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24-08-30 00:00:00邹兴贵
科学导报 2024年57期

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内容也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跨学科知识融合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在讲授“细胞”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知识相结合,以细胞为核心讲述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初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上,即在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对“光合作用”进行简单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进行回顾,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按照自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探究活动。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推动跨学科知识融合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将社会热点、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化学习把学生带到一个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围绕同一个主题或同一知识点设计项目。在设计项目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情境的真实性和综合性,以及活动的探究性。

(二)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方法。教师要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玉米、豌豆、小麦等不同的植物种子进行浸泡后放在一个培养皿中,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观察;或者把3种植物种子放在一个培养皿中,并对它们进行种植。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不同植物种子在不同培养皿中发芽情况等。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角度看,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物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连接点。同时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生活实际来设计问题,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