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军人家庭,都少不了等待。
当年,爷爷在空军某部当飞行员,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奶奶在老家山东烟台顾不过来4个孩子,就把4岁的爸爸送到辽宁大连的大爷爷(爷爷的哥哥)家。
爸爸想念自己的家,就故意惹大爷爷一家人生气,希望他们把自己送回家,但一次次闹腾,结果都没能如愿。
一次,爸爸叠了一只小纸船放到海里,他想看看船会不会沉没,如果不沉,他准备做一只更大的纸船,这样就可以乘着船回家了。然而,纸船很快就沉没了,他也放弃了这种天真的想法,转而常常对着天空发呆,看到飞机飞过,就觉得有可能是爷爷来接他的。
1972年12月,爷爷因身体原因退役回了家,爸爸也结束了他的“外放”生涯。
与爷爷团聚9年后,17岁的爸爸入伍到沿海某陆军部队。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干,与妈妈相识、相恋、结婚,后来有了我。
1992年,3岁的我跟着妈妈随军,与爸爸实现了团聚。
记忆中,爸爸常常忙得不着家。1994年夏,妈妈因突发腰椎间盘突出摔倒了。那时,爸爸在外参加演习,无法赶回家。妈妈强忍着病痛站起来,继续照顾着我的饮食起居。后来实在撑不住了,才把我暂时托付给对门阿姨,又请来了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
安顿好一切后,妈妈住进了医院。几天后,我突然想起好长时间没看见妈妈了,便开始哭闹……尽管爷爷、奶奶尽力向我解释,妈妈只是住院几天,但我不懂“住院”的意思,只觉得爸爸天天不在家,现在连妈妈也不见了,自己成了没人要的“野孩子”,越想越委屈,越哭越厉害。
等爸爸演习归来,妈妈也康复出院了。虽然爸爸、妈妈轮流哄我,说着他们有多爱我,但我还是不买账,心里怨恨爸爸多一些,怨他不和我联系,怨他“偷跑”了好长时间,甚至连妈妈生病也不管不顾……
1995年初,爸爸被安排到湖北武汉某军校学习。那段时间,每天睡醒睁眼就能看到爸爸,成了我的一个盼想,但每次醒来,看到的只有他的照片。听到家里的电话响起,我就会问妈妈是不是爸爸打来的,错过了爸爸的电话,我还会跟妈妈闹情绪。
7月的一个清晨,我还没从睡梦中完全醒过来,就听见客厅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我飞奔出去,发现还果真是爸爸!我又惊又喜,恨不得蹦到他身上。爸爸从行李箱里掏出了一套《猫和老鼠》光盘——是那个年代很难买到的动画片。爸爸还给我买了当年十分流行的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盒……他似乎想把一切的好东西都买给我。
暑期结束,爸爸回学校前,教会了我“倒计时”,他说,过去一天你就在日历上划掉一天。我按照爸爸说的去做,等待的日子果然变得不再那么难熬。
1999年9月,爸爸转业了,我们一家回到了烟台老家。
我长大后,未能如愿参军,后来,便嫁给了军人,成了一名军嫂。2019年6月,我们有了一个女儿。
女儿长大一些,可以和丈夫视频了。因为总是见不到他,女儿经常认不出来他,女儿总会偷偷问我:“妈妈,这是爸爸吗?”
有时网络信号不好,视频会卡顿,当视频里的爱人不动时,女儿就说:“妈妈,这是一个假爸爸。”
女儿再大一些,每次和丈夫视频时总会问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女儿虽然还不明白什么是等待,但她也会在丈夫不回家或突然归队时闹脾气。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莫名地想笑,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有人说,听到风吹过峡谷,才知道那就是风;看过白云浮过山脉,才知道那就是云。而对我来说,只有经历过等待,才知道什么是来自军人家庭的最深切的期盼。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杨子荣社区)
实习编辑/刘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