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元上都

2024-09-02 00:00:00姜鹏乾
名家名作 2024年22期

金秋时节,我有幸跟随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师长,开启正蓝旗金莲川草原采风写生之旅。正蓝旗元上都遗址,作为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城址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地貌、鲜明的色彩、丰美的水草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前来写生。她,不仅是辽、金、元朝皇帝的避暑胜地,更是蒙古文化的发祥地和察哈尔蒙古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的尘埃,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成吉思汗,以他的雄才大略和勇往直前的气魄,用铁骑建立起一个令世人敬仰的帝国。这位伟大的蒙古族领袖,带领着他的子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开疆拓土,纵横捭阖,最终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他的功业,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忽必烈继承了祖父的事业,在元上都建立了金莲川幕府,并将首都迁至开平城。在这里,他统领四方,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在忽必烈的治理下,元上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商贾云集,万国来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草原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如今,虽然岁月的洗礼让这里不再喧嚣,但依旧有众多艺术家为之着迷,用手中的画笔将她别样的风采展现给世人。

我自幼在呼和浩特长大,对周边平坦的草原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驱车穿行在前往正蓝旗的路上时,眼前起伏的草原和遍野的牛羊,还是让我惊叹于草原竟有如此多样的面貌。初秋的微风拂面,难得的写生机会让身为高校油画教师的我心潮澎湃。夜宿草原艺术公社这个正蓝旗有名的艺术家聚集地,更让我对第二天的采风写生充满期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古老的元上都遗址时,我早已背起画具,迫不及待地踏上这片沉淀着历史烟云的土地。抬头仰望,气势恢宏的古城墙虽已矗立740余年,经历了岁月风霜,却依然散发着昔日的光芒。斑驳的砖瓦,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坚实的基石,昭示着不屈的精神。我登上城墙,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一望无垠的广袤草原,与整齐排列的城墙交相辉映。不见一丝人烟,唯有风吹草低,牛羊悠然。

我静静地坐下,任凭思绪在时空中自由穿梭。脑海中,蒙古骑兵在城墙边整装列队,他们身着厚重的盔甲,手持长矛,英姿勃发,宛如铁塔。城内百姓贸易往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的景象。新人举办婚礼,红绸飘扬,欢歌笑语;白事人家送别亲人,哀乐低回,泪水涟涟。恍惚间,我仿佛化身为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公子,骑着骏马在市集中穿梭,感受着元上都的烟火气息,体验着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

良久,我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提笔作画。我走到城墙一角,远眺连绵起伏的草原山脉和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草原由远及近的色彩变幻,从深沉的墨绿到明亮的黄绿,再到近处的翠绿,层次分明,令我如痴如醉。面对如此美景,我内心的创造力被瞬间点燃,犹如一簇熊熊烈火,迸发出无尽的灵感。我挥动画笔,在画布上自由飞舞,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将眼前的美景迅速地凝固在画面上。笔下的草原、城墙、山脉、小路,都在我的笔触下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千年故事。

夕阳西斜,余晖洒满古城墙,给它染上了一层金黄。微风拂过我的发梢,送来草原的芬芳。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是筋疲力尽,手腕酸痛,腰背发硬。然而,当我望向画布上的作品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画面上,元上都的风采跃然纸上,那些历史的片段、草原的色彩、内心的感悟,都在这一刻得以永恒。

那一刻的疲惫,因完成了《站在元上都城墙上眺望》而变得无比欣慰。元上都,这个记忆中的圣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艺术的滋养地。她以其独特的魅力,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用笔墨丹青为世人留下一个个鲜活而永恒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