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2024-08-29 00:00:00梁晓声
青年文摘 2024年16期

某次我乘晚间列车去别的城市,翌日九点抵达终点站,才六点多钟,卧铺车厢过道的每一扇窗前已都站着人了。而那是T 字头特快列车,窗外飞奔而掠过的树木连成一道绿墙,列车似从狭长的绿色通道驶过。除了向后迅移的绿墙,其实看不到另外的什么。

然而那些人久久地伫立窗前,谁站累了,进入卧室去了,窗前的位置立刻被他人占据。进入卧室的,目光依然望向窗外,尽管窗外只不过仍是向后迅移的绿墙。我的回忆告诉我,那情形,是列车上司空见惯的……

天亮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望向窗外,急切地也罢,习惯地也罢,都是缘于人性本能。好比小海龟一破壳就本能地朝大海的方向爬去。

就一般人而言,眼睛看不到“外边”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夜那么长,肯定情绪会烦躁起来的吧?而监狱之所以留有囚窗,其实是怕犯人集体发狂。日二十四时,夜仅八时,实在是“上苍”对人类的眷爱啊。如果忽然反过来,三分之二的时间成了夜晚,大多数人会神经错乱的吧?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地方。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有此本能。连此本能也无之人,是退化了的人。退化了的人,便谈不上所谓内省。

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在列车上,“外边”是移动的大地;在飞机上,“外边”是天际天穹;在客轮上,“外边”是蓝色海洋……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像”其意是差不了多少。很少有什么人的内心世界被形容得比大地、比海洋、比天空“更”怎样。

外边的世界既然比内心之“世界”更精彩,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外?

(摘自《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中国青年出版社,李雅璋图)