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近一点,我们到达扬州城,入住望湖楼文化主题酒店。
三点钟出发去扬州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仁丰里参观,据说这里是扬州文脉最深的古巷,有句话是这么写它的:“文脉最深处,诗画仁丰里”。
“仁丰里”,其名字的三个字竖写像是一条鱼,“仁”是鱼头,“丰”是鱼身,“里”是鱼尾巴。它南北长约七百米,东西向两侧穿插十多条窄巷,呈鱼骨状,故又名鱼骨巷。它东毗小秦淮河,西邻迎春巷、史巷,南起甘泉路,北至文昌中路,面积约十二公顷,是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扬州老城文化的符号。这儿的街区汇集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的文博遗址。可以说这些史料早在来之前我就把它给翻烂了,也算是为这次采风活动做足了功课。
我们先去的是阮元家庙及其宅第。
位于汶河南路毓贤街八号的阮元家庙,是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796年)的古建筑,属于江苏省文保单位,也是江苏省首批名人故居抢救保护工程项目之一。它的总建筑面积约四千八百平方米,占地约七千五百平方米。里面有“太傅文达阮元家庙”碑刻、乾隆御赐“福”字砖刻,外面有清道光御赐墨迹“出门见禧”石额等。所有这些都见证了阮元这位清代著名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历乾隆、嘉庆、道光,官至太傅,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和太子师。“四海具瞻,尊为山斗;同朝钦羡,望若神仙”,“居官勤谨有为,还乡谦和自律”,“硕儒贤相世罕其匹”……扬州城里这么重要的一位人物,我之前居然不曾听说过,说来真是惭愧。
据介绍,与时俱进的阮家后世子孙现如今成立了阮元文化公司,出品系列文化产品,如阮太傅酒、阮元文房四宝、阮元书画、著作等,也算是把阮氏基业发扬光大了。
在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我却因为一些琐事始终不开心,情绪非常低落。在大伙儿赶着参观的途中,我一直在忙着躲避人群,讲解员的话几乎没有听进去一句,只一个人躲到无人处想心事。正想着,忽听得同行的老师们在那边说要拍照合影了,更是慌忙躲开。后来看大家的照片,有一两个是戴口罩的,大家笑说里面有蒙面人,却不曾有人发现那个缺席的我。
远远地跟在人群后面,我们去到一个叫旌忠寺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后来看介绍说这里是“隋唐时期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写《文选》的文选楼遗址所在地。到陈太建中,天台僧智顗大师来扬州弘法,在此处建了寂照院。后杨广封广陵晋王时,常流连于此,听经居住。南宋绍兴年间,金兵南渡,岳飞曾在古寂照院疗伤一年,后人为纪念岳飞,改名为功德院,咸淳年间赐名旌忠寺”,这介绍自然都是后来上网查资料时才看到的,当时去那儿我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我只机械地迈进一个明黄色的建筑物内,从侧殿两个高大的金身塑像前往里走一小段,就不再想往里去了,只待在门边上听同来的两位老师聊天。
一起往回走了一段路,我们一起进到一家茶吧,坐下来细品白瓷杯里泡的茶水。那儿地方逼仄,座位不多,有些挤,一些人甚至只能贴墙坐。之后有一个身着淡青色长裙、披着长长白围巾的女子唱了一段曲子,有板有眼,很有些味道。
我的情绪渐渐平复,随着人群又去了几处文化空间看了看,每一家都别具一格。
有一个叫“金木空间”的,里面有许多精巧的古建筑模型,可谓“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还有一个美丽的庭院,里面那满树的果实让人看了无比兴奋。永乐琴坊外面那株高大粗壮的广玉兰也极为少见。我们在工作室内听琴,琴韵悠悠,一曲弹毕,掌声不断。
最具特色的是一个叫梧桐院奕庐的文化主题客栈,里面的文化气息很浓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份资料上看到的它的女主人所说的那段话:“纵观我国历史街区的改造,用心的作品少之甚少,居民自发性的参与、积极响应的更是微乎其微。假古董比比皆是,打造的街区更是商业氛围浓厚,全国复制,千城一面,没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符号。”说真的,见多了拆真建假、被糟蹋毁坏得面目全非的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我起初对来这个所谓扬州城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地方是没有多少兴趣的。如今,是仁丰里改变了我曾经以偏概全的想法,也可以说是扬州市政府“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使这一历史文化街区里的古建筑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