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松花”生长过程的探究

2024-08-30 00:00:00张蕾沙琼何静张洪权
化学教学 2024年8期

摘 要: 将皮蛋中的松花分离后进行XRD、 FTIR、 SEM、 EDS表征,确定松花的主要成分为结晶态氢氧化镁。根据皮蛋制备工艺,对天然蛋白凝固过程进行观察和探究,以食品级MgCl2为外源镁,在天然蛋白和琼脂糖凝胶中模拟松花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添加不同外源金属离子,证实只有添加镁才有利于松花的生长。根据松花在不同凝胶中的生长共性,以扩散限制凝聚(DLA理论)初步解释松花的形成和生长机制。

关键词: 皮蛋; 松花生长过程;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4)080092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30804132102731);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450);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2018084,X2021003)。

美味的皮蛋中经常可以看到美丽的松花,在腌制皮蛋的料液配方中,松枝灰经常作为添加剂,所以皮蛋表面形成松花被认为是松枝“以形制形”,事实上添加其他草木灰或茶叶水的料液也能使皮蛋长出松花,已有不少学者对松花成分进行了分析。李树青[1]认为,大多松花生长在蛋白凝胶表层,松花蛋中的松花是纤维状Mg(OH)2,在蛋白质凝胶的特殊环境下,当蛋内Mg2+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与OH-形成水合晶体;在其后续工作中[2],验证了Mg2+含量与松花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蛋白中的镁主要来自蛋白本身和料液;万速文[3]的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马力[4]对松花蛋中松花的结构作了系统分析后认为,松花的红外光谱与Mg(OH)2晶体的红外光谱完全一致,在各层蛋白凝胶化的过程中,主要来自于蛋壳和蛋膜的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的水合物积聚于各层蛋白凝胶的层间隙之间形成松花。以上报道解释了皮蛋中松花的化学组成、生长位点、影响因素等,但未对松花特殊的分枝形态做进一步讨论。

本文通过分离表征皮蛋中的松花,验证了松花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光学显微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松花的整体形态和微观形貌。模拟松花在不同凝胶中的生长,展示皮蛋中松花形成的过程,探讨松花的分枝形态的形成机制,普及化学知识。

1 试剂和仪器

1.1 试剂

MgCl2(食品级)、镁试剂(化学纯)、琼脂糖(生化试剂)

1.2 仪器

双束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倒置荧光显微镜、SEM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

2 实验方法

2.1 皮蛋中松花的分离和表征

(1) 光学显微分析样品:用刀片将皮蛋表面的松花部分切片剥离,用于光学显微分析。

(2) 样品分离和表征:将含有松花的蛋白,置入10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将蛋白凝胶溶解,分离出松花,将松花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低温烘干备用[5]。分别进行XRD(X射线衍射仪)、FTIR(红外光谱仪)、SEM(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等表征。

2.2 松花生长过程形貌变化的条件探究

在蛋白中加适量碱得到蛋白凝胶,考察碱与蛋白的作用时间和Mg2+浓度对松花的影响,考察加入不同金属离子是否能形成松花,确定松花生长的条件,并在质量分数为1%的琼脂糖凝胶中再次模拟松花生长过程。

2.3 皮蛋制备过程中Mg(Ⅱ)的运动迁移

(1) 腌制皮蛋(20个鸭蛋配方)[6]:在2500g水中加入1250g生石灰、40g氯化钠、3.5g硫酸铜、40g氯化镁,搅拌均匀成石灰糊。让鸭蛋沾满石灰糊,然后沾满木屑,以保鲜膜包着密封避光储存。

(2) 样品分离与处理[7]:每天分离一个皮蛋,将蛋壳、蛋白以及蛋黄分别保存,直至皮蛋蛋白上长出松花。分离蛋壳、蛋白和蛋黄,以浓硝酸和高氯酸消解后定容,样品中Mg2+的含量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皮蛋中分离松花的表征

