机还给爸爸妈妈,我来教你们剪纸。”
孩子们停止玩游戏,抬起头,好奇地注视她身上饰有漂亮剪纸图案的旗袍和用橘色纸剪的马甲。一张红纸和一把剪刀,随着她的双手灵巧地舞动几下,就变出了一朵梅花和一个立体的“春”字。
她左手拈花,右手拈字,笑盈盈地看着孩子们说:“春梅是我的名字。大家可以喊我春梅老师,跟我一起试试吧!”
孩子们羞赧地靠近她,把她围在中间。没有桌子,她和孩子们就席地而坐。一番耐心的讲解、示范、指点,一番专注的倾听、观察、实践,七八双小手都剪出了梅花和立体的“春”字。
接着,她十指曼舞,动作轻缓,教每个孩子剪出一对各自的生肖图案,剪出成双的“喜”字,剪出心连心的图案和“一家亲”的文字。大人们的脸上纷纷展露出笑容。开饭了,孩子们还舍不得站起来,还在喜滋滋地剪呀剪,剪出一室和谐美好,剪出一片葱茏生机。
我们小城还有一位兄弟名叫学敏,开了一家酒水批发商店,每天忙于重复性的工作:进货、送货,装车、卸车。一日送货返程,他独自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疲累至极,昏昏欲睡。快到小城的出口时,突然手机铃声响了,他一激灵,暗暗感激打来电话的仁兄。性情敦厚的学敏兄弟,身材结实、面容黝黑,相貌与文化不搭边儿。但在小城文化界的盛会上,却经常出现他傲立舞台中央朗读名家或自创诗词的身影,或者列于活动赞助者之间的姓名。
学敏爱好古诗词,多年如一日,于重复的体力劳动之余,读古诗词,创作诗词。其所作诗词登上了《天津日报》、中国诗歌网等多家媒体。他还曾做客国家级诗歌直播间,与诗词大家对谈。几位文朋诗友,各藏着两册精致典雅的礼物——国家级出版社发行的诗词日历,其中收有几首学敏的诗。古老的梨树被他写入诗中:“古木花开数百年,新枝层出老枝边。中间多少红尘事,不过年轮圈复圈。”古老的中秋月被他写入诗中:“月涌波心影,云移水底天。蟾宫多寂寞,人世重团圆。”他抒写得最多的是春日:“一夜春风绿满园,百般红紫竞喧喧。倘能携友花间醉,乐在其中不可言。”“东风送暖日融晴,春满督亢花满城。沉醉芳菲思往事,黄鹂啼破两三声。”……一年四季,进货、送货的路上,都驰骋着他热爱生活、诗意蓬勃的情怀。
美词之中,我尤爱形容枝叶繁盛的“葳蕤”。只要内心生长一株葳蕤的春树,无论冬夏,都能予人关切和温暖、慰藉和希望,涵养自己情趣盎然的灵魂,给世界和自己一片明媚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