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依然关注着军人的生活,平时喜欢读《军嫂》杂志。《军嫂生活》《兵家常事》《围城内外》等栏目,始终围绕军人家庭,讲述军嫂、军人、军娃等群体的故事,十分好读、有味。
近期,读罢2024年第7期《军嫂》杂志一些文章,感慨良多,也想谈点浅见。
《从一封信开始……》是苏苏整理的父亲苏剑与母亲谭修睿的爱情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读来引人入胜。从1979年2月的那封慰问信开始,一条红领巾、一张糖纸、一张合影、两只保温杯套、一篇优质稿件,见证了谭修睿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见证了苏、谭之间时断时续、不断升温的情感。
结婚多年后,谭修睿又陪护和守候罹患癌症的苏剑,她的真情付出感人肺腑。如军嫂、心理咨询师楚涯点评的那样——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三元素构成。我觉得,夫妻之间恪守承诺尤其重要。人生航船遭遇险滩的时候,庄严的承诺让夫妻俩可以重扬风帆。
《从一封信开始……》是女儿眼中的父母关系,有甜蜜、有波折、有坚守,而文章《父子“天路”》则讲述儿子视角下的动人父子关系。
虽然,王豪只在儿时与父亲王兵共同生活过7天,还没有来得及当面喊一声“爸爸”,父亲就牺牲在二郎山上。但长大后,王豪继承父亲遗志,到父亲生前所在部队服役,成为“兵二代”。
“我穿上军装,像不像当年的你?”穿越时空的叩问,两代军人的精神相通,特别动人心弦。军营,让两代人有了更为紧密的亲子联系,也有了另一种特殊的父子“交流”。
“老战士倒下了,新战士补上来;父辈离开了,后辈顶上来……”川藏线上的兵,如此前赴后继。
与前两篇不同,《警察婆媳如闺蜜》读起来就很轻松。这不仅与作者丁潇潇的文笔有关,更因为她幸运地有一个开明好婆婆。
“看不出我们是姐妹吗?”“遥祝我最想念的小棉袄潇宝榜上双优题名,让远在西南边陲的妈妈为你自豪!”婆婆的戏语和贺词,文学与情感含量都相当高,温暖如春。作为读者,我也从中感受到了春风拂面。
上述三篇文章分别展现了父母爱情的纯正、父子亲情的深沉、婆媳感情的温暖,可以说,作者们都把亲密关系写得较为透彻。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易,写文章时更需巧思、妙笔,才能既反映出军人的意志与品格,又传达出令人信服的人情味,亦非易事。
优秀的作者大都能在写“关系”上下功夫,而不是让主人公一味地唱独角戏,自说自话。
期待《军嫂》杂志呈现更多这样优秀的作品,为军人、军属提供“味道好极了”的精神食粮。
(作者为退役军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