3.1.1 XRD表征分析

按照2.1(2)对皮蛋中的松花进行分离,进行XRD表征,结果如下:

图1显示,皮蛋中分离的松花在2θ为18.6、 32.7、 38、 58.6的四个位置与Mg(OH)2标准卡特征峰位置一致,样品的XRD特征衍射峰均与标准图谱(PDF#070239)主峰一致,属六方晶系,说明从皮蛋中分离的松花为结晶态Mg(OH)2,杂峰较多,说明Mg(OH)2结晶度不高[8]。

3.1.2 FTIR表征分析

按照2.1(2)对皮蛋中的松花进行分离,进行FTIR

表征,结果如图2所示:3696cm-1处为O—H键的伸缩振动峰,3400cm-1处宽峰可以归为O—H键的多分子缔合,1630~1557cm-1可能是—NN,1412cm-1是芳香环的振动吸收峰,Mg—O的吸收峰主要集中在400~1000cm-1的波数范围内。850cm-1是Mg—OH键伸缩振动吸收峰,628cm-1处为Mg—O键的伸缩振动峰,最显著的吸收位于4000~5000cm-1的波数范围内,是Mg—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9]。

3.1.3 光学显微表征分析

按照2.1(1)对皮蛋中的松花进行分离,进行光学显微表征分析,结果如图3所显示:

图3显示,光学显微镜下皮蛋中的松花呈现分枝状态,随放大倍数增加,枝蔓中的分枝清晰可见,样品受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限制,故对其进行了电子显微观察。

3.1.4 SEM表征分析

按照2.1(2)对皮蛋中的松花进行分离,进行SEM表征,结果如图4所示。

图4显示,放大10000倍的松花晶体呈纤维状,宽度约1μm,放大50000倍的松花晶体由径向宽度约180nm近六边形片状Mg(OH)2交错组装而成。对其进行EDS点扫,结果如下:Mg占27.9%,O占41.8%,C占26.09%,其中Mg∶O约为4∶7,而Mg(OH)2中Mg∶O理论值为4∶6,推测分离的松花含有结晶水、表面有残留的蛋白。

皮蛋中的松花大多数生长在蛋白凝胶与壳膜的交界表层。通过对松花进行XRD、 FITR、 SEM、 EDS以及光学显微表征,得出结论皮蛋上的松花主要成分是Mg(OH)2。

3.2 松花的生长过程探究

3.2.1 混合溶液pH对蛋白凝固状态影响

在盛有10g蛋白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1mol/L NaOH,记录混合溶液pH和蛋白状态,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蛋白与NaOH混合溶液pH达到12.87时,蛋白完全凝固成胶体;碱量达1.4mL开始液化成液体状态。考虑到日常生活中含碱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故以加入0.9mL NaOH溶液为蛋白最佳凝固条件。

3.2.2 Mg2+和OH-的加入顺序对蛋白状态的影响

在盛有10g蛋白的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和MgCl2溶液,改变两种溶液的加入顺序,记录蛋白状态,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先加Mg2+再加入OH-,由于Mg(OH)2溶度积常数为5.61×10-12,二者可能会生成Mg(OH)2沉淀,使蛋白凝胶呈不透明白色,无法形成枝蔓状的松花,故蛋白应先与OH-作用形成透明凝胶后再加入Mg2+。

3.2.3 NaOH的反应时间和Mg2+浓度对松花生长的影响

在加入NaOH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分别滴加适量不同质量分数浓度的MgCl2溶液,记录蛋白凝胶状态,根据试管中松花大小、外观和数量对其进行感官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在一定时间内,NaOH和蛋白的反应时间短,蛋白未形成凝胶,Mg2+与OH-形成无定形沉淀;NaOH和蛋白的反应时间长,蛋白凝胶的强度大,Mg2+难扩散无法生长成松花。结果表明,在10g蛋清中加入0.9mL NaOH溶液,1.0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MgCl2溶液,12~15天内蛋白凝胶中均生长出松花,其中,加入3滴3%的MgCl2溶液后形成的松花感觉最好。在记录时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凝胶中松花的大小、数量均会增加。

3.2.4 其他离子对松花生长的影响

在10g蛋白中加入0.9mL NaOH溶液1h后再加入3滴质量分数为3%的不同的金属离子溶液[10],观察现象,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在蛋白凝胶中,加入其他金属离子不能形成松花,只有加入了Mg2+才能形成松花(19天后),说明Mg2+有利于松花的生长。

3.2.5 两种凝胶中模拟松花的生长

分别在天然蛋白凝胶、1%琼脂糖凝胶中进行松花生长的模拟实验,天然蛋白凝胶中12天出现松花,琼脂糖凝胶中20天出现松花,将有松花的凝胶切片进行光学显微分析。

在两种凝胶的模拟实验中均获得了分枝状松花,其中天然蛋白凝胶强度不大略有弹性,琼脂糖凝胶强度较大按压无回弹,如图5所示,前者的分枝状松花延展程度较大,而后者的分枝状松花延展程度较小。研究表明:在物质输运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晶体生长可以形成分枝状图案[11]。结晶形态取决于凝胶强度,而与凝胶的具体成分无关[12]。

(c)100倍,(d)200倍琼脂糖凝胶中松花生长,

(e)及光学显微表征,(f)40倍,(g)100倍,(h)200倍]

3.2.6 皮蛋腌制过程中松花的生长

按2.3(1)的腌制方法制备的皮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出松花,其过程记录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皮蛋蛋白从黏性液体转变为富有弹性的凝胶,在第14天开始长出了松花。

3.3 皮蛋形成过程中不同部分的Mg(Ⅱ)的含量变化

按2.3(2)进行样品处理,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腌制鸭蛋不同部分的Mg(Ⅱ)含量变化,结果如下:

图6显示,随着腌制时间的推移,蛋壳及蛋黄中镁含量逐渐下降,蛋白中镁含量逐渐增多。在腌制过程中,OH-透过壳膜富集在蛋白表层,形成负电场,吸引蛋壳和蛋黄中Mg2+迁移到蛋白,形成Mg(OH)2晶体。

3.4 松花生长机制分析

从一个皮蛋中分离出的松花约0.18g,全部参与反应的Mg2+不到20mg,全部松花的形成需要OH-约2.8×10-10g,一般腌制10天后,蛋中OH-可达2×10-10g,15~30天后出现松花,此时蛋白OH-远大于形成松花所需要的量。

(1) 松花生长位置分析:从可视化的过程可以观察到,无论是蛋白凝胶还是琼脂糖凝胶中,松花的出现均在凝胶形成多天后才出现并开始生长,由于凝胶状态黏稠,限制了Mg2+的活动,抑制了Mg(OH)2晶体成核,松花一般产生在蛋白与壳膜的交界处,壳膜为Mg2+可以通过的半透膜,能阻挡99%的外源金属离子,故皮蛋制作过程中加入草木灰(树叶)成分,是为了提供足量的外源Mg2+[13]。

(2) 镁离子利于松花生长:松花外观呈白色分枝状晶体。易与蛋白凝胶中OH-形成白色晶体的轻金属离子一般有:Mg2+、 Al3+、 Ca2+,其中Mg2+半径为65pm、 Mg(OH)2溶度积常数为5.61×10-12,Al3+半径为50pm、 Al(OH)3溶度积常数为1.9×10-33,Ca2+半径为99pm、 Ca(OH)2溶度积常数为4.7×10-6。其中半径较小的Mg2+和Al3+可以通过半透膜,在蛋白凝胶的限制下缓慢运动,半径较大的外源Ca2+则难以通过半透膜。Al3+与OH-形成沉淀的pH范围为5.5~8.5,此时蛋中pH已达12.92,因此白色沉淀中不会含Al(OH)3;当pH大于12.4时,Mg(OH)2完全沉淀。

(3) Mg(OH)2近六边形微观形貌:当Mg2+积累到一定浓度时,Mg(OH)2在蛋白凝胶与壳膜界面形成晶核。Mg(OH)2在水中的等电点pH为12,以MgCl2为外源Mg2+时,一方面可以作为强酸弱碱盐降低体系pH,当pH小于等电点时,Mg(OH)2表面带正电荷,晶体基面上吸附的OH-促进了Mg(OH)2晶体的沿边生长,生成的Mg(OH)2趋向于片状[14]。同时Cl-通过电荷中和效应加速Mg(OH)2的溶解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促进Mg(OH)2边缘生长进而强化了(001)晶面的生长,Cl-的取代破坏了Mg(OH)2八面体的局部对称性,或破坏了相邻的Mg—OH键之间的竞争,引导Mg(OH)2趋于六方片状形貌[15]。

(4) 松花的枝蔓形态:当凝胶中碱过量,而Mg2+呈现出速度受限的扩散行为,即扩散限制凝聚(DLA)(diffusion limited aggregate),Mg(OH)2的(001)晶面是非极性面,而(101)晶面是极性面,具有较低极性的(001)晶面选择性生长可以降低颗粒极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其与凝胶的相容性;此外,Mg(OH)2晶面取向生长还会影响松花的外观形态。凝胶对特定晶面的吸附作用可能是晶粒选择Mg(OH)2的{100}面成核的原因。凝胶介质不仅为Mg(OH)2晶体生长提供成核位点和受限微环境,还在Mg(OH)2晶粒与松花之间建立联系,使得它们在彼此远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一致的取向。研究表明:在物质输运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晶体生长可以形成分枝状图案[16]。结晶形态取决于凝胶强度,而不取决于凝胶的具体成分[17],DLA模型生长的美丽枝蔓,属于枝晶中的分形,而物质世界的许多形态具有分形的特征,大到星云,小到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晶核都能观察到分形的存在,都具有整体与局部相似的叠加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参考文献:

[1]李树青, 梁丹. 松花蛋的“松花”晶体的分离与结构分析[J]. 商业科技, 1988, (1): 6~8.

[2][7]李树青, 王庆玉, 谢盛良. 溏心皮蛋蛋白交替中松花晶体的多少与其镁离子含量的相关性[J]. 食品科学, 1991, 12(10): 51~53.

[3]万速文, 张声华. 皮蛋松花晶体成分的分析[J]. 中国畜产与食品. 1999, (5): 231~232.

[4][5]马力, 白琦, 谢林等. 松花蛋“松花”晶体结构的研究[J].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 20(1): 48~50.

[6][10]魏乃杰. 风味艺术皮蛋的制备及安全性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8]Demin Jiang, Qinghang Yu, Chengtao Hu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spheDXKgMCJs7uf1VBFuN/nnVg==rical magnesium hydroxide particles via the static self-assembled method [J].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19, 1175(1): 858~864.

[9]Feng Li, Lanlan Ye, Yujiang Li,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dsorption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onto in situ formed magnesium hydroxide particles [J]. RSC Advances, 2016, 37(6): 31092~31100.

[11][16]张文铖, 龚俊波. 凝胶对结晶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 2020, 71(2): 487~499.

[12][17]Yuya Oaki, Hiroaki. Imai.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for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Crystals Grown in Gel Media [J].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3, 3(5): 711~716.

[13]王阶标, 胡志芳, 于莉. 氧化铅在醣心皮蛋生产中的作用机理的探讨[J]. 食品科学, 1984, 5(1): 63~65,25.

[14]关云山, 王成玲. 不同形貌氢氧化镁的化学合成及影响因素[J]. 无机盐工业, 2006, 38(6): 1~4.

[15]曹雨微, 刘远, 孔会民. Mg(OH)2低极性晶面选择性生长控制及机理[J]. 精细化工, 2022, 39(10): 2035~